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与听众产生共情
人们会忘记你说过的话,忘记你做过的事,但你带给他们的感受,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玛雅·安杰卢(Maya Angelou)
共情(Empathy)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共有的感受”或“同样的感受”。它与同情(sympathy)不一样,同情更多地指“怜悯”,意味着双方的感受各自不同,而不是双方拥有同样的感受。在演讲中,共情就是听众和演讲者共有的感受,只不过,听众的这一感受是无意识的。关于无意识的共有感受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打呵欠。想想看,当你身处一群人之中时,有一个人打了一个呵欠,用不了多久,其他人也开始打呵欠了。打呵欠会传染,这就是共情。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引言中提到的“车灯的强光照射下被吓蒙的小鹿”,看看共情是如何在演讲时产生影响的。一名演讲者走上演讲台,突然僵住:眼睛睁大、身体僵硬、张不开嘴、双手发抖。作为听众的你感受如何?你也很有可能会紧张。尽管你没有什么值得紧张的事情,但你会为这名演讲者感到紧张。那一刻,你的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
另一种常见的共情是,一名演讲者走进明亮的舞台灯光所照射的区域时,突然眯起眼睛。毋庸置疑,你也会眯起眼睛。
这就是共情,是演讲者行为与听众感受之间的直接关联,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听众对演讲者的第一印象。正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眨眼之间》中所阐述的那样,第一印象先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