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这是情满四合院世界?
赵建军赵建国来到地方,只见一个农村妇女打扮,五十多岁,正向着二人的方向跑来,后面一头身强体壮的大野猪正在后面追。
赵建军急忙上前,大喊道:“大婶,快躲开。”
本来就想挖点野菜的,谁知道能碰见野猪,听到大喊还兴奋了一下子,可是看到只是两个半大小子,绝望又涌上心头。
“我都活这么大岁数了,不能拉着两个小孩走。”这么一想,农村妇人就急忙说道:“你们快跑,我还能拖一会。”
赵建军两兄弟听闻大急,三步并做两步走,来到野猪必经之路旁边,对视一眼,等到野猪即将到达之际,二人猛然对着野猪就装了过去。
只见野猪被一下子撞倒,二人不等野猪起身,连忙扑上去,把野猪的四肢按住,赵建军急忙大喊:“老二,快把柴刀拿过来。”
赵建党听到声音,跑过来看到一头这么大个的野猪也有点兴奋,那些柴刀一下子就捅进了野猪的脖子。
野猪慢慢的停止了挣扎,血也放的差不多了,只是可惜了这么多猪血。
那位农村妇人也愣愣的看着兄弟三人,等到赵建军呼喊才回过神,欢天喜地的跟着三人向山下走去。
赵建军三人有意去村子里生活,对妇人的问询无不应答,把早就想好的来历都说了。
接近中午,四人才回到村子。
现在的农村人可比后世朴实多了,听闻了三兄弟的经历,再加上又能打到野猪,村民们都没反对三人住在村子里。
等到村支部上报的时候犯了难,三人还小不能独立成家立户,必须有监护人才行,最后商议由带他们回来的秦五婶作为监护人,毕竟村子里就她一户一个老妇人带着一个小孙子,手臂又受过伤,不能下力气,确实困难,三个大小伙确实有能耐,正好能帮衬帮衬。
就这样,赵建军三兄弟正是在村子里落户了。
赵建军来的时候就打听清楚了,这个村子叫秦家村,一村人都姓秦,赵建军也没在意。
晚上,秦五婶的孙子秦大强上学回来,比赵建军三人大一岁,今年上五年级,明年就的升初中了,学费还是向村里借的。
赵建军三人就这样在村子里住下了,本来秦大强打算不读书了,打算帮着家里干点活,好让奶奶轻松点,被赵建军苦口婆心的劝住了。
赵建军还想让秦大强当突破口,读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回来三兄弟就跟着学习,也能把知识解释个出处。
来到村子半个月后,赵建军三兄弟由于能经常打猎到肉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同年龄段的孩子王。
赵建军把大部分猎物都交给了村里,当做五口人的公分,留下小部分一家人吃。
这天,赵建军一家人正在炖野鸡,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跑来玩。
“五奶奶,我来找建军三个玩。”
“嘿!你个小丫头,是不是闻到香味专门跑过来的,快过来吃吧!今天不仅有鸡,还有野兔吃!”秦五婶对孩子从不吝啬,当然,以前家里实在是穷。
赵建军看着眼前的小女孩,也不在意:“小妹妹,你叫什么啊?”
“我叫秦京茹,还有不要叫我小妹妹,我爸妈说了,我比你们还大两月呢!你们得叫我姐!”
“你说你叫什么?秦京茹。”赵建军惊讶道!
“对,还有你们得叫京茹姐。”小姑娘双手叉腰。
赵建军这才知道为什么一直觉得秦家村这么耳熟,这不就是秦淮茹的娘家吗?现在五零年,这么说现在的秦淮茹还没有嫁给贾东旭,要不要试着改变一下呢?
对了还有娄晓娥,那可是个傻白甜,做老婆应该挺不错的吧!要不要截胡?
不过好像人家也看不上农村人吧!有点苦恼,要不等秦京茹这傻妞?可这我们三兄弟也不够分啊?好像还有于莉,于海棠两姐妹,妹妹就算了,姐姐倒是不错。不过农村户口再怎么也不行啊?算了不想了,头疼。
时光飞逝,赵建军三兄弟在秦家村生活了五年。
55年冬,现在的秦家村自从赵建军三兄弟来了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农村的耕地增加了,同一个公社的五个村子搞大联合,把耕牛和毛驴集合起来配种,现在光是秦家村就多了十四头牛犊,还有毛驴也增加了。
只是今年一年上交的公粮,整个公社比其他地区增加了百分之三百,只因这几年间,三兄弟利用前世的知识,制造了几款实用又可以推广的农具,又利用高超的打猎本事,用几头野猪跟四九城中的几个国营厂交换了一套钻井机器,虽说是人力的,可也比看天吃饭好多了。
可惜电力不够,三兄弟利用半年多的时间,设计了一款水车。
以水的流动带动水车,再利用水车带动电机旋转,把水从水井中抽出来,形成了一个循环。
以前每个村子上交完了公粮后,剩下的粮食最多够不饿死,现在整个公社每家每户还能剩余不少。
这件事惊动了农业部,今年冬天专门下来人视察。
经过连续一天的走访打听,才知道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三个半大小子跟着哥哥自学,就制造出了水车这么一个独立的水循环。而且人家自学的还不是农业方面的知识,在三兄弟的家中,有大哥秦大强读书时购买的大量机械方面的书籍。
农业部回去后向上级汇报,上级紧急会议研讨,正值春节来临,上级下达命令,过年开春后由农业部和工业部联合,把这个技术推广下去。
同时,视察人员也把三兄弟制造出来的农具和水车设计图上交后,上级表示这样的功劳必须要奖励,让工业部下属单位,红星轧钢厂开春招工时,给秦家村留下五个名额。
而秦大强初中毕业后本来是打算读高中的,也是奶奶的一场大病,无奈之下,偷偷退学,自己去饭店做了学徒工,今年赶上公私合营,由于农村户口,不得不辞职回家种地了,可惜秦奶奶还是没有扛过这次,丢下四人独自离开了。
可能是秦家村不再穷苦,秦淮茹也没有因为几块钱嫁给贾东旭,毕竟现在的秦淮茹家,根本就看不上那点彩礼,要不是城市户口,估计连相亲都不会去。
56年正月十六,轧钢厂刚接手后勤部的李主任来到秦家村,找到秦大强,也不知二人说了什么,秦大强在招工名单上,只写上了赵建军三兄弟。
赵建军三人也不知道上级的命令,还以为只有这三个名额,赵建军有心想把名额让给秦大强,苦劝无果后,只能无奈的带着两个弟弟开了介绍信来到了四九城。
轧钢厂还为三人举行了表彰大会,表扬三人为国家农业做出的贡献。
赵建军在选择岗位的时候,依旧选择了自己的老本行,采购员。专门负责食堂肉食采购。
赵建党和赵建国则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钳工,可是找师傅的时候,二人却没有选择一车间八级工易中海,而是三车间七级工的王师傅,令整个车间费解。
赵建军第一天上班,中午吃饭来到食堂,看着眼前的几个菜,内心叹气。
“不是说几万人的大厂吗?怎么吃得还没有农村好?”
打完饭来到饭桌上,同科室的孙师傅也在。
“小赵,怎么样,比农村伙食还行吧!听说你是特招的,以后采购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问我。”
孙师傅是个老好人,跟谁也客客气气的,虽说没有什么背景,可人家脾气好,认识的朋友多,采购是一把好手。
“额,多谢孙师傅了,不过我的性质不一样,我从小在山林里长大,打猎我可在行了,每月给食堂提供二百斤肉食,其他的按照市场价收购,算我自己的。”
“哦,一个月两百斤你能靠打猎弄到?”孙师傅旁边的一个工友问道。
“嗨,这算啥,我在农村的时候,我们村子每个月都能吃三五顿肉,就是我打猎弄来的,这还是只在村子附近转悠,没去过别的地方,要不然应该能更多。”
“只是两百斤的话,一周的时间就能搞定。或者运气好,遇见头野猪,野羊,鹿啥的,一两天就能行。”赵建军现在的语气有点凡尔赛。
那位工友惊讶的长大嘴,没想到农村条件这么好!
“那小赵,你打猎的交完厂子里剩下的能不能卖给我们点?”孙师傅小声的询问,那位工友也期待的看着赵建军。
“额,这不是投机倒把吗?我不敢!送你点还可以。”赵建军可不想整事,只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赵建军尝了口饭菜,眼前一亮,开口道:“食堂大师傅手艺不错啊!只是白菜土豆都能这么好吃!”
孙师傅却是有点嫌弃:“比前两年还是差点意思,现在的大师傅叫傻柱,以前他爹还在这里的时候,比这味道还要好。”
“已经很好了,比我们农村大锅饭好吃太多了。”
就这样,赵建军三兄弟在轧钢厂安顿下来,转眼就到了57年夏天。
赵建军这会没事,这个月的工作早就超额完成了,现在是午休时间,赵建军三兄弟和赵建国赵建党的师父老王,正在组装自行设计的小型拉货车,跟后世的小型农用三轮车差不多。
这是三兄弟进厂后,自行设计,制作的一款车,赵建军经常去山林里打猎,猎物往回运十分不方便,赵建军就利用空闲时间去车队跟随学习开车修车,依靠这几年练习的画画功底,和强大的记忆力,赵建党赵建国二人强大的机械知识,成功把这辆车自行制造出来。
所有的材料都是这半年多赵建军玩命的打猎,用猎物跟轧钢厂换的。
在离上班时间还不到十分钟的时候,终于组装完成。
用猎物换来的柴油给发动机加满,赵建军怕麻烦,还特别制作了超大的油箱,就这一次加满,连续开一周都不带没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