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朕成了暴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6章 冯保求援手

皇帝走出殿门,又召过陪恭妃过来的女官,交代嘱咐了几句。

王恭妃躬身施礼,走出一段路。

待回头看皇帝已回,她才上了肩舆,这是对孕妇的优待照顾,逐渐远去。

“皇帝还是在意自己的,只是自己身份低微,皇帝之前抹不开面子。”

“再说,还是背着太后乱搞,怕被斥责,也就不好承认。”

王恭妃抿起嘴角,露出几丝舒心的微笑。

手里的金银币虽然不算贵重,但由皇帝亲手赏赐,意义又是不同。

穷家小户的姑娘,从小入宫,尝尽了冷暖,心里已经没有太多的奢求。

现在,太后关怀,皇帝也温熙亲切。

王迎儿感到暖暖的,心里的不安去了大半。

她轻轻抽了抽鼻子,用帕子掩着,抑住要流出来的眼泪。

…………..

张府。

张居正接到了皇帝的书信,仔细阅看之后,方才长出一口气,安下心来。

皇帝温言抚慰,还命张居正第四子张简修入镇抚司,原职不变。

张简修先是以恩荫锦衣千户晋指挥挥佥事,万历九年又进同知。

但说起来,具体的差事还没有,拿着空衔领俸禄那种。

张居正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马上召来儿子,面嘱交代。

“万岁在安插亲信,东厂、镇抚司是万岁耳目,非亲信不能任职。”

“东厂好说,万岁信得过内监;镇抚司,看来万岁还是不太放心。”

“明日便去镇抚司当差,不必张扬行事,多听多看少说话。”

“万岁要的是监督,未必是要你取刘守有而代之。”

张简修认真地听着,连连点头称是。

论资历,他确实不够资格。

皇帝如此任用,也确如父亲所说,要信得过的人监察镇抚司。

其实,镇抚司分为南北,但南镇抚司却名声不显。

原因很简单,南镇抚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锦衣卫内部的法纪与军纪,维护队伍的秩序与稳定。

而北镇抚司才是具体的办案人,是皇帝的锋利爪牙,往往令人谈之色变。

显然,朱翊钧对于南镇抚司的工作,并不满意,才往北镇抚司安插亲信。

同时,这也是对张居正的最好安抚。

既然信得过其子孙,视之为亲信,自然不会对老张再行清算。

正在此时,游七进来禀报,冯保的家人携来书信,要拜见张居正。

张居正立时皱紧了眉头,略微沉吟,便命游七将人打发走。

“老爷。”游七有些为难地说道:“小的已经说了老爷带病,无法见他。”

“可他不走,非要老爷收了书信,或是给个回话。”

张居正面沉似水,又想了片刻,才抬起头看着游七。

“那你去对他说,万岁与冯公公情义非浅,请冯公公耐心居家,待万岁消气,便是复起之日。”

游七记下,转身出去。

张简修有些不解,开口问道:“父亲,为何不劝冯公公上缴家财?或得万岁谅解。”

张居正看着儿子,有些恨铁不成钢。

但念及儿子是亲生,年轻又阅历不够,便耐下心,伸手示意儿子坐下。

老张斟酌了下字辞,缓缓说道:“为父刚因上缴财产而得万岁谅解,转头便教给别人,万岁会如何想?”

“上缴家财为何要秘密进行,就是怕张扬开来,令万岁不喜,亦给人留下口实。”

“你呀,在为父的羽翼之下长大,少见人心诡谲,日后须谨言慎行,方保平安。”

张简修明白了,脸上显出羞惭之色,垂首道:“孩儿愚钝。”

张居正伸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温和了些,说道:“万岁让冯保反省百日,你觉得他还有复起之日吗?”

张简修想了想,有些恍然,说道:“莫说百日,便是一月,冯保在宫中的亲信亦是或清洗,或倒戈。”

“便是万岁想再起用冯保,他也难再有之前的赫赫权势。”

张居正露出欣慰之色,说道:“这不过是万岁的缓兵之计,安慰太后之语。”

“冯保若是醒悟,或许还只是降级。毕竟,太后那边应该还是想用他的。”

“就这么拖下去,万岁不会再给他机会了。”

张居正摇着头,颇为感慨,“冯保贪于财货,也终将为此而付出巨大代价。”

反腐第一炮要打响,就得有分量的贪官祭旗,冯保正合适。

而且,冯保是皇帝的大伴,严惩更显皇帝反腐之决心。

“万岁会杀他吗?”张简修有些心惊,瞪大了眼睛。

张居正再摇头,说道:“不会。但若是发配到孝陵司香,比杀了他还难受。”

从高高在上的云端,一下子掉进万丈深渊;

原来人人仰视,个个陪笑奉承。一下子无人问津,或是被人呼来喝去。

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往往是最沉重的打击。

张简修在心里舒了口气,对冯保产生了那么点怜悯。

张居正好像看透了儿子的心理,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有妇人之仁,否则,自招祸端,且连累家人。”

张简修苦笑着点头,也理解了父亲袖手旁观,甚至是误导冯保的原因所在。

既救不了冯保,又何必惹恼皇帝,把张家也搭进去?

在皇帝要进行雷霆行动前,张居正好不容易摘清自己,得到了皇帝的谅解。

若是言行不慎,让皇帝怀疑自己揣摩圣意,以此行私,岂不是一番苦心全白费了?

“为父给万岁的书信中,也会提及此事,以证心底无私。”

张居正继续教导道:“若是隐匿不报,万岁知晓后,又会作何想?”

张简修点着头,心说:好累呀,想得太多了吧?

张居正挥手让其退出,拿着皇帝的书信,又陷入了思考。

冯保是否醒悟过来,对张居正来说已经不重要。

派人携信来求指点,或是求张居正施以援手拉一把,也只是小插曲。

现在,张居正想的是皇帝提出的补救“一条鞭法”的可行性。

针对北方百姓卖粮难、粮商压价,朱翊钧有两个办法。

其中借鉴后世的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但有不小的难度。

因为,这个政策包括三个主要内容:

第一条便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这对大明财政,以及各地官府,都是很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