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要是天天过年该多好啊
鞭炮声寓意着驱走旧岁的晦气和邪祟,用那响亮而热烈的声音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平安幸福,也为这原本就喜庆的节日氛围增添了更加浓郁的欢乐气息。
在这鞭炮声此起彼伏、噼噼啪啪的喧闹声中,科伟翻了个身,又慢慢地睡去了。
等到第二天凌晨 5点来钟,天还没亮,外面还是一片漆黑,科伟就听到父母在厨房里忙碌的声音。
没过多久,父母就把热气腾腾的早饭做好了,然后来到科伟和科娟的房间,轻声叫他们起床。
科伟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打了个哈欠,坐起身来。
因为一大早还没做什么活,也没怎么活动,所以他根本就不觉得饿。
这时,母亲赵梅走进房间,把科伟和科娟早就准备好的新衣服拿了出来,放在他们的床边,笑着让他们两个人赶紧穿上,准备去拜年。
穿戴整齐后,母亲赵梅就带着科伟,去找他们本家的那些女眷们一起,去给科村的那些年龄大的长辈们拜年。而科伟的父亲则去找他们本家的男人们一起,去给村里的长辈们拜年。
当他们来到长辈家的时候,那些和蔼可亲的年老长辈们都会热情地迎接他们,并且早已准备好了很多的瓜子、糖,还有核桃之类的零食。
科伟跟在母亲身后,一一向长辈们拜年,每到一家,长辈们都会笑着把各种零食往他的口袋里塞,不一会儿,科伟的口袋就被装得满满的,甚至都有些装不下了。
在他们豫城科村,这拜年的方式,其实是比较传统和庄重的,就是磕头。这在当地被视为一种比较重的礼节,表达了晚辈对长辈深深的敬意和祝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后世的科伟发现,人们对于拜年的方式和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都遵循着传统,晚辈会给长辈磕头拜年,但慢慢地,这种磕头的方式越来越少了,很多年轻人到年龄大的人家去拜年时,只是简单地在那里站一站,问声好,就相当于拜年了。
再到后来,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甚至连上门拜年都变得少了,更多的是通过电话发个短信,或者在微信上发一些祝福的话,就当作是拜年了。
那么,为什么要拜年呢?这一习俗其实由来已久。
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头顶长着一只独角,嘴巴大得像血盆一样,模样十分可怕,人们把它叫做“年”。
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就会从山林中窜出来,到处掠食噬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惧和灾难。
为了躲避“年”的伤害,人们只好准备一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紧闭大门,躲在家里,提心吊胆地熬过这一夜。
直到初一早晨,“年”吃饱喝足后扬长而去,人们才敢开门相见,此时大家都会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拜年习俗的雏形。
从古代社会的角度来看,拜年与古代的祭祀活动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怀着虔诚的心情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祖先和神灵保佑家人平安、庄稼风调雨顺等诸多福泽。
而在祭祀活动结束之后,人们往往会相互拜访,分享节日的喜悦和对新一年的期望,这种相互拜访的行为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拜年习俗。
从文化层面上来说,拜年首先是表达尊敬与祝福的一种重要方式。
晚辈向长辈拜年,这是对传统孝道的一种遵循和传承。
通过行礼(在过去可能是磕头、鞠躬、作揖等较为正式的方式,而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简化为亲切的问候),晚辈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希望长辈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长寿幸福、生活安宁。
同时,平辈之间互相拜年,也是彼此之间情谊的一种体现,祝愿对方在新的一年里诸事顺利、阖家欢乐,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都在这一声声的拜年祝福中得到了升华和传递。
而且,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拜年过程中的问候语、动作姿势等都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
例如,在传统的拜年中,使用恰当、恭敬的敬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礼仪规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拜年这一传统活动中代代相传,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等观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当然,拜年这一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能够加强人际关系纽带,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暂时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从各地赶回家里,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团结,亲情得以加深;对于朋友和邻里来说,拜年也是一种友好交往的方式,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有助于拓展和加深社交圈子,进一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拜年还是一个信息交流与共享的重要场合。
人们在拜年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分享过去一年中的工作经历、生活收获,同时也会谈论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和生活期望。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拜年时大家还会交流农业生产经验、种植养殖技巧等相关信息,这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对于社区的知识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让人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初一的热闹尚未散去,初二走亲戚的行程便接踵而至。
虽说多数走亲戚的活动在初二展开,但对于那些新缔结的亲戚关系,尤其是新婚之人,初一前去拜访亦是常见之事。
而初二,已然成为出嫁女儿回娘家的特定日子,这一习俗在岁月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牵挂。
科伟与科娟对过年总是满怀期待,而走亲戚更是他们所热衷之事。
在他们眼中,过年意味着能品尝到各种美味佳肴,而走亲戚则有机会收获压岁钱,这无疑是孩童心中最质朴的快乐源泉。
科娟有一天对她的父亲说:“要是天天过年该多好啊?”
后世的90后,00后,甚至10后他们,肯定说不出这样的话,因为过年能吃到的东西,喝到的东西,穿到的东西,平时也是一样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