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越来越倚重科技创新能力和金融市场配置效率,尤其是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市场链条的融合,是社会进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动力。因此,要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社会科技水平得到提升,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让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河南省正处在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发展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河南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扩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科技与金融的高度融合。河南省政府为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平台,全面扩大科技投入,为提高河南省创新驱动能力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实际上,河南省在科技金融融合创新上的投入与产出并不理想,存在着金融服务体系单一,商业银行支持科技企业的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参与较少,风险担保补偿机制不完善,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要创新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企业自身也要大力创新。基于此,河南省的科技金融发展应从构建“政府引导监督、金融主导培育和中介服务支持”三位一体的科技金融体系开始,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构建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让急需资金的科技企业能够获得良好的金融支持,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财富化和资产化,使金融通过参与科技创新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实现三方利益共赢。
本书共分十章来对河南省科技金融效率进行研究,各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1章,引言。作为全书的导入部分,本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引出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研究思路、内容和技术路线,构建本书的组织结构,并对研究方法加以描述,指出本书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主要阐述问题的“来龙去脉”,围绕科技金融的概念、科技金融体系、各地科技金融的政策和发展模式、科技金融效率度量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归纳,得出结论,并进行简要评述。
第3章,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首先,本章描述了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1978年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1992年之后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2006年之后的快速协调发展时期。其次,对科技的概念进行界定,明晰了科技金融的概念、特征、来源渠道及参与主体,并对科技型企业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分析了科技和金融的关系,对科技金融的“麦克米伦缺口”理论、投资与创新不可分割论、演化经济理论与技术创新路径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为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分析基础。
第4章,科技金融发展融合的实践探索与现状。首先,本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融合的历程,大致划分为萌芽酝酿期、起步探索期、多元发展期、快速协调发展期和不断融合期五个阶段。其次,用全国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指标反映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人员投入情况,用R&D经费指标反映我国各主体部门对科技研发活动经费的支持情况,用其他资金反映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和资本市场情况,用对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来反映国家对科技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从科技金融的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来源中其他资金和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来具体分析科技金融投入的现状,既有对河南省科技金融相关政策的介绍,也有对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状况的描述,还有对科技经费投入规模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的分析。最后,用国内有效专利数、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和高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来具体分析科技金融的产出现状。具体表现为:投入上,保障性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拨款逐年增加、R&D经费支出持续增长;产出上,科技成果产量逐年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上涨、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稳定增长。可以说,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如拓展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效果、科技型企业科技产量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成果显现、产业技术实现了创新等,但仍存在“短板”,如缺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保障机制不完善,科技经费投入总量和结构不够理想,与广东、北京、上海等地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河南省科技金融融合效率的有效性需进一步验证,其科技金融融合效率的提升任重道远。
第5章,河南省科技金融融合效率的实证研究。首先,本章构建了河南省科技金融融合效率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R&D经费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高技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等反映金融投入的指标;发表科技论文数、发表专利授权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反映科技产出的指标,并运用DEA方法对河南省2001—2016年科技金融效率进行估算,得出河南省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投入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的结论。河南省在注重科技金融投入的同时,应加强对投入要素的有效管理,提高科技金融投入的综合效能,以促进科技金融与科技产出的协调快速发展。其次,本章从宏观角度按照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主体(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对影响河南省科技金融的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技人员、资本市场五个主体方面选取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高技术企业利润总额占GDP的比重、金融机构年底各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以2001—2016年河南省科技金融综合效率为被解释变量,通过DEA-Tobit二阶段模型对影响科技金融效率的因素进行具体量化,探明影响科技金融效率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不再是影响河南省科技金融效率的因素,影响河南省科技效率的主要因素为企业R&D资金投入强度、金融机构年底各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
第6章,科技金融对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影响。首先,本章揭示了科技金融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即资本形成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信息公开机制。河南省科技金融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方面,河南省政府加大了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的投入,人才引进机制也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河南省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为本地高技术产业保驾护航,并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助力当地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成长。其次,具体描述了河南省1995—2015年政府拨款额度、金融机构贷款额度、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额全国数据、高技术企业数量、高技术产业R&D从业人员数、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R&D经费中政府拨款额度不断上升;高技术产业R&D经费中金融机构贷款额度虽分布不规则,但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态势。最后,本章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政府拨款额度、金融机构贷款额度、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额全国数据、高技术企业数量为解释变量,以高技术产业R&D从业人员数作为控制变量,以河南省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计量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很好地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讲,第一,人才储备始终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对于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但支持的力度尚显不足,企业自身资金的不断投入是科技创新的最根本的动力;第二,政府财政对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正面引导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第三,金融机构贷款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扶持力度稍显不足;第四,科技资本市场投入额的增加明显促进了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五,高技术企业数量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第7章,国内外科技金融发展模式研究。首先,本章主要总结了美国的资本主导型模式、德国的银行主导型模式和韩国的政府主导型模式的成功之处,总结出科技金融发展主导主体因地区而异、政府作用凸显程度相异、法律的作用逐渐显现、金融创新至关重要等成功经验。其次,分析了北京中关村的政府主导型模式、苏州的多方共担风险模式、广东的“三融合”模式,并总结出了强化政府对科技金融的引导作用、有效整合金融资源搭建科技金融平台、丰富科技金融产品种类、强化政府的金融监管力度等成功经验。最后,通过对资本市场主导型、银行融资主导型、政府投入主导型和民间主导型等多种科技金融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发现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各异,但都因地制宜,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了适合的科技金融模式。本章在梳理分析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试图探寻适合河南省省情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以迎接各种挑战,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短板。因此,在国家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寻适合河南省省情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做好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功能定位,完善自身短板,充分利用河南省政府、银行、社会资本、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河南省的科技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河南省的科技金融充分融合,有效助力河南省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第8章,提升河南省科技金融效率的路径。本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金融和科技型企业三个角度确定合理的河南省科技金融效率提升的建设性方案,明晰需要借鉴和努力发展的方向。第一,政府应从健全科技金融法律保障体系、完善行政管理体系、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政府财政扶持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来支持科技金融效率的提升;第二,金融市场应从商业银行层面、多层次资本市场层面、科技保险层面和创业风险投资层面来促进科技金融效率的提升;第三,科技型企业应从完善自身核心组织结构、维护企业产品市场、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加强企业资金预算及管理、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来促进科技金融效率的提升。
第9章,河南省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对策。本章主要从政府、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三个方面探讨推进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安排。政府层面,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法律体系,建立财政预算、使用、监管分离的财政资金使用体制,设立地区种子基金与科技孵化器,加强科技金融人才供给;金融机构层面,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银行、丰富科技金融服务产品、提高发行科技债券力度、加大对科技创新园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科技金融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建立健全科技金融风险担保与分摊机制;资本市场层面,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强化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力度、创新金融资产交易品种。总之,科技金融各主体应各司其职,针对科技企业资产少、专业性强和风险高的特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降低科技金融风险,更好地为科技金融的良好发展贡献力量。
第10章,总结和思考。总结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