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城市设计治理对于中国城市更新的意义
1.1 城市更新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高速城镇化。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空间载体,长期以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是以新城建设为主导的增量开发[1]。伴随着过去的粗放式发展与跑马圈地式的规模扩张,城市发展的边际效应已经开始凸显,从国家宏观经济和城乡建设用地"倒逼"现状来看,以珠三角、长三角等为代表的城市地区,其建设用地已经占到区域总用地的40%~50%,这迫切需要城乡建设实现从粗放到集约、从增量到存量、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生态破坏到环境友好、从追求速度到普适生活等的全方位变革[2]。近年来,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一众一线城市,早已在城市总规层面开始将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甚至是减量发展作为新的城市战略,如北京在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要求在2020年实现"城乡用地规模减量"[3],上海在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亦明确了集约利用土地、实现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的目标[4]。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城市"存量"的价值成为了当下热议的话题,对城市"存量"的更新,将决定国家社会经济的空间载体是否能够得到可持续供给。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推动城镇化后半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存量挖掘"和"内生依托"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历史阶段已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