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逆袭:零基础自学转行
我开始一边治疗一边运动,也开始通过网课自学一些技能,比如PS和AI怎么操作、公众号怎么排版更美观。一边哺乳一边戴着耳机听课成了常态,等宝宝睡着了我就抓紧时间做作业。在宝宝10个月大的时候,我决定给她断奶,开始把全部心思投入到找工作中。
我问了自己3个问题:做什么有前途?我能做吗?大公司要什么样的人?
我当时的想法是:互联网、运营、新媒体有前途,且比金融行业门槛低,我擅长写作,所以我可以自己做一个公众号为我的简历做支撑。大公司要的是肯干活、有经验、能给公司创造价值的人。
这样,目标就明确了——我需要掌握相关的技能,因此适合去小公司通过多做项目来积累经验。
我花半个月看遍了各大招聘平台,了解了热门岗位对哪些技能有要求,然后一一记下来,继续学习。最后,我选择了一家教培机构,因为在那里我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不需要额外投入费用,哪怕工资低一点,就当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了。
我准备了一个公众号,开始发布一些制作宝宝辅食的教程。在将这些内容同步到小红书上后,公众号有了100多人次的阅读量,新增了20个粉丝,而小红书单条有了6000人次的阅读量,有了40个粉丝。我拿着这个案例去面试,然后成功入职。其实很多朋友会进入一个误区,觉得要做到有好几万个粉丝才有用,而且认为现在已经错过自媒体的风口了。其实不然。如今,拥有几万个粉丝的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关键意见消费者)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那些开4000~6000元月薪就想找有“10万+”人次阅读量作品的求职者的公司也往往是在搞笑(我真的遇到过,月薪6000元且单休,招聘要求需有10万人次以上阅读量的作品)。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个人账号来锻炼自己,也可以“曲线救国”——先去创业公司积累项目经验,再尝试进入大公司。
在进入新公司后,我一边快节奏地工作,一边继续学习。每当公司有培训,我都会带着笔记本躲在角落一边干活一边听,同时抓住每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我学习了社群运营、短视频运营、怎么写课及怎么写软文,养成了每天收集热点的习惯。在做项目期间,最忙的时候我连续两个月没有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当然不提倡大家这样,健康第一,后来我得了胆结石,做了手术),但也实实在在做出了一些数据漂亮的成绩,比如在一次“双11”的发售活动中,我们团队实现了220万元的销售额,这在传统教育行业中是很不容易的。
那一年春节前看到网易的一个在线教育方向的部门在招聘,我就投了简历。我并不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的,对于每一条岗位职责及要求,我都认真看了很久,然后对应我的方法论、项目经验及一些数据,按照招聘需求,遵循STAR法则写了简历,并认认真真附上了可匹配的每一个项目、每一场活动、每一张海报。很快,我接到了面试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对方仔细询问了我的经历,重点问了一些项目的数据和细节。然后,我得到了面试的机会。在经过了总共5轮的电话沟通+面试后,我在年前放弃了年终奖,进入了这个“大厂”。从产后找工作到半年后入职网易不过一年时间。比起漫长的人生,一时的困难不足以为道,却是那么的重要。
我在网易的一位同事,最早是行政岗员工,拿几千元的固定月薪,通过两年的努力转到运营岗,并一步步升到了管理层,后来跳槽到另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做中层管理,年收入超过了50万元。有时候,目标可能有点远,但是我们可以分几步走。学习和成长是一件可持续的事情。
入职网易后,我因为有在创业公司积累的裂变经验和讲师资源,迅速做出了一些成绩,而后发起了“网易社群读书会”(后更名为“网易蜗牛读书会”)这个项目。之后陆续有很多合作方来找我合作。在一次由我主办的门票为1000元/张的大会上,我竟然遇到了前老板和前前公司的总经理。
我愈发体会到一个道理: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办法解决,然后一边蛰伏一边等待,这样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牢牢地把握住,快速成长,迎接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