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遇到的问题
三日不上朝?!
要知道,现在边关军情瞬息万变,一天一个样,朝中大臣们全都紧张巴巴地关注着边境的情况呢。
可陛下这三日不上朝,岂不是要将那些大臣们给急坏了。
若是换成其他人,或许会适当地劝谏一番,可赵高却并不多言,只愣了片刻,便点头答应。
离开大殿后,赵高径直前往了宫门,看着宫门口聚集越来越多的大臣,赵高的脸上带着冷笑,缓缓走了过去。
那些大臣们见到司礼监掌印太监赵高都来了,一个个脸上露出喜色,都以为是皇帝陛下有什么话要说。
可谁知道,赵高冷冷就是一句。
“陛下有旨,让众臣们纷纷退去,陛下要与贵妃饮酒作乐,这三日都不上朝。”
这话一出,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场的一众大臣们全都傻眼了。
不管灾民,收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酒池肉林,这都罢了,现在边关战事胶着,十万火急,身为皇帝陛下不好好想一想怎么处理边关的战事,竟只顾着和贵妃饮酒,这……这简直就是太过无道,荒唐了!
而且,以往的一些亡国之君,若是要与宫中妃子缠绵,玩乐,总是要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出来,搪塞大臣,拿这些借口来堵住天下悠悠万民的嘴。
可他们这大赵帝国的皇帝,不但不找任何的借口,反而还将这种荒淫无道的事情直接摊开了讲。
大臣之中,终于有人受不了,咬牙怒斥道。
“荒唐!酒什么时候不能喝?玩乐什么时候不能玩乐?如今国家危急,祸福只在旦夕,陛下竟还不引起重视。”
不过,这个大臣也只是骂了一句,后面的话也不敢多说了。
毕竟,上一个也是这么骂皇帝的顾宪成,已经被禁军拖出去砍了,现在可能都已经埋进土里了。
万一他们这么吵闹,传入陛下耳中,陛下议论国事或许没有时间,可是让东厂,西厂,北镇抚司那帮锦衣卫来抓人杀人,陛下可有的是时间。
所以在赵高的冷眼注视之下,这帮大臣们也只是小声抱怨了几句后,垂头丧气地走了。
不过,这帮人虽然自己不当面喧闹抱怨了,但一个个心里还是十分不爽的。
皇帝总是这样,明显就是不把他们这帮大臣放在眼里,这让他们觉得太没面子了,传下去,全天下,各个国家的读书人,官员,都会嘲笑他们。
所以他们离开宫门后,三五个在读书人中颇有些影响力的官员聚在一起,小声商议,将陛下如此荒唐无道的事,传给天下读书人,引全天下的读书人来口诛笔伐。
其中也有官员觉得,这样做似乎对大赵国并没有什么好处,
但是立马就被其他官员劝说道。
“陛下如今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谏言,长此已久,我们这些士大夫文官集团,在赵国将再无立足之地,若不用天下悠悠众口来让陛下认识到,对待我们这些文官也需重视,否则赵国的未来,将只有灭亡这一条路。”
这些官员们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心中就是针对赵洛对他们不重视,不听他们谏言的事感到不满而已,所以故意要找天下读书人来对其口诛笔伐,让其感到压力。
这等方法,其他国家的一些文官以前也做过,甚至还有一些更厉害的手段,被称作“屠龙术”,就是用文官来约束帝王的行为。
众文官们达成一致,便准备将消息散播出去,让天下读书人都来抨击赵洛这个昏君了。
当然,他们很想得到更高层次的文官集团的认可,所以准备找内阁大学士们也参与其中。
当文官们渐渐离开后。
皇宫宫门口的人群里,倒有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听了军情就来宫门口劝什么迁都的,这人身着七品官袍,很明显官职不高,但是他却仰着头,装得很是牛逼的模样。
见众臣走了,他却走到赵高面前,说。
“陛下可是与我妹妹饮酒作乐?”
赵高看了来人一眼,这才认出,来人原来是贵妃的堂兄,杨国忠!
正常来说,杨国忠这等皇亲想要见陛下,只需让太监们通报一声即可,但是这次因为外面围了太多大臣,太监们担心杨国忠来宫门的目的也和那些大臣们一样,所以才不敢进宫禀报。
见到杨国忠,赵高的脸上就多了几分笑容。
他淡淡笑着说。
“杨大人来此,所为何事?”
赵高可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司礼监掌印太监,和他杨国忠相比起来,赵高的地位可谓是高了许多,甚至连内阁首辅严嵩严大人见了赵高,都得给几分面子。
可赵高面对自己时却如此客气,也让杨国忠心里十分受用。
他故意靠近几分,压低了声音,做出一副十分神秘的模样说。
“劳烦赵公公进去跟陛下禀报一下,上次陛下交给臣去办的那件差事,臣已经在着手开始办了,只是有些问题,需要请教请教陛下。”
这么说了之后,杨国忠还用一种讳莫如深的眼神看了赵高一眼,故意加上一句。
“赵公公,此事,陛下可是与我言明过,乃绝密,除却我与陛下以外,并无第二个人知晓,希望赵公公也能守口如瓶,这可关系到我们赵国的兴盛!”
其实,杨国忠自己也并不明白皇上给的那些图纸有什么作用,只是上次听了赵洛说了这番话,所以他也就将这番话给接了过来,转述给了赵高。
果然,听杨国忠这么说了之后,赵高面色严肃,当即低下头说。
“杨大人放心,咱家这就去禀报陛下。此事,咱家也绝不会对第二个人讲的。”
听说杨国忠要见自己,赵洛便知道他要说的是子弹厂的事情。
这倒确实是件大事,所以赵洛让杨玉环去华清宫温泉洗浴,候着自己,他则先去了尚书房,宣杨国忠来见。
杨国忠行过礼之后,本要拍马屁说一大堆废话,赵洛听得烦躁,直接打断说。
“说你的正事,那件差事遇到什么问题了?”
杨国忠这才讪讪说。
“陛下,臣已经找了国内最厉害的铁匠,可他们都说,图纸上所画的物件过于精细,而且很多材料,非他们所见过的,譬如那名为‘弹簧’的物件,那些铁匠们就根本打造不出来。”
听到这话,赵洛也反应了过来,确实是自己太想当然了。
后世一两千年的科技,让现在的人来打造,即便是最细小的零件,他们也是极难生产出来的。
所以赵洛思考了一下,决定从长计议。
于是他挥挥手说。
“厂子的事先暂时搁置,等朕想想办法,行了,你走吧。”
听见这话,杨国忠一时不禁有些失落,但他立马又想到了什么,赶紧开口说。
“陛下,臣听说,兵部的石尚书和高侍郎在募兵,前往陇北三州并田,臣想要参与此事,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