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智造:文旅融合实践与观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曲江”注解

曲江,如何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据段义孚先生《人文主义地理学》相关理论,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次注解“曲江”,即空间、地方与品牌。

(一)空间构筑

曲江,作为“空间”,被称为“曲江新区”。

曲江新区,原名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位于西安市东南,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2003年7月经西安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曲江新区”。曲江新区一期规划面积为15.88平方千米,二期扩区之后核心区域面积为51.50平方千米。

img

图1 曲江格局片区开发分布

近年来,曲江新区与西安市碑林区合作共建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片区,与未央区、莲湖区共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片区,与周至县合作共建楼观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与临潼区共建临潼旅游度假区,与雁塔区合作共建西安文化科教园,与渭南市合作共建西渭东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同时,曲江新区还与长安区协同共建少陵塬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区,与灞桥区协同共建白鹿原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并参与雁塔区新一轮城市更新项目。2021年,与眉县、太白县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合作共建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至此,曲江新区参与一级开发的面积总计超过359平方千米,基本形成沿西安市古都文化轴、国际文化交流轴、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发展带发展的空间格局(见图1)。

(二)地方营造

曲江,作为“地方”,被誉为“人居示范区”。

2009年,曲江新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复合宜游、宜居、宜业城市功能,堪称“公园城市”建设典范(见图2)。即文化导向“旅城一体”,生态导向“景城一体”,交通导向“产城一体”。曲江新区逐步吸引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和中小企业、科创企业、教育培训企业、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改善居住型市民六种主体入区,先后完成了土地、产业、资本、信息、人力资源五大要素的聚集和重组,共创共享了人们生活日常的文化世界。曲江居民、创业者、从业者通过互相关联、行动、协作、理解和共识,共同建立了一个关于“曲江”只可意会的整体意义框架、承载39.9万人口、辐射年均5 000万人次旅游流量的独具个体生命意义的经络式感知空间。

(三)品牌创建

曲江,作为“品牌”,现阶段被定义为“旅游目的地”。

img

图2 曲江一期社区分布

2011年,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曲江新区被列入首批“国家标准试点城市中央休闲区”;2012年,西安楼观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原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杜陵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8年,西安曲江池·大唐芙蓉园入选第十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2019年,曲江海洋极地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大唐不夜城被列入“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十三五”期间,曲江新区一期高品质品牌酒店已经达到1.1万间夜的供给能力,全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7.5平方米,高标准改建、扩建旅游厕所82间。

综上所述,高标准旅游景区、高品质步行街区、高质量水利风景区、高势能城市中央休闲区,成为曲江旅游目的地“国标级”核心产品组合;世界文化遗产(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1])、世界地质公园(终南山),是曲江旅游目的地所拥有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激活。

系统分析曲江新区“空间”构筑、“地方”营造、“品牌”创建方式和路径,可借鉴“风力型”文化力发展模式如下(见图3):

一是文化导向培元,生态导向育土。以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入区和旅游核心吸引物落地引爆为抓手,大愿景擘画大格局,大文化赋意大生态,重点以风度、风范和风景资产形成吸引力,率先促进土地、资本和信息要素单元效益和流动速度提升,营造“新地方”,创建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区、国家生态区。

img

图3 曲江“风力型”文化力发展模式

二是文化导向播种,生态导向育林。以城市公园、文化广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高品质酒店、高品质步行街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组合集群落地为手段,大旅游带动大消费,大流量撬动大市场,重点以风格、风情和风物资产形成生产力,深度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产业协同化发展,提升要素组合效益,营建“新品牌”,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标准中央休闲区、国家级高质量步行街。

三是生态导向赋能,交通导向筑巢。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世界级旅游资源为依托,大视野谋划大发展,大格局展望大未来,重点以风土、风味、风尚资产形成推动力,促进国际化人力资源要素聚集,构建“新空间”,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国际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