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谣言止于智者
高考前最后十天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
班里突然开始出现吴獠和李莫云谈恋爱的流言。
据张凡的内部消息,主要是有女生在寝室说吴獠的坏话,指责他败坏了九班的风气,仗着家里有钱胡作非为。
明明成绩很烂,还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不量力的追周白芷。
搞得他们在一班同学跟前很没面子。
读过书的都知道,寝室关起门在背后议论他人是很常见的事情,可惜这些话偏偏被路过的李莫云听到了。
这姑娘胆子小,但很讲义气。
拿着脸盆就冲进去和别人理论。
说吴獠最近有在好好学习,上一次模考的成绩比以前高多了。
还拿出他曾经帮助班级获得篮球赛冠军,在和其他班级出现矛盾时挺身而出等例子作为佐证。
那些姑娘在背后说人坏话本就理亏,再被李莫云“数落”,顿时也撒起了泼。
阴阳怪气的问李莫云是不是喜欢吴獠,才这么帮他说话。
还问她吴獠有什么优点,该不会是单手开奥迪吧?
难怪你考不过周白芷,人家不要的男人你还当个香饽饽。
学生时代,这种关于两个人恋爱的故事传播的极快。
因为要确定一些高考题目的答案,吴獠经常拉着李墨云问问题,两人下课都坐在一起嘀嘀咕咕。
很多人便逐渐相信了这种说法,反而忽略了最开始的传播来源,谣言是越传越广。
吴獠看着李莫云魂不守舍的样子,也是有些头疼。
这可是一中未来的杰出校友!
敢造她的谣,你们真是大胆啊!
“李莫云,这道题怎么写啊?”
吴獠想了想,随便找了一道物理题,递了过去。
物理是李墨云最喜欢最擅长的科目,要是以前,她肯定兴高采烈地给吴獠演算起来,
但是今天,她却推开了本子,小声的说:
“你问问胡兵。”
胡兵是吴獠的前桌,成绩不错。
这态度明显就是拒绝啊。
吴獠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根据控制变量法。
李墨云要是考不上北大,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岂不是自己重生的影响。
这可不行啊。
重生回来不说做好事,总归不能干坏事吧?
吴獠打起精神,屈指重重敲了敲李莫云的桌子。
李莫云宛如受惊的小兔,浑身一抖。
“李莫云同学,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吗?谣言止于智者,我两清清白白,你何必在意别人乱说?”
李莫云一动不动。
吴獠望了一眼前方,他们在最后一排,没有人能看到。
于是伸出右手按住李莫云的胳膊,把她朝自己这边强行掰了掰。
接着,他便看到一双躲闪的微红眼睛。
“你松开我。”
李莫云的声音很小。
等吴獠听话松开,她沉默转身,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了几笔。
“我和你做朋友不是因为你家里有钱。”
字迹行云流水,好似铁划银钩。
吴獠看着笔记本,暗自称赞,李莫云从小练字,书法经常被老师夸奖。
在这个年代,能写的一手好字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甚至有人说高考阅卷都会因为你的书法而加分。
可是你在意的是这个?
吴獠犹豫片刻,挥笔写道:
“我和你做朋友主要是因为你漂亮、勇敢而善良,想来你也一样。”
谁和你一样啊!
李莫云接过本子看了一眼,脸上直接映照晚霞。
“你不要胡说,其实我不在乎他们说的话,但是马上要高考了,我们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你说得有道理,但我说的是实话。”
“吴獠,我确实觉得你很棒。”
“你也很厉害啊,我还指望着你赚够一千万,抱你的大腿呢。”
本子在两人间传递。
为了不让自己改变李莫云的命运,吴獠思索片刻,干脆写道:
“你在人生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有啊,2007年的高考物理试卷最后一题,我花了半小时才做出来。”
看着传递而来的答案,吴獠龇了龇牙。
“晚唐的难题是藩镇割据,南宋的难题是偏安一隅,元朝的难题是歧视剥削,明朝的难题是天灾党争,清朝的难题是闭关锁国。”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难题,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难题”
“难题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都会遇到的,但我们不能选择逃避,要满怀信心去面对困难,自己才能成长。
“我的难题是钱花不完,你的难题是什么?”
李莫云看到吴獠传过来的本子,人都傻了。
这家伙洋洋洒洒写这么多是在干什么?
炫富啊?
她望着本子上潦草的笔记,看着难题二字,忽地想起了父母对她的期望。
我的难题是什么?
对自由的渴望?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时间像是一条向前的河流,永不停止的奔跑着。
6月7日,高考来临了。
吴志旺起了一个大早,对着镜子打理头发。
电话铃声响起,秘书告诉他有老板对千山煤矿提出收购意向,想约在今天见面。
虽然最近忙着处理手上的资产,准备集中资金投入房地产,但吴志旺还是让秘书委婉的拒绝了。
今天是吴獠高考的日子,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还重要。
保姆林梅为吴獠准备的早餐是一根油条和两个鸡蛋,带着满分的美好寓意。
吴獠考的好,红包少不了。
虽然林梅知道吴獠的成绩很烂,但还是衷心的祝福他取得好成绩。
等坐上宾利,吴獠被张武的穿搭给震惊了。
红色的衣服、红色的裤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张武过本命年呢。
“爸,不用吧?”
看着吴志旺穿着同样的服饰出现在自己面前,吴獠揉了揉额头。
多少有点封建迷信了吧?
“你懂什么,这叫喜气,福气!”
吴志旺瞪了一眼吴獠,别说外面的衣服,他连裤衩子都穿的大红色,上周还特意去寺庙上了一柱高香。
外国人可能很难理解中国人对于高考的重视程度,这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从古代的科举到如今的高考。
平民子弟最容易跨越阶级的机会就在眼前。
所有人都渴望着鲤跃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