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海盗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北上第一战(三)

离镇江约四十里的江面上,一支船队正逆江而上。领头的是一艘西洋风帆战列舰,船帆高耸,气势逼人。

义勇军二号上,张名振站在甲板上,指着南面的一座山说道:“看见那座山了吗?那是禹山,山脚下便是京口。”

刘国轩点了点头,目光凝重。终于到镇江了。溯江而上,行船缓慢,八百里水路,竟走了五日。

与此同时,京口清军镇江城守营内,守备于东正坐在营房中翻阅邸报。邸报上写着义勇军已攻入浙江绍兴府,平南将军金砺紧急求援。于东心中暗叹,绍兴府怕是凶多吉少。幸好义勇军的主攻方向在浙江,若是直扑镇江,自己能否守住?他摇了摇头,心中毫无把握。

突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冲进营房,大声禀报:“急报!义勇军船队出现在京口长江段!”

于东一惊,手中的邸报掉在地上。他急忙问道:“有多少条船?人马多少?”

传令兵喘着气回答:“船帆遮天蔽日,领头的是一艘西洋大船,福船有百余条。人数尚不清楚,估计不下两万。”

于东脸色一沉,立即下令:“速速向江宁两江总督马国柱和苏州江宁巡抚土国宝求援!”

“嗻!”传令兵领命而去。

于东随即起身,对身边的亲兵说道:“通知两个甲喇集合,京口守不住了,我们退守镇江府城!”

与此同时,镇江知府黄道咸正在府衙内处理公务,忽然有衙役慌慌张张跑来禀报:“大人,府城东驿道上烟尘四起,恐有大批军马来袭!”

黄道咸心中一紧,立即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戒备。

不多时,于东率领马队赶到镇江府城定波门(北门)。黄道咸站在城楼上,质问道:“于东!你身为京口守备,未得军令,为何擅自退守镇江?”

于东拱手答道:“黄大人,义勇军船队已至京口,福船百余艘,人数不下两万。京口难以固守,末将不得不退守镇江府城,以保城池不失。”

黄道咸心中郁闷,自己上任不久,竟遇上这等棘手之事。他叹了口气,吩咐衙役打开城门,放于东等人进城。

一个时辰后,义勇军的船队已抵达西津渡。义勇军二号风帆战列舰上,张名振指着远处的镇江府城,向刘国轩介绍道:“镇江府城周长两千一百八十四丈,高二丈六尺。东门朝阳,南门虎踞,西门金银,北门定波,另有南水关、北水关,各有城楼。”

刘国轩点了点头,目光冷峻。他观察了一会儿,说道:“镇江府城离长江不过两里,船上的火炮足以覆盖城墙。我看城墙上清兵约有四千人,传令下去,13团、14团迅速包围镇江府城。现在是午时,明日午时,我要看到镇江府城头飘着义勇军的旗帜!”

未时(下午2点),义勇军船队开始向定波门(北门)发起炮击。蒋若来第一次参加义勇军的战斗,被火炮的威力震撼得目瞪口呆。

义勇军二号风帆战列舰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后坐力使整个船体向北横移了两米。炮弹呼啸着飞向镇江府城,越过城墙,砸塌了几间民房。

镇江府城内,知府黄道咸和守备于东站在城楼上,面色惨白。黄道咸颤声问道:“于守备,你有多少把握守住镇江府城?”

于东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刚才看了义勇军的火炮,光是拉到四个城门的就有120门。我们镇江府城只有十几门小炮,根本守不住。若是能挨到天黑,或许还能从水门突围。”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慌慌张张跑来禀报:“报!义勇军用火炮轰开了定波门!”

于东惨笑一声,对黄道咸说道:“投降吧!或许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1650年10月16日,镇江知府黄道咸、镇江守备于东在义勇军强大的兵力威慑下,不得不选择投降。

镇江知府府邸内,刘国轩、张名振、蒋若来三人正坐在厅中喝茶。刘国轩放下茶杯,笑道:“没想到镇江府城竟以这种方式落入我们手中。”

蒋若来点头道:“定波门已被火炮轰碎,镇江府城守军不过三千余人,若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黄道咸和于东若是没有作恶多端,主公或许会饶他们一命。”

张名振喝了口茶,淡淡道:“主公一向宽厚,既然他们主动投降,想必会留他们一条生路。”

刘国轩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墙,沉声道:“下一个目标是常州府。不过,我们得防备江宁的清兵反扑。必须打痛他们,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张名振和蒋若来对视一眼,齐声应道:“明白。”

……

与此同时,江宁两江总督府内,两江总督马国柱收到了于东的急报。他立即召来固山额真图赖,命他领兵两万前去支援镇江。

图赖皱眉道:“总督大人,若我等离开江宁,江宁城谁来守?”

马国柱叹了口气,道:“总不能见死不救。”

图赖摇头道:“依末将之见,还是等京城援军到了再作打算。”

马国柱沉思片刻,最终点头同意。

苏州府江宁巡抚官邸内,土国宝看着手中的镇江府急报,眉头紧锁。义勇军两万人攻打镇江,自己手中兵力不足,根本无法救援。他叹了口气,提笔给两江总督马国柱写了一封信,言明自己的难处,希望总督大人能救镇江于水火之中。

定海城内,郑袭刚收到刘国轩的捷报,得知镇江府城已落入义勇军之手,知府黄道咸和守备于东献城投降。他立即下令:“来人,速去镇江,将黄道咸、于东等人带回定海!”

“是!”亲兵领命而去。

郑袭转身对身边的张肯堂说道:“张公,这两人该如何处置?”

张肯堂沉吟片刻,答道:“主公,依我之见,这些投降的满清官员,不妨先用上几年。等我们培养了足够多的人才,再慢慢替换掉他们。”

郑袭点头道:“张公所言极是。如今我们地盘渐广,确实需要大量人才治理地方。暂定五年为过渡期,待我们培养出足够的人才,再逐步淘汰这些人。”

两人商议一番,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制定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

衢州府浙江巡抚衙门内,浙江巡抚萧元起正为绍兴府的安危忧心忡忡。忽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跑进来,递上一封急报。

萧元起接过信件,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全军覆没。”

他心中一沉,没想到绍兴府竟这么快就失守了。这仗还怎么打?实力悬殊太大,硬拼无异于送死。

他立即下令:“速召衢州守备以上官员,来巡抚衙门议事!”

“嗻!”传令兵领命而去。

半个时辰后,巡抚议事大厅内站满了官员。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人低声问道:“不知巡抚大人急召我等,有何要事?”

另一人摇头道:“我也不知,或许有紧急军情吧。”

就在这时,萧元起走进大厅,环视众人,沉声说道:“刚收到急报,绍兴府已被义勇军攻破,平南将军金砺、宁绍道台陈谟和绍兴知府沈文理均已殉国。”

此言一出,大厅内顿时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