起义三天,闯王李自成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1章 陈永福

“又来了?”

无奈地摇摇头,李济民对这些官兵没完没了的袭击搞得头疼。

不久前抵达洛阳,李济民把地下营的暗部派遣进城中收集情报,主力部队则在一个非常安全的距离并未采取行动。

官兵没发现主力部队,防范并不强,地下营暗部轻松潜入。

正在李济民等着暗部的情报这一关键时刻,后方竟然又有官兵追来。

明明打不过,却一次次地出现,让李济民不胜其烦。

“这次来的是……陈永福?也罢,随我迎敌。”

得知来人乃是洪承畴麾下的陈永福,李济民不由得眼前一亮。

前世对陈永福的记载非常少,李济民只知道陈永福射瞎了李自成一只眼,被李自成招降后忠心耿耿跟随李自成,直到清军入关被击败。

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李济民严重怀疑棒子国说的李世民那段历史就是从这里偷来的。

咳咳,扯远了。

一摆手,李济民命令队伍准备战斗。

……

“嗖——”

刺耳的哨箭声传来,起义军阵前留下密密麻麻一排箭矢组成的栅栏。

没有止步不前,起义军士兵保持密集的队形缓缓前进。

指挥员没下达停止的命令,没有哪个士兵会就此停住。

行令禁止,在明末乱世中极为苛刻的标准,对起义军而言只是基操。

同样万余人的队伍,官兵的队形显得极为松散。

冲在最前面的藤牌手与塔盾手可以勉强保持队形,而后方的长枪兵则如同逃荒的难民一般,毫无队形可言。

打眼望去,李济民觉得面前的官兵队伍与南直隶的官兵差得远。

残破的号衣,生锈的武器,以及面黄肌瘦的大头兵。

明显与温俊发麾下的那些官兵一样,战斗力不会强到哪去。

“开火!”

官兵进入射程的瞬间,李济民一挥手,射击的命令传遍全军。

火铳对准手持藤牌的官兵点燃火绳,伴随着爆炸声,铳子倾泻而出。

藤牌上并非密不透风,铳子沿着藤牌的缝隙刺入,将背后的官兵打伤。

火铳的威力并不大,一枚铳子除非命中要害,一击毙命几乎不可能。

但是,一万多名起义军士兵一起操作火铳,雨点般飞出的铳子足够把最前排的官兵射成筛子。

高举厚实塔盾的塔盾手,也被阵阵弹雨撞击的声音震得双臂发麻,铳子不会快速将塔盾击穿,力道却结结实实地传到官兵手上。

“嗖——”

官兵阵营的后方,弓弩手也开始发力。

飞蝗般的箭矢遮天蔽日,从半空中抛射落入起义军军阵之中。

由于是被突袭,李济民来不及让起义军挖掘堑壕,出战的起义军只得排列成密集的队形作战。

比起铳子,箭矢的威力便要大上许多,每一支箭矢都能在起义军士兵身上留下一个难以愈合的血洞,若无及时救治,士兵不死也残。

幸好,简易的布甲可以阻挡箭矢的一部分威力,而头上的军盔也能保护士兵不被直接爆头。

长期处在行军过程中,李济民根本没时间给手下换装全套铠甲,只能采取最具性价比的方式,为每个士兵配备一个头盔和一套布甲。

在两层布甲之内安装铁甲片制成的布面甲,则是只有个别精锐部队有装备,大多还是从官兵手上缴获的。

“火炮,开火!”

再次一声令下,李济民麾下的炮兵顿时将火炮瞄准了敌军。

携千钧之势飞出的弹丸能在官兵的阵型中留下一个不小的缺口,但问题是官兵也有火炮。

眼见李济民开火,陈永福同样不客气。

“叛军能使用火器,老子也不差,给我炸!”

高举长弓对准天空,拉满弦后轻轻松手,一支利箭在半空穿越云层,落入李济民的军阵中,一名起义军士兵应声倒地。

再次张弓搭箭,官兵的火炮已然开火。

双方在战场上你来我往,展开激烈战斗。

弹丸不断落入彼此军阵中,不时还有开花弹二次爆炸,掀起一道火光。

全体装备火铳的起义军在远程作战时拥有更密集的火力,可官兵在步步逼近,陈永福确信,一旦开始近战,胜利的天平将会向明军倾斜。

官兵被拖欠军饷,被长官欺侮,但也在基本的搏斗经验上更甚一筹,起义军出身平民,饭都吃不饱的他们在近战上与官兵相差很大。

也正因如此,密集队形被李济民格外看重。

每当遇到无法及时开掘堑壕的情况,李济民便让士兵列成密集队形,依靠阵型集中整体的近战能力。

起义军阵中,挂上刺刀的火铳犹如长枪,密密麻麻的火铳顶着刺刀,近战时便是天然的长枪阵。

队伍越来越近,李济民镇定自若。

战争李济民从来都耗不起。

兵力本就处于劣势,在近战前必须消灭大部分的敌人。

不愧是陈永福。

面对左良玉,或是温俊发的官兵,起义军可以从容构筑堑壕,可以远程疯狂输出一波,官兵便逃得没几个,此刻在冲上去近战收割人头就行。

陈永福却能在兵力不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坚持到即将铁链还不溃退,的确有几分能力。

“噗嗤——”

长枪刺出,一个起义军士兵被官兵刺穿心脏。

近战开始了!

阵型密集的起义军面对官兵的进攻勉强可以防守,但也仅仅是勉强罢了。

官兵的数量并不比起义军多出几分,却经验丰富,枪出如龙,轻松挡开刺刀。

位于指挥台上的李济民仍是丝毫不慌的表情,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表哥,这样下去……”

看向李济民,李自成的语气中略带焦急。

“还不出手吗?”

面对李自成的疑问,李济民只是摇摇头:“不急,跟他耍耍。”

借此机会,正好也锻炼下大头兵的近战能力。

起义军全员装备火铳不假,但日后的近战还是少不了的。

前世清军因为火铳普及率太高又疏于近战训练,当列强拥有更好的火器时便拉跨。

咳咳,扯远了。

鲜血从战场上的每一处挥洒,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