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讨论
温铁军:我要重复一遍,我们要看做了什么而不是看说了什么。理论上的事,我没有资格和大家讨论,我只是一个做实际调研的人。接下来回答您的问题。无论怎样计算,剪刀差都是存在的,即使在后20年也是这样。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农村全面推行家庭承包制的一段时间内,因为从1979年到1982年,我们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相对来说剪刀差不存在。但是从90年代以后,剪刀差实际上是扩大的。您刚才说的现象在80年代到90年代的变化确实是存在的。
温铁军:实际上从1954年开始,剪刀差比较大。1954年以前,政府还是完全按照市场价格来购买农产品的。从1949年到1953年之间,剪刀差相对比较小,1954年后开始扩大。
温铁军:我记不清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参阅我写的相关图书《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其中有50年代剪刀差的数据。
温铁军:当然是。1949年到1953年,政府基本是按照市场价格来购买的。1954年遇到灾害,农民惜售,愿意多储存。国家强制实行统购统销,才开始出现剪刀差。同样的道理,1979年到1982年,政府主动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因此相对来说,工农业产品价格差缩小。1984年“卖粮难”导致1985年粮食减产,减产以后,国家实行强制合同定购,剪刀差又再次扩大。
温铁军:第一个问题我有一个专门的报告,是英文的,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把那个报告给你,因为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会非常占时间。第二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农业得到的是负保护。政府尽管有一些投入,但相对于从农业提取的收入来说,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是很少的。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即使政府想给农民提供必要的补贴,但对于2.34亿农户,对于8.17亿分散的农业人口来说,这个交易成本太大了:不知道该给谁,该怎么给。因此,即使是扶贫资金,落实到农户的比例也是比较低的。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交易成本过高,是目前一个无法解决的制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