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们的逆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相信自己是优秀的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找到一个最优秀的继承人。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快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自信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温顺且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劳苦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可他领来的人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的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摸着助手的手说:“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了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了,最优秀的人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挖掘自己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的世界。

这是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也是一段发人深省的哲理。

一位班主任把这个故事打印了几份,让全班同学传看。

一个星期之后,班主任站在讲台之上向全班同学提出如下问题:

“看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认可这个故事吗?你接受他的观点吗?”

班主任提出问题之后,讲台之下的学生都低着头默默不语,没有一个人敢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班主任不得不指名点将。

被点到的是一位说话风趣幽默、一开口就引人发笑的同学。他站起来说:“老师,咱们班如果是重点班,谁要是不认可这个故事,不接受他的观点,我第一个不答应。可是,咱们班是一个非重点班,同学都在‘孙山’之后,您让我们怎么认可这个故事,接受他的观点呢?”

班主任说:“是啊,有些同学之所以自信不足,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班级的区分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即便你们是非重点班的同学,身上也都有使自己优秀的巨大潜能,一旦发挥出来,谁敢说你们不优秀?”

一、每一个人都有使自己优秀的巨大潜能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但我们对此常常毫无概念,一旦遇到困难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没有潜力可挖了,其实我们身上还潜藏着巨大的潜能。

美国知名学者奥托博士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平均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大脑的记忆容量大约是6亿册书的知识总量。苏联科学家叶里莫夫曾指出:一旦科学发展到能够深入地了解脑的结构和功能,人类将会为存储在脑内的巨大潜能而震惊。人类平均只发挥了大脑功能的极少部分,如果人类能够发挥大脑一半的功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十几种语言,背诵整套百科全书。据研究,即使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

“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潜能”是学习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这一理论一再被社会现实所证实。

孙维刚(1938—2002),生前为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学会理事,全国人大代表。他曾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50位“首都楷模”之一。

从1962年开始,孙维刚一直在北京二十二中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自1980年起,他就开始进行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大循环实验,致力于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第三个循环班的学生于1997年参加高考,其中55%的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

一个班55%的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你一定认为北京二十二中是一所重点学校,孙维刚带的班是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其实,当时的北京二十二中既不是北京市重点学校,也不是区重点学校,只是北京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或者说是北京的一所非重点学校,孙维刚所带的班当然也不是重点班,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班。这个班的学生,既没有被北京市重点学校录取,也没有被区重点学校录取,所以说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就是这些学生,竟然有55%考上了北大、清华。这说明什么?说明即便是普普通通的学生也有巨大的学习潜能——能够考上北大、清华。

也许有些同学会说,55%的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说明孙老师教育有方。教育有方是事实,但学生也得有学习的潜能呀。

年轻的朋友,当你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时,请不要自卑不安、悲观不前,相信自己的身体内部和心灵深处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考上北大、清华的潜能!

二、每个人都有使自己优秀的基因

根据遗传专家的研究与分析,人正常的、中等的智力,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此外还有5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决定着人的智力的高低。一般说来,人的这5对次要基因中总有一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人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和素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才能生长点。

事实也是如此。有的人有绘画才能,有的人有写作才能,有的人精于观察实验,有的人长于判断,有的人善于发明创造,有的人长于理论推导,有的人善于谋划,有的人精于决断,有的人在政坛能长袖善舞,有的人在战场上能指挥若定……总之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使自己优秀的基因。

三、每个人都有使自己优秀的优势智力

现代“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音乐智能、运动智能、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这说明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力,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你的数学智能可能弱了一点,导致成绩不理想,但人际智能也许出类拔萃,只是没有表现在学习上而已。

美国第43任总统布什,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成绩平平,大学成绩几乎都是C等,B等的时候少之又少,A等对他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是,他的人际智能非常突出。正是因为他的人际智能突出,众多的智能之士才能为他所用,使他连续赢得两届美国总统大选。他曾不无幽默且带几分自嘲地说:“如果你是C等成绩的学生,不用担心,那意味着你有可能当总统;如果你是一个没有毕业的学生,你有可能当副总统(美国第46任副总统切尼曾从耶鲁大学辍学)。”

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曾有这样一张成绩单:解剖59.3分,组织72.7分,生理63.3分,伦理83分,德文60分,化学60分,物理60分,平均分数65.5分。这份不优秀的成绩单并不能代表他的文学才能。他的文学才能十分了得,一出手便是成熟之作、惊世之作、经典之作(这是文学界公认的评价)。

周杰伦是一位流行乐坛歌星,虽然他是教师之子,但他的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小时候,他的成绩栏里红颜色比蓝颜色多,数学成绩经常在40分左右。英语老师甚至认为他有学习障碍。他高中联考时的总分只有100多分。而他却潜藏着巨大的音乐才能,一旦爆发出来,便响彻九州大地、红遍华人世界。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求学时,数学是他学得比较吃力的一科,下功夫不少,成绩却不理想。用今天的眼光看,数学这一科足以使他成为一个高考落榜生。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军事才能、领袖才能、文学才能。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为古往今来第一人;他领袖群伦,气吞山河,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构筑出中国词坛上的巍巍高峰。

这样的人物我们还能举出许多,他们之所以能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以至鹤立鸡群,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被自己的劣势所压倒,永远怀有一颗自信心、进取心,最终把自己的优势智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无论是谁,其智力结构既有优势部分,又有短板。我们不能让短板挡住了自己的视线,销蚀了自己的意志,羁绊了自己的行动,以至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年轻的朋友,世界之大,人口之多,你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人;人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与众不同,你也具有别人所无的长处,让那长处点燃你的自信之火,照亮你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