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挎子,和车架
“50匹?没有。”
摩托车行老板一脸古怪地看着骑自行车的年轻人,一来就问有没有大马力摩托发动机能卖。
开口就是50匹马力,他知道50匹是什么概念吗?
老板显然也是个爱车人士,上身只穿着铆钉闪闪的夹克,模仿的是岛国暴走族。
“小伙子,摩托车哪有50匹的,我们店里最贵的那个你看到没有?
走老广路子进来的本田王,双缸125也就15匹。”
“15匹?不行,太少了。”
徐浪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也就是相比抄袭原版少了90%多的动力?那还飞得起来?
用两台?
也不行,两台发动机输出动力就需要定制同步输出装置,而且重量大可靠性低。
更重要的是预算超了,徐浪也是到店才知道现在摩托车有多贵的。
进口的本田125都在20000以上,国产125、150CC摩托便宜些,也要15000左右,除非是“铁公鸡”一样的50、90CC车型价格才能来到几千元。
这样看来,即使是购买二手发动机也太贵了。
主要还是因为国产工业尚不发达,工业品价格相对才这么高。
如果是前世,就以大众的EA211 1.4T发动机为例,原厂150匹马力,重量体积还小,不比这个时代的150cc摩托车发动机大太多。
就这么一台发动机,3000块包邮包售后,还是铸铝缸体。
现在就算他去买动力足够的汽车发动机,基本也都是铸铁缸体,笨重的要命。
本以为在这个时代攒飞天三蹦子是个容易事,可脱离了卷中卷的现代工业,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东西都不好搞。
见徐浪不住叹气,老板突然想到什么说道:
“你如果真要大马力摩托发动机,我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个。”
说着老板就招呼他进了仓库,在一片收来的破烂摩托里找到了一辆偏三轮。
“呐,长江,不,湘江750。一般挎子都是24马力的,这个是32马力,应该是我知道最大的了。”
挎子啊!
徐浪看到这玩意瞬间就懂了,在国内,挎子基本就等于长江750,那款750cc发动机别管技术落不落后,马力确实领先同类一大截。
而90年代正是挎子生产的巅峰时期,全国有近20家工厂在生产,子型号80多个。
湘江750也就是航空工业部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摩托车厂,后株洲摩托车厂生产的版本,功率达到了32匹。
而且徐浪仔细一看,这还是辆警车!
只不过挎子侧面已经被撞得稀烂,看来就是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了。
发动机部分倒是基本完好,应该还有的救。
老板毫不在意坐垫上的积灰,一屁股坐上去蹬了几下,硬是踹着火了。
仿制宝马R1200“拳击手”的对称水平双缸发动机动静很大,稍稍拧油门就能感受到劈里啪啦的动静。
“这台发动机拆了多少钱?”
徐浪皱眉问道,虽然还是达不到心理预期,但已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老板想了想,随意说道:
“800,我还给你拆开维护保养一遍,不过就这一台。
主要是这车后面架子撞断没法修了,不然修好了还是要卖几千的。”
这个价格就大大符合徐浪的心理价位了,于是继续问道:
“还能想办法弄到一些吗,就要发动机,一定要还能用的。
如果还有,每台我1500元收。”
“那可不够。”
老板果断摇头:
“哪怕有旧车,也是修一修卖出去更值钱,哪有那么多发动机拆开卖。
如果你非要买,还不如直接找厂家或者分销代理订,也贵不了多少。”
“那就先把这台拆给我,然后再帮我找找塔县有多少马上能买到的,我至少要三台,价格好商量。”
徐浪立即做出了决定,现在最紧要的是先把第一批两台交出去,然后就会得到50%预付款,接下来就轻松多了。
二手发动机搜罗一下几台应该还是有的,剩下的再去找稳定货源。
给老板留下200定金,发动机问题就算是勉强解决。
下午徐浪又马不停蹄地找到了黄强,告诉他需要改设计。
原本他们是按照50马力设计,现在功率严重缩水,设计肯定也必须更改。
不过老黄像是早有预料,只是闷声说道:
“如果只有30马力,最大飞行速度估计也就是100出头,操作起来也就没那么灵活了。
还有全钢机体……需要减重。”
徐浪掏出随身带着的图纸,提起铅笔略作思考,在乘员坐的那一块画了个圈。
“这样呢,这一片换木头,机体空重……能压缩到130公斤左右吧。”
“算上发动机了吗?”
“算了,而且只算了飞30分钟的油量,再少就不行了。”
黄强左看右看,在剩下的钢结构上也画了个小叉:
“不用钢管,用铝管,会贵一些,但起码又减重10公斤以上了。
但还是太勉强了,时间太紧我只能选用现成的数据,螺旋桨推进效率都不是很高,最好再减一点。
你要知道,一个人怎么也要60公斤吧,太重的话容易失速。”
“这……”
可不管徐浪怎么看,机体强度都已经逼近极限,再削下去就真的不人道了。
“不管了,我们先把机体做出来再说,先保证飞起来。”
黄强点头表示同意,制造机体是最简单的部分了。
“至少要一个焊工,一个木工或者钳工,没什么特别要求。
对了,你打算在哪儿造?”
徐浪对此早有计划,立即回答道:
“服务公司大院那块地早荒了没人管,我们先用着,以后还可以租下来。”
“可以,离厂子也近,给老秦买包烟让他晚上帮忙看着也容易。”
两人很快就把生产事宜敲定下来,头两架还不需要找工厂合作,原料很容易买到,然后找两个师傅手工作坊制造就搞定。
至于什么通用性标准化作业,ISO标准,就不好妄想太多。
其中最有技术含量的零件就是两只桨叶了,但也就是木工花点心思手工制造的事。
……
穿越Day 4,距离交期还有11天。
徐浪一大早起来,先去找管材原料。
昨晚在宁家蹭到了面条,宁雪偷偷在碗底给他放了两个煎蛋,还暗示他不要让妈妈看见。
愚蠢的少女啊……你妈妈对厨房的掌控力度堪比神明,怎么能瞒得过。
不过还是没有陌生人上门,徐浪有些担心会不会因为发现自己存在所以放弃。
找原料倒是很顺利,机械工业聚集地周围就是捡都能捡到不少,徐浪只用了十几块钱就从一个加工厂抱走了几米铝管,绑在自行车上搬回服务公司。
服务公司搬空了,里面有个停自行车的车棚,刚好作为临时作坊所在地。
到了下午,老黄找来的两个帮手也到了地方。
一把年纪的老木工,还有想来赚外快的小厂钳工,电焊啥的都会,还能白嫖厂里电焊机。
两人虽然没做过类似东西,但看懂机体图纸后都不认为有什么难度,打包票两天就能做好一个,甚至有空刷个清漆。
说机体甚至都算抬举,徐浪为了极限减重就只有个铝管和木头搭成的框架,抗风全靠墨镜。
而且一听说是造小飞机,两位临时帮手态度也肉眼可见地认真了许多,估计不需要徐浪再强调。
徐浪算了算时间,2天以后螺旋桨也要开始做了,再加上组装,两架旋翼机下线后应该还剩四五天左右时间,足够用来调试。
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飞行员……就先自己代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