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看得懂的财报书(202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营业成本:收入多不一定利润就多

在总收入中剔除营业外收入,剩下的就是主营业务收入了。在会计中有一个恒等式,利润=收入-费用,这里面包含了三个变量,其中收入与费用的变化决定了利润的变化。

不过,在进行具体分析时,我们不能单纯看某一项。只看总收入,就忽略了营业外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只看营业收入,就忽略了费用和成本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在利润表的第一项中,有两个内容,分别为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营业收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将产品卖出,收回来的钱;第二,当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服务时,提供这些服务所收回的钱。而生产某产品,或提供某些服务的直接成本,为营业成本。

举个例子,生产一把斧头,金属和木头就是主营业务成本。给总经理发的工资算不算主营业务成本呢?不算,因为总经理并没有直接参与生产斧头的工作,跟主营业务不沾边,也就谈不上主营业务成本,他的工资应当计入管理费用。给生产这把斧头的人开工资呢?这就是主营业务成本,因为该工人直接参与了生产。

为更好地说明收入、成本之间的关系,我们看这样几个例子,如表3.3所示。

表3.3 A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数据

从表3.3中我们不难看出,A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着每年稳定增长的态势。如果只看主营业务收入,A公司确实不错。但如果我们看到了它的主营业务成本,就知道不论怎么加大投入,A公司的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距都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说明,不论A公司如何加大投资以期形成规模效益,让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创出新高,它的利润都是8,000元。如果你是股东,还不如直接投入最少的2,000元,不必再加大投资,因为即使加大了,利润也不会变。成本不断提高,利润不变,资产回报率就会越来越低。投2,000元也是赚8,000元,投12,000元也能赚8,000元,何苦再多投资那10,000元呢?

再来看B公司的例子,如表3.4所示。

表3.4 B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数据

从表3.4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主营业务成本的不断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却不断下降,最终陷入净亏损。这种情况通常是管理层的决策出现了问题,战略方向出现了严重的错误所致。只可惜投入过多,没有办法回头,管理层想着通过规模优势能在市场中产生竞争力,却越来越糟,越陷越深。船小怕风浪,船大难掉头。放弃的话,前期投入的资本都化为乌有。只能硬撑着越投越多,越多越亏损。

接着来看C公司的例子,如表3.5所示。

表3.5 C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数据

C公司常见于一些处于初始阶段的服务类公司,比如保险公司。刚刚开始时,公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客户,当优质的服务吸引了这些客户后,就不用再花费精力与时间去开发,只需做好续单工作就可以了。这样,主营业务成本就会递减,主营业务收入却不会下降,或许还会有提升。

类似的还有路桥公司。除了初期的建桥修路的投入外,在道路的两端安插一个小亭子放一两个人,就可以营业了,投入越来越少,收入却持续不变或随着过路的人增多而升高。乍一看,它的主营业务收入常年不变,你可能会觉得它不是成长型,获利慢。殊不知,它内藏玄机,主营业务成本一直下降,利润在不断增长。

最后来看一下D公司,如表3.6所示。

表3.6 D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数据

D公司的状态是大家都想要的。随着成本的增高,收入也在逐渐增高,可是它并不像A公司一样。D公司的成本虽然增加,但收入增加的比成本增加的更多。成长型公司多有这类的收入与成本曲线,但要注意的是,要时刻关注它的经营情况,很多公司倒在了盲目扩张中。

关于成本增加,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那就是不能只看增长的绝对值,而要看比率,比率可以说明一切。

我们还是举实例来说明。表3.7为A机场的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数据。

表3.7 A机场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数据

A机场类似于A公司,虽然不断投入主营业务成本,但主营业务收入并没有获得更大的增长,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之间的张口基本保持不变。如果按增长率来计算,主营业务成本的平均增长率为19%,而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15%。也就是说,它每投入19元的成本,只增加15元的收入。

概念说

营业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投入的成本,剩余的成本主要是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

如果A机场能够降低这些其他义务上的支出,投入的这些营业费用也会产生规模效应,从而使净利润增长。

表3.8为A酒的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数据。

表3.8 A酒的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数据

表3.8基本就是我们想看到的比较理想的状态了。随着主营业务成本的增长,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大于主营业务成本的增速,产生了非常理想的规模效益。A酒的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增长率为1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6%,即每多增加12元的投入,就多回报16元的收入。这正是我们期望的成长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