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现实与反思
3.1临危受命
升学讲座前一天,所有筹委成员齐聚在学会活动室进行最后的彩排。主席陆然站在台前,翻阅着讲座流程,目光扫过正在忙碌的成员们:“明天的讲座是关键,大家都再仔细确认一下各自的任务。”
李承文作为主持人,已经开始在讲台上试麦克风,确认音效。但就在这个时候,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看到消息的瞬间,他的脸色微微一变。
“糟了。”他低声自语,然后起身走向陆然,语气凝重:“陆然,我可能主持不了了。”
所有人都停下手上的工作,看向他。
“怎么回事?”陆然眉头微蹙。
李承文苦笑了一下,将手机屏幕亮给大家看:“电台那边刚刚通知我,明天上午安排了临时实习面试。这机会太难得了,我不能放弃。”
一时间,空气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讲座明天就要举行,主持人临时退出,这对整个流程来说是一个致命打击。
“那怎么办?”沈妍担忧地问。
“换人呗。”程亦耸耸肩,语气轻松,“不就是主持嘛,随便找个人顶上就行。”
“说得轻松。”赵宇恒皱眉,“主持人不仅要控场,还要确保流程流畅,总不能临时拉个人上去念稿子吧?”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陆然沉思了一会儿,忽然目光一转,看向江晨曦:“晨曦,你来吧。”
江晨曦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摆手:“别别别,我只是策划,不是主持。”
“你比其他人更熟悉流程。”陆然平静地说。
程亦也笑着凑过来:“要不这样,你敢不敢挑战一下?反正你不是最喜欢有新鲜感的事吗?”
江晨曦瞪了他一眼,正想反驳,程亦却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还是说,你不敢?”
“谁说我不敢?”江晨曦被激得站了起来。
陆然见状,适时地递过讲稿,语气柔和:“试试看,你一定可以。”
江晨曦咬了咬唇,接过稿子,深吸一口气:“行吧,试试就试试。”
她没有想到,这个决定,会让她成为焦点。
3.2冷场与应变
升学讲座当天,礼堂内座无虚席,近三百名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入场,期待着这场据说能解答他们升学疑惑的活动。
按照计划,讲座的主要环节是由各专业的大四学长们介绍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然而,仅仅过了半小时,台下的气氛已经开始变得不对劲。
法律系、工程系、医学系的主讲人轮番上台,虽然他们的内容充满专业术语,展现了各自领域的学术深度,但讲述方式却过于枯燥严肃,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幽默感,让台下的学生逐渐走神,开始交头接耳,甚至有人低头玩手机。
在台下观察的江晨曦察觉到气氛不对,她瞥了一眼时间,还有整整一小时的演讲环节。若不及时干预,场面只会更加失控。
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在台侧向陆然和程亦示意,然后快步走上讲台,接过主持人麦克风,露出自信的笑容。
“同学们——”她清亮的嗓音瞬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刚才几位学长分享了他们的专业知识,相信大家一定收获很多!”她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有些昏昏欲睡的听众,“不过,我看到大家似乎有些累了。要不要我们换个方式互动一下?”
台下窃窃私语的声音顿时降低了。
江晨曦微微一笑,直接走到舞台中央,调整麦克风:“既然大家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不如我们来玩个‘真实还是谣言’的小游戏吧!”
她举起手:“我会说一条关于大学的‘传言’,如果你觉得是真的,就举手;如果觉得是假的,就保持不动。”
“第一条——‘大学生活很轻松,上课自由,想翘课就翘课!’”
话音刚落,近一半的中学生举起了手。
江晨曦微笑:“答案是——部分正确!确实,大部分大学不像高中那么严格管理考勤,但如果你真的肆无忌惮地翘课,后果可能比高中还严重,比如……补考、挂科,甚至影响奖学金!相信我,没有谁愿意大四还在补大一的课。”
台下一片笑声,注意力重新回到了讲座上。
紧接着,她抛出几道类似的问题,比如“大学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吗?”、“大学谈恋爱比高中过瘾?”等,并巧妙地结合自身经历和真实案例,让中学生们在笑声和惊讶中重新对大学生活产生兴趣。
她的应变能力让陆然不禁对她刮目相看,而程亦则挑了挑眉,嘴角露出一抹赞许的笑意。
然而,控场只是暂时的,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3.3传统信念崩盘
当演讲进入问答环节,真正的危机随之而来。
一开始,中学生们的问题还算常规,比如“某个专业好不好读”“大学有没有社团”“宿舍环境怎么样”等。
直到,一名戴着棒球帽的男生站起身,举起话筒:“学长学姐们,我想问一个问题——”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挑衅:“你们的专业,需要多久才能赚到第一桶金?”
台上一阵沉默。
法律系的学长清了清嗓子:“呃……法律行业需要考取律师资格证,一般来说,毕业后还需要实习一两年考证后才能成为执业律师……”
“所以,大概多久能赚到第一桶金?”男生不依不饶地追问。
“嗯……这要看个人发展和兴趣……如果要考到专业工程师级别通常可能要五到十年不等。”工程系的学长支支吾吾。
“那医学系呢?”男生又转向另一位主讲人。
医学系的学长面露难色:“呃……医生需要经过一年的实习、两年的住院医培训、三到四年的专科培训练,通常至少五到七年,才能稳定地进入专科医师的职业生涯。”
台下开始传出窃窃私语。
棒球帽男生笑了笑,继续问:“那请问,送外卖、跑网约车、做短视频主播,需要多久赚到第一桶金?”
主讲团成员顿时面面相觑。
“现在的外卖员月入过万不是难事,网约车司机跑得勤快也能赚不少,而短视频主播如果运气好,可能几个月就能赚到你们所谓的‘第一桶金’。”男生语速平缓,语气却充满讽刺,“那请问,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大学?”
“为什么还要读大学?”如一把有倒刺的利刃,猝不及防地被这句狠狠捅了一把,大家的心都凉了半载。
讲台上一片唏嘘,台下三三两两地离场。陆然坐在台下,眼睁睁看着听众越来越少,脸色逐渐阴沉,不禁质疑起自己之前的决定,难道上天注定升学辅导学会会断送在他手上?
“这下糟了。”程亦低声说。该来的还是来了,而且还是以一个波涛汹涌的形式铺盖而来。
江晨曦有点惊慌失措,想要出声挽回局面,但为时已晚。
大多数专业的主讲人都只是大四生,他们尚未真正踏入职场,只有大概地了解传统的专业考证过程,对未来的规划和其他出路也并不明确,面对这种尖锐且现实的问题,根本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最终,江晨曦只能草草结束问答环节,主讲团的成员都破防了,一别早前的自信满满,脸色逐渐被窘迫取代,带着难掩的尴尬,匆匆退场。
与此同时,在讲座外的一对一辅导摊位,沈妍、林婧怡等人正忙得不可开交。
出乎意料的是,相比沉闷的讲座,一对一辅导的摊位竟然异常火爆。中学生们对性格测试、各种专业和学科充满好奇,纷纷围着学长学姐们询问。
但很快,辅导员们便发现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
许多学生并非出于对学术的兴趣来咨询,而是带着浓厚的现实考量——
“这个专业,未来会不会被AI取代?”
“如果我学这个,将来真的能找到工作吗?”
“为什么要花四年时间,拿一张不确定能找到好工作的文凭?”
更让沈妍震惊的是,许多中学生已经开始将“短视频经济”视为未来职业的首选。
“当主播能赚大钱,为什么要读大学?”有个学生这样说道。“现在短视频那么火,随便一个素人都有机会爆红,比上大学轻松多了。”
这一番话,让沈妍和林婧怡心头一沉。
他们这瞬间突然意识到,时代已经改变,让他们一向引以为傲的的大学生身份,到了新生代的嘴里竟然变成了负资产。
许多中学生甚至直言,他们的家人已经开始支持他们边读书边尝试做短视频,或者直接做零工经济。
这种对传统升学路径的动摇,让学会成员们深感震撼。
当讲座落幕后,江晨曦和陆然、程亦等人站在讲堂外,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心情无比沉重。
“你们听到那些问题了吗?”沈妍皱眉道,“现在的中学生,已经不再把大学当成必选项了。”
“大专学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入场券。”林婧怡低声道。
程亦沉默良久,忽然笑了一声:“这比我想象的,还要棘手啊。”
陆然眯起眼睛,低声说道:“看来,我们的升学辅导学会,真的不能只停留在‘升学’了。”
3.4思维的碰撞
复盘会议开始前,陆然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先分享了一个重要消息。
“我昨天和其他大学的升学辅导学会交流了一下。”他环视众人,神色凝重,“结果发现,我们面对的并不是个别现象。”
会议室里原本低迷的气氛稍稍提起了一些。
“其他学校也是这样?”沈妍皱起眉头。
“是的。”陆然点头,“不只是我们,本市的几所大学,包括科大、国大,他们的升学辅导学会也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中学生对传统的升学规划兴趣下降,讲座的效果一年比一年差。即使是一些曾经影响力很强的学会,如今也面临会员流失的困境。”
程亦靠在椅背上,抱臂轻笑:“也就是说,我们并不孤单。”
“但问题依旧存在。”林婧怡皱眉,“其他学会是怎么应对的?”
陆然翻了翻笔记,说道:“有人尝试在社交媒体开升学论坛,有人尝试与电台合作搞升学问答环节,但大多收效甚微。毕竟在短视频和零工经济的普及下,在中学生的认知里面,继续升学还是直接投入职场已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
这句话,让众人沉思。
程亦嗤笑了一声:“所以,你们还是觉得生涯规划不重要?”
“程亦。”林婧怡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想法很好,但它过于前卫了。”
“前卫?”程亦挑眉,“意思是我走得太前面,你们跟不上?”
“不是这个意思。”沈妍解释道,“我们承认短视频经济正在改变社会,但这些中学生还不够成熟。他们现在被眼前的光鲜蒙蔽,只看到短期利益,根本没思考过长远问题。”
“所以我们要帮他们看到。”程亦反驳。
“但这并不是我们学会的职责。”另一位成员说道,“我们的宗旨是提供升学资讯,而不是去教他们如何规划整个人生。”
“如果他们连升学都不感兴趣,你们打算提供什么?”程亦反问。
这个问题让会议室短暂安静了一下。
“问题的根源不在升学,而在他们的成长环境。”沈妍耐心解释,“大学的氛围本身就会让人思考更长远的问题。只要他们愿意进大学,学习更高级的知识,沉淀在书卷气和思想健康的社交圈子里,自然会逐渐成熟,看到短视频经济的弊端。”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让他们进来,问题自然会被解决?”程亦轻哼了一声,“这跟赌他们能长大有什么区别?”
“可这才是现实。”赵宇恒无奈地说,“我们没办法强行灌输他们所谓的‘正确人生观’。”
程亦看向陆然,发现他一直在沉默地听着,并没有急着表态。
“陆然,你的意见呢?”
陆然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开口:“我赞同你们两个的观点。”
程亦挑眉:“哦?”
“升学辅导学会确实需要转型,但目前的成员思维还没跟上。”陆然坦言,“如果我们太过激进,恐怕只会让学会进一步分裂。”
程亦冷哼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沉默持续了一会儿,江晨曦忽然开口:“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方向。”
众人齐齐看向她。
“你想说什么?”陆然问。
江晨曦顿了顿,组织好语言:“我们一直在试图用讲座的方式让中学生了解升学的重要性。但讲座的效果明显不佳,不如换一种更直观的方式。”
她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我们可以组织校园参观团。”
众人一愣,对这个大一女生眼前一亮。
“具体来说?”沈妍好奇地问。
“与其让他们坐在台下听一堆枯燥的演讲,不如带他们真正走进大学,体验大学生活。”江晨曦解释道,“可以安排他们参观实验室、社团活动、食堂、宿舍,甚至直接让他们旁听大学课程。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大学的氛围。”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赵宇恒点头,“如果能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大学生,或许会对升学更有兴趣。”
“而且我们可以增加互动环节。”赵宇恒继续说道,“例如由大学生现身说法,分享他们的大学生活,这样会比单纯的讲座更有吸引力。”
程亦看了江晨曦一眼,嘴角微微上扬:“有点意思。”
陆然沉思片刻,随后点头:“这个方案可行。”
“不过,仅靠我们学校的资源,可能还不足够支撑。”陆然继续说道,“如果要办得更有影响力,我们可以联合其他大学的升学辅导学会,一起举办。”
沈妍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其他大学应该也会愿意合作吧?”
“只要能让他们的学会存活,他们一定会愿意。”陆然点头,“我会联系之前交流过的其他学会,看看他们的意愿。”
“听起来比办讲座靠谱多了。”程亦终于露出了难得的认可表情。
会议室的氛围终于从沉闷转向了积极,大家纷纷讨论起参观团的细节。
3.5交流营招募
会议结束后,程亦叫住了江晨曦和赵宇恒。
“有件事想找你们聊聊。”他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个暑假有个全国大学升学辅导交流营,我和陆然都会去,你们要不要考虑一起?”
“全国交流营?”江晨曦愣了愣。
“对。”程亦点头,“到时候,全国各大学的升学辅导学会都会派代表去交流。既然我们要改革,这会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
赵宇恒露出几分意动:“听起来不错。”
“晨曦,你呢?”程亦看向她。
江晨曦犹豫了一下,然后轻轻摇头:“抱歉,我暑假有华乐特训班,没办法参加。”
程亦挑了挑眉:“华乐特训班?”
“嗯。”江晨曦点头,“我要去参加专业的琵琶训练。”
程亦看着她,嘴角微微一勾,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耸了耸肩:“行吧,祝你学得开心。”
江晨曦微微一笑:“你们也加油。”
程亦望着她离开的背影,目光深邃。
他隐隐有一种预感——这个女孩有点意思,未来一定会比他们想象得更耀眼。
(第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