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看一次净利润
同样是花钱,可以花在管理上、销售上,还可以花在财务上。钱花得对不对,会不会带来正收益,这都是问题。还有隐藏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它是怎么折旧的,每年折旧多少,是否都添加到成本里面去了?如果没添加,就是虚报了收入。
很明显,在接触利润表的时候,我们需要和以上诸多问题打交道。尽管问题很多,但线索也很清晰,基本上就是两条线:第一,钱是怎么进来的,是不是以健康规范的方式;第二,钱是怎么花出去的,花的钱能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如果不能让钱生钱,还不如不花。只有将这两条线算明白了,才能清楚地知道在这一进一出、一增一减的过程中,利润有没有真正增加。而利润是否增加才是我们需要考核的指标。
为了更好地厘清花钱和赚钱这两条线,我们可以将其总结如下,如表3.20所示。
表3.20 赚钱和花钱的两条线

从表3.20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的收入,也就是赚钱这条线,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企业有稳定持续的能力,它的主营业务收入曲线必定是沿着一定角度向上的,并且是平滑运行的;若收入曲线的运行角度是向下的,或者是跳跃的,则可以认为该企业没有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至于营业外收入,它是偶发的、不确定的。
同赚钱这条线相比,花钱这条线的成员显得略多。一家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主要由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外支出7部分组成。
主营业务成本指的是收益性成本,也就是当期直接参与生产产品的成本,比如原材料、工人工资等。对于主营业务成本的评判不能片面地看它的绝对值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而要看它的增加能不能带动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并且必须保证收入增加的比例大于成本增加的比例。如果成本增加1元,收入也增加1元,就没有增加成本的必要了。
正说
成本不断下降,而收入却持续增加,当然是最好的情况了。这说明该企业不仅成功地控制了成本,并且具有极高的附加价值和极具优势的竞争力。通俗来讲,成本增加了并不需要大惊小怪,只要收入比成本增加得更多就可以了。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征收与企业的类型密切相关,同类企业之间却是相差无几的。销售费用是为了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所要花费的费用。销售产品需要销售网点投入,需要销售人员,需要各种活动的支出等。在主营业务收入不下降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当然是越少越好。若销售费用逐年增加了呢?只要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大于销售费用的增加即可。
管理费用主要包含高管的工资、董事会费、通信费、招待费和研发费用等,其中大部分费用属于可控费用。
财务费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成长型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扩大发展,现金不够怎么办?借钱融资。借钱是要给利息的,是财务费用。发行企业债券,不但要给利息,印发债券也有费用,这都是财务费用。一个借钱的企业经营状况到底好不好,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钱虽然要还利息,但如果能赚来更多的钱,那当然是好的。如果借来的钱,不但没赚到钱,反而亏损,还得还利息,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如果要从严格定义的角度来讲,资产减值损失可能还算不上花钱。因为构成它的几项费用都不是支出,它的存在只不过是确认了企业在本会计年度内的损失。
固定资产的折旧,在财务中没有单列,而是分别放在了各期成本和费用中。但它有一个汇总,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说明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折旧费用越高,说明该企业资产损耗越大,当期成本也就越高,利润也就越少。
有时候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需要投资者自行计算,以避免企业的欺诈行为。固定资产折旧主要看两方面。第一看占比,看它占毛利润的百分比。如果占比很大,建议放弃,因为这样的企业每年赚的钱,大部分都计提折旧储备,准备将来买新设备用,剩不下什么钱给股东。第二看趋势。如果折旧费用越来越高,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在逐年增加,就要结合收入一起看,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是不是增加了收入。如果不能,就是冗余的资产,是累赘,只会产生费用,不会增加收入。至于营业外支出,同营业外收入类似,在计算企业盈利能力时不需要将其计算在内。我们应该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剔除出去,只看主营业务收入和与主营业务相对的那组数据。另外,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也可以剔除,因为各企业大同小异。在此基础上,收入越多,成本和费用越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好。当然,成本和费用也可以适当增加,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成本和费用的增加必须带动收入的增长,如果不能增长,那钱就是白花。
第二,要看成本和费用相对于毛利润的占比,占比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如果收入和成本都以良性的角度和增幅运行,这样的企业就是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换句话说,这样的企业,你得找机会介入。
其实,除了看上述数据的增长幅度,我们还可以通过一项最直接的费用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那就是净利润。它是上面提到的两条线总额之差。固然,净利润持续稳定地向上运行,说明该企业具有良好的获利能力,但这样的认定过于笼统,最好还要再衡量一下。
比如,张三和李四都卖冰棍,张三每天的总收入是1,000元,减去成本和各项费用赚取净利润100元。李四每天总收入200元,减去成本和各项费用赚取净利润40元。张三和李四都需要融资,你会投资给谁呢?张三净利润占总收入的10%,而李四为20%。当然要投给李四。李四的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率高,说明李四在卖冰棍的行当上有竞争力。
但有几种企业是需要我们区别对待的。第一种为零售业,比如沃尔玛,它的经营策略就是薄利多销,每天都有最低价。它靠的不是赚取更多的毛利润和净利润,而是加快库存的周转率,周转得越快,薄利多销的策略就越成功。
第二种为金融业和银行业。由于这两类行业的特殊性,它们的收益应当是平稳的,甚至我们可以说,它们不需要有多快的增长,只要平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了。银行业和金融业都是高风险行业,风险控制是重中之重,如果放松了风险监控,短期内赚钱是很容易的,但长期来看,却是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说完了特殊行业,我们来看一下普通行业的净利润情况,具体见表3.21。
表3.21 A酒和B酒净利润占比数据

从数据上看,A酒的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值在20%上下震荡,即每收入100元,就会有20元左右的净利润。这是一组多么诱人的数据啊!
反观B酒,它的净利润占比始终在10%以下,目前来看最高的只不过是20×9年的不到7%。更为触目惊心的是,20×4年竟然只有0.50%。但我们还是要再客观一点来看这个问题,A酒虽然始终游走于20%左右的高位,但几乎没有向上的趋势。
他说
按巴菲特的观点,净利润占总收入的20%以上的企业,就可以看成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净利润占总收入在10%以下的企业,则是严重匮乏竞争力的企业。净利润在10%至20%之间的企业,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有待于投资者去发现的那些被低估的公司。
净利润占比固然是衡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数据,但不应仅仅看净利润的占比,还要看它的走向和趋势。只有多方面立体地进行观察、分析,才能得出相对比较客观的结论。我们说A酒很不错,但B酒也很好,只是目前没有A酒好而已。我们说B机场也不错,但它的趋势是越来越不好;而A机场比较好,但它告诉我们,它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