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为什么高需求孩子难带
他会让你感到满满的爱,也能让你沮丧和崩溃。他是一切焦虑之源,也是无解之谜。这就是我家的高需求宝宝。
——戴安娜,两个孩子的母亲
有一个词可以用来形容高需求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区别,就是“更多”。高需求孩子只是比普通孩子多一些特质,他们更容易激动、更执拗、更敏感、更有洞察力,以及更难适应环境的变化,等等。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些特质,只是高需求孩子在这些方面尤为突出。这就像房间里堆满了普通皮球,但高需求孩子是超级弹力球。普通皮球一蹦三尺高,而超级弹力球次次都能弹到天花板。
做高需求孩子父母的感受更是难以言表。因为这种感受是不断变化的,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不同。怎么描述这种感觉呢?这么说吧,你每天都要经历10次情绪过山车,每天早上8点一睁开眼就会很忐忑,不知道今天到底会过得好还是糟。
孩子状态好的时候是真好,他会用爱的抱抱和湿哒哒的亲吻把你唤醒。他滑稽的样子总会让你忍俊不禁。他会把粘着花生酱的黄油刀藏在手里,一边把黄油凑到狗狗鼻子跟前,一边说:“杰西卡是不是个坏孩子呀?”狗狗听得聚精会神。孩子像拿着魔杖一样指挥狗狗上下晃着脑袋,彷佛狗狗在点头说“是”。看到这一幕你总会笑得前仰后合。
孩子会讲些非常深奥的话,拥有超乎年纪的成熟和智慧。他能记得你早已忘记的事,会把你带到窗前,看雨滴像钻石一般滴落。当他状态好的时候,父母会觉得惊喜又愉悦,认为他有趣又幽默,还会时不时带给你难忘的美好回忆。
但是一旦孩子状态不好,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那时你都怀疑自己是否还能跟他再多待一天。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连袜子都没法给他穿上的时候;当你跟他说的每句话都是责备的时候;当他想吃玉米饼而你给他比萨于是他被惹恼了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过去5年里在公共场所和他发火的次数比别的父母一辈子发火次数都多的时候……在这些令人崩溃的时刻,你真的很难做个好父母。
即使孩子出生时你才20多岁,这些情况也会让你觉得疲惫不堪、筋疲力尽,感觉自己老了许多。作为父母,你很难去爱这个让你整夜睡不了觉、让你在商场难堪的高需求孩子。
当高需求孩子状态不好的时候,父母会开始自我怀疑并感到沮丧,虽然费神费力、克服了重重挑战,父母依然会自责。你可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唯一那个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你会害怕如果不能早点儿弄明白该怎么做,他到了青春期会变本加厉。
我的孩子怎么了
也许在孕期你就已经能感受到自己的宝宝与众不同了,尽管他很正常,但就是和别的宝宝有些不同。也许从你怀孕的第6个月起,他就总在肚子里踢你,害得你整夜睡不好觉。也许宝宝一出生,护士会充满担忧地把他抱给你,并祝你好运。有可能你一直以为所有孩子都是这样,直到几年后,有了第2个孩子,你才恍然大悟并非如此,原来有的宝宝可以在家庭聚会的时候睡觉而不是哭闹,原来有的宝宝愿意让你给她穿好看的花边裙而不是抗拒地扯烂蕾丝边。也有可能在你亲戚家的宝宝出生后,你发现这个天使宝宝可以在任何地方倒头就睡。别的妈妈骄傲地微笑着,好像自己在育儿方面很有一套似的,而你的宝宝却还在不停地生气吵闹。屋子里所有的人都扭过头来看着你,仿佛在说:“你到底怎么搞的,把孩子带成这样?”你的直觉告诉你,无须在意他人的注视和谴责,因为你心里知道,也相信你的宝宝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更难养育,但你又不完全确信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确实是对的,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高需求孩子为何需求高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你可能没听过“高需求孩子”这个词。这不奇怪,因为这个词是我发明的。在我儿子乔书亚出生的时候,市面上没有关于这类精力旺盛孩子的书或者培训班。当时我能查到的描写我儿子这类情况的词都是诸如困难儿童、执拗、难搞、淘气包,等等。但我发现乔书亚其实很像他爸爸,那个我深爱着的男人。他精力旺盛、敏感、细腻、热情又稳重,乔书亚状态好的时候也是这样。于是我试图找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我的乔书亚。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意识到他身上那些令我抓狂的个性一旦得到理解和引导,就会变成优点。
《韦氏词典》对“高需求”这个词的解释是“活泼、创造力强、敏锐、内驱力十足、精力旺盛、勇敢无畏、性格坚定”。这些描述听起来很棒,反映了这类孩子的巨大潜能,并且也真实体现了父母面临的挑战。当我们把孩子视为高需求孩子的时候,不仅给孩子也为父母带来了希望,因为这样的归类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优点而非缺点上。这并不是给孩子贴标签,而是希望这些词能成为让父母更好理解这类孩子的工具。
5个特点识别高需求孩子
每个高需求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与此同时,他们身上也有很多明显的共同点。虽然并不是每个高需求孩子都具备以下5个特点,但哪怕只满足其中一种,就足以让他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了。
追求极致。吵闹、表现欲强的高需求孩子在人群里最显眼。在遇到事情时,他们不哭,而是尖叫。他们无论做什么事动静都很大。他们玩的时候很吵,笑起来很响亮,哪怕在洗澡时都要扯着嗓子唱歌直到把热水用完。
善于观察的安静小孩也可能是高需求孩子。他们在进入每一个新环境之前,都会非常仔细地观察,好像为每一步都制定了策略,考虑得很周全。他们的这种“极致”不是对外的,而是指向自我的。
不肯罢休。一旦高需求孩子产生了某个想法或认准了某件事,这类孩子一定会把这件事“锁定”。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任务,目标非常明确,并且绝不轻言放弃。让他们改变主意可真是难上加难。他们热衷于辩论,并且丝毫不畏惧阐述自己的观点。
极度敏感。高需求孩子都极度敏锐。他们对很轻微的声音、气味以及光线、衣服布料的变化或者情绪的波动都有非常强烈的反应。他们容易被蜂拥而至的感官刺激压垮。每次父母带他们去逛商场、去嘉年华玩或者参加家庭聚会,仅仅不让他们哭出来,都算功劳显赫。穿衣服对他们来说也是种折磨,一个小线头或者粗糙的布料质地都会让他们难以忍受。他们会把每种情绪和感受都内化,包括父母的情绪。他们会告诉你,你今天过得不好,可能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甚至会为你的遭遇忿忿不平。
极富洞察力。父母很难让高需求孩子自己回屋去换衣服。因为在回屋的路上,他们可能会被电视里的广告吸引,忘了自己应该去换衣服。他们从出门到上车可能就得花十来分钟,因为他们会注意周遭的一切:刚滴的油渍、鸟巢里的白色羽毛、蜘蛛网上的露珠,等等。父母总是会责备他们“没带耳朵”,听不见指令。
适应力不强。高需求孩子非常不适应环境的变化。他们不喜欢惊喜、不喜欢改变主意或者打乱计划。如果他们已经明确表示晚饭想吃汉堡,那你回家后千万别提议去饭店吃饭。即便是他们平时很喜欢去的饭店,他们也会表示:“我不去,我就要吃汉堡。”对他们而言,要适应变化,哪怕是细微的变化,都是艰巨的任务。为了吃午饭而结束游戏、换季时换衣服、在奶奶家而不是自己家过夜,甚至上车下车这些变动,都会让适应能力较弱的高需求孩子倍感折磨。
除了上述5个特点,很多孩子还有另外一些特质,这些特质会让他们的父母面临更大的挑战。
缺乏规律性。父母每天都像猜谜一样揣测高需求孩子几点睡觉、几点吃饭,因为这些事都毫无规律可言。父母几乎没法为他们安排作息时间。一整晚无人打扰的8小时睡眠已成往事,父母只能怀念一下孩子还没出生时的幸福夜晚。
精力旺盛。我经常听到很多父母描述自己家的高需求孩子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比如,一个两周大的婴儿能从床头“爬”到床尾,被爸爸发现时宝宝差点掉下床。又比如小宝宝能打开烤箱门,踩着门爬上柜子,又从柜子爬到冰箱顶上。
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攀爬高手,但他们确实一刻都停不下来。从睁开眼睛到入睡这段时间里,他们总是坐不住,喜欢搞破坏、拆东西,或者弄出些新玩意,总之不停在探索。尽管有时你会觉得他们太野了,但他们确实很专注,并且目的性很强。
出人意料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高需求孩子都精力旺盛,只是精力旺盛是这类孩子最显著的特点。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表现更多是因为他们追求极致和不肯罢休。
消极的第一反应。遇到新事物的第一反应是退缩,也是这类孩子的显著特点。任何新鲜的想法或者陌生的事情、环境和人都会让他们强烈地抗拒,他们会大叫着说“不”,然后躲在你身后或者跑开。他们很慢热,需要时间来慢慢适应情况,才能参与进来。
情绪低落。这个世界对一些高需求孩子来说是个严肃的地方。他们会对已经发生的事仔细分析,进行复盘,试图找到不足之处,思考应该如何改进。哪怕在足球比赛中踢进了三个球,他们也会纠结于没进的那个球。但是如果他们对某件事感兴趣或者特别喜欢某件礼物,父母可能会注意不到,因为他们不太轻易表达喜悦。
这些额外的特质并非在所有高需求孩子身上都有体现,但如果孩子符合其中任何一点,那你更需要加油了。因为不仅孩子的需求更多,作为父母,你也将体会到养育这类孩子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疲惫。他们精力实在是太旺盛了,生活作息不规律,对新事物和新环境的抵触情绪很强烈,又很少笑。不过别沮丧,他们仍然潜力无限。
作为高需求孩子的父母,你可能倍感孤独。因为他们的需求过于旺盛,养育普通孩子的指导建议对你来说可能毫无裨益。不要小看孩子的暴脾气。比如,仅仅因为他原本想自己去开门,而你却把门打开了,他就能大吼大叫一个小时。你让他回屋休息一会儿,他能把房子“拆”了。但凡他看到了想要的东西,你就别想把他拉走。哪怕你禁止他靠近电视,他也会爬上爬下、翻越重重障碍爬过去。你会因此而感到崩溃,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责备自己让事情失控,觉得全世界只有你的孩子这么难搞。
切尔茜之前也是这样想的,直到她认识了其他高需求孩子的父母。切尔茜是我在家庭教育课程中接触的数千名父母之一。她告诉我,第一次听到“高需求孩子”这个说法的时候,她笑了。我任职的家庭教育中心有个活动空间,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木制攀爬架、蓝色的蹦床和超大的红色枕头。在家庭教育中心的入口处的白板上,几个大大的蓝色字写着“高需求孩子”。
切尔茜和她三岁的儿子TJ第一天来上课的时候就迟到了。后来她告诉我,那天他们之所以迟到,仅仅因为TJ袜子上的一根线头。这根线头让穿袜子这件小事变成了长达一刻钟的鏖战。她小心翼翼地把袜子上松了的线头都扯下来,终于把袜子调整到让TJ舒服的状态。可没过多久,TJ又因为毛衣领子上的商标划到脖子,护腕又太紧了,上演了一场哭闹大戏。
两个月过去了,切尔茜的猜测终于得到了证实:高需求孩子确实很“费父母”,而父母养育这样的孩子的确需要付出更多。现在她终于学会了欣赏孩子的敏感,能够预判他的“触发点”。她知道了只要有同理心、技巧和耐心,她是能够管理孩子的脾气的,或许还能乐在其中。
和切尔茜一样,我发现自己也在向其他父母学习,和他们一起担心,一起欢笑。我欣赏他们对生命有了发自内心的理解,并且感激他们的支持。这几年来,我积累了很多笔记,也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信息和技巧,让和高需求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我把想提醒高需求孩子父母的注意事项列了下来。对我而言,这些是与高需求孩子相处的法宝,也是建立和培养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重中之重。我建议你把这些话贴在水箱上,让那些孤军奋战的“糟糕”日子好过些,而在那些母慈子孝的美好日子里,你也可以把它们分享给朋友。
· 你并不孤独。根据性格测试,全美有10%~15%的孩子符合高需求孩子的特征。也就是说,有数以百万的父母会同情你的经历,理解你面临的挑战。高需求孩子不是异类,你也不是全世界最糟糕的父母。
· 孩子的高需求并不是你造成的。遗传因素有一定的作用,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也会影响基因作用的发挥。你只是孩子生命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亲戚、兄弟姐妹、老师、邻居、朋友,甚至生活阅历,可以说整个世界都在对他产生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但绝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 你并非无所不能。本书能为你深入了解高需求孩子提供一些建议,你可以好好阅读并加以实践。你可以完善已经掌握的技能,还能学到新技巧。你会少一些烦恼,在绝大多数时候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相处。要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追求进步而非完美。
· 你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睡个好觉、清静片刻、不被打扰地与朋友交流、享受夫妻间的亲密时刻、放松地泡个澡、悠闲地散个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些真实的需求都合情合理。不要觉得求助朋友、找保姆或是别的亲戚带孩子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你只有先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才有足够的能量去满足孩子。
· 学会赞赏和享受高需求孩子的闪光点。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他的优点上,学会看见他温柔的内心,期待他天马行空的故事和出乎意料的行为激发你的想象力。你应该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正确的,而不是一味指出他的错误;你应该引导他往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因为一个无心的错误就对他横加指责。高需求孩子往往拥有成年人非常珍视的特质。赞美他的优点,越早越好。
高需求孩子长大后普遍很优秀
随着逐渐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高需求孩子的优点上,我发现自己身边其实有很多已经长大了的高需求孩子。他们都是我喜欢和崇拜的那类成年人,追求极致又戏剧感十足,就像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我太喜欢他了。他小时候也是高需求孩子吗?也许只有他自己和他的父母才真正了解,但如今我眼中的他功成名就。他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让我们又哭又笑,他的正能量更是感染着我们每个人。
我强烈怀疑很多历史名人小时候也是高需求孩子。我还记得听到明尼苏达州的公共广播电台向托马斯·爱迪生致敬的时候,我不禁笑出声来。广播里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电灯泡、电报、电影摄像机和投影仪,他是一个专注发明创造到停不下来的人。”
我想到了爱迪生的父母。不知道有多少次饭菜已经凉了他都没回家吃饭,不知道有多少次他爸爸吼他,让他别再拆家里的东西了。今天,我们能在放松时看场电影,在任何时候都能拿起一本书来阅读,多亏了他的发明。我们真应该赞美爱迪生坚持、专注的精神,并感谢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内驱力。
同时,我们身边的许多普通人或许也曾是高需求孩子,他们不会出现在电视或广播里,但和我们朝夕相处。比如我丈夫,他总是能注意到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还有我的朋友,她总有精力来帮助我,哪怕很多都不是她责任范围内的事。还有我侄女,她玩“大富翁游戏”的时候从不轻言放弃,坚持打败了我们所有人,而我们其他人早在三轮前就申请破产了。
上面提到的这些人,他们已经学会了接纳自己,扬长避短。他们是普通人,但又不仅仅是普通人,他们都曾是高需求孩子。
如何判断孩子是高需求还是生病了
当看到孩子这么执拗顽固的时候,父母会有些担心,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其他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你的孩子是高需求还是生病了?孩子这些举动是否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造成的?孩子是否有感觉统合失调、对立违抗性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等疾病?
根据我30多年接触高需求孩子和他们父母的经验,我认为这类孩子的表现是在正常行为范围之内的,只是表现更突出。
父母在理解和实践了本书提到的方法后,还可以教孩子,让他来掌握和利用自己的特质。你会发现,他会非常专注于手头上的任务,在学校也能表现得很好。对他来说,融入同伴并且和大家一起在操场玩也会变得越来越顺畅。当你让他排队、上车、穿衣服时,绝大多数时候他都能听话做好。你会发现,在你的引导下,你的孩子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很好地参与日常各类事务,并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更有可能的是,他会表现得更好。
但高需求孩子也可能确实会有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患有唐氏综合征或者语言发育迟缓,或者他的行为反映的是身体状况而不是性格问题。性格问题会有不同程度变化,但孩子的状况从“正常”的范围走向极端时,这可能反映他患有某种发育障碍。
所以,如果你一直在引导孩子,让他管理自己的情绪,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实践,但他依然在学校很难集中注意力,难以融入同龄人,甚至无法完成一些简单的指令时,请相信你的直觉。直觉告诉你,他做出这些行为的频率、强度以及持续性都和普通孩子,哪怕是别的高需求孩子不一样。
记录下他令你担忧的表现,和医生或者其他儿童相关的专业人士讨论一下。他们的经验和观点能够帮助你认识到孩子到底是高需求还是有健康问题,或许他的行为已经不是典型的性格问题,他确实已经生病了,需要医疗干预。
如果孩子需要医疗干预,请为他找到合适的方案。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即便孩子需要医学干预和治疗,你也要继续阅读这本书。除了治疗方案,教孩子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同样重要。你仍然可以教会他用怎样的语言和行为来控制自己极端敏感的情绪、应对新情况、与他人合作等。这样一来,你不仅让他接受了治疗,还教会了他有利于积极发展的知识和方法。那么接下来,让我告诉你如何打造一个满足高需求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