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小说】
德城,东阳县正阳街四号巷子。
“向南,你看一下我这首诗歌怎么样?”
杨安和拿着自己刚写好的一首诗,兴致勃勃地递给周向南看,十分期待的样子。
这个《东阳文艺》的编辑部就三个人,之前杨安和不怎么来这边,不过现在随着周向南在《星星》接连几首诗歌的发表,在整个东阳县变得愈加有名,时不时就会有人来拜访周向南,和周向南讨论诗歌。
现在杨安和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杨安和拿着诗歌和他讨论,周向南已经习惯,接过杨安和递过来的诗歌,看了一眼,“窗外,灯光若冷风飞驰,窗内的我正因醉意铺开,像绸缎……”
周向南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转而问道:“挺好的,有打算投哪里吗?”
杨安和笑着说道:“我打算投《他们》这个前不久创办的这个新诗刊。”
周向南点了点头,他知道《他们》是一份民间刊物,1985年创办于金陵那边,诗人韩栋是这份刊物实际上的主编和灵魂人物,他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趣味对刊物有很大的影响,这份诗刊也算是诗歌民刊中的里程碑。
“我现在就把这份诗稿寄出去。”
说着,杨安和就已经收拾东西,直接要去邮局寄信投稿。
没错,就是这么随意,文联这边尤其是像杨安和,周向南这样的作家诗人大多都是自由创作的,上班期间也是可以离开的,又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上班时间。
当然,像省文联或作协下发什么文件,需要组织学习或者听什么报告,周向南还是需要参加的,毕竟周向南现在也是在编人员。不过大多还是周山这位老同志去参加的,并没有让周向南去,用周山的话来说就是,这都是例行公事,犯不着把人都拉去浪费时间。
当然,这也是因为周山才是县里《东阳文艺》的负责人,又或者说是主编。
即便如此,周向南还是少不了要参加一些活动,没办法谁让周向南这位诗人在东阳县实在是太出名了,应该说不单单是东阳县出名,在全国的诗歌界都相当有名,东阳县和隔壁县都有诗人来拜访,和周向南交流诗歌,交流当代诗坛的现状以及诗艺走向等问题。
在这里面其实周向南大多都是倾听者,虽然他有名,但毕竟还是太过年轻,试想一些年纪比他早死的父亲还要大的同志来和他交流,周向南又怎么可能拒绝。
除此之外,周向南大多时候都是相当轻松自由的。
毕竟周向南也可以像杨安和一样直接离开,跑出去搞创作,又或者说是去街上游手好闲。这也是为什么文化馆的人都曾经说过,到街上游玩那就是他们的工作。
周向南没有去街上创作,而是十分老实地坐在里面的写字台前进行创作,因为他是觉得文联大院这边环境清幽,十分安静,而且他写完稿子,就可以去单位食堂打饭,给周向文和周红英带回去。
当然,周向南也不是挖单位食堂的墙角,虽然说食堂的饭菜便宜,但也还是要给饭票的。
周山看见周向南低着头在那写着稿子,他也没有出声打扰找周向南交流文学,自己也伏案写着一些东西。
屋子里面很安静,唯有笔刷刷而动的声音。
过了许久,笔写字的声音突然停下,周向南活动了一下手腕,现在这一直用笔写也是一件辛苦的事。
周向南很清楚现在写稿大多是手写,现在是天气暖和还好,要是换了冬天,只怕手写不了多久就会冷得不行,需要烤火取暖。
当然周向南更加清楚这样的累比起在田里双抢那根本就什么都不是,现在想起在田里双抢的那段经历,周向南都觉得压力很大,他可不敢觉得写稿很累。
周向南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不过拿起暖水壶发现里面并没有水,也就提着暖水壶去水房那边打水,打水回来看见周山的杯子空了,又给周山倒了一杯热茶。
周山对于周向南一直都很喜欢,不仅仅是因为周向南的诗歌,更多的还是因为周向南的为人,作为哥哥现在照顾着弟弟妹妹,在单位里面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在《星星》诗刊上发表过诗歌的大诗人,就得意不已。
“向南,你现在不是在写诗吧?”
周山不会打扰过问周向南的创作,他也不是非要知道周向南在写什么,不过是喝水和周向南闲聊,觉得周向南一直写个不停,不像是在写诗。
周向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没有在写诗,在写小说。”
“小说?”
“是的,现在在写一部小说。”
周山有些意外,没有想到周向南居然在写小说,不过他也没有多问,只是笑着问道:“这小说后面打算投哪里?《人民文学》?”
“还不知道,等写完再说。”
周向南摇了摇头,他说的是实话,的确是还没有想过要把小说投给哪个文学杂志。
当然最好还是顶级的文学期刊,这其中的原因也就是和周向南之前把那首《我爱你》诗歌投给《星星》诗刊一样。投稿最初一开始就要投给顶尖的期刊,即便是被退稿再往下级的文学期刊进行投稿。
周向南心里虽然是如此想的,但是对于他这第一部小说,他其实也有些不确定如果他投给像《人民文学》这样的期刊会不会发表。
毕竟像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最初一开始发表的时候,也有被多家杂志退稿,他可不敢说现在的文学杂志期刊就一定会发表他这部小说。
虽然说不确定,但周向南还是对他笔下的这个故事很有信心。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先写完这部小说。
周向南又回到自己的写字台前坐下,拿起自己的那本格子纸上,往前翻看,然后嘴角微微上扬,爱情的确是不止于诗歌。
周向南的目光落在了第一页,看见最前面第一页的开头清楚地写着两个字——
《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