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念书以来,无论是在对成绩开始有所在意的初中阶段,还是在备战高考的高中阶段,许多人恐怕都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
“同样都在学习,为什么差别会如此之大呢?”
至少,我自己确实曾经有过这样的疑虑。读高一那年,我考进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学校里都是当地各所初中的尖子生,所以我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前全力备战,苦读了好一阵子。
那次考试,我考到了班里的第10名(全班共有40人)。可能大家会觉得在重点高中考到全班第10名已经很好了,但是为了那次考试我真的已经拼尽了全力,所以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还是觉得十分愕然。
那次考试的前8名都是女生,第9名是一个男生,第10名就是我。期中考试之前,那几个女生纷纷表示自己完全没有复习,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我还傻乎乎地主动提出要将笔记借给她们,甚至还替她们暗暗捏了把汗。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考试结束后谈起分数时,这几个人中居然有人说自己考了97分(我考了76分)。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相信那些女生说的话了。
到了高中二年级,我和一帮“不务正业”的朋友整日混在一起。这些朋友要么热衷于运动协会的社团活动,怎么看都不像是在认真学习的人;要么就是成天只想着参加轻音乐方面的课外活动,把读书统统抛在了脑后。
然而,我的这些朋友却都考上了重点大学,而我却只能选择复读。
“为什么???”
“肯定是我们的智商不一样。”“他们就是天才。”当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我也只好用一些依靠努力无法超越的理由来宽慰自己。
当时,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我们之间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之间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
然而事实上,在“同样是上课,同样在学习,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某些明确的原因。
佼佼者具有的本领,其实一直没有人告诉你
到了20岁的时候,我才第一次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对此有所领悟之前,尽管我在学习上比别人付出了两倍甚至三倍的精力,然而却还是遭遇了两次高考落榜。复读的那两年,我跌入了命运的谷底,但那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转机。
究其原因,应该归功于我当时的一段经历。我用了半年时间将语文成绩提高了几乎一倍(从40分提高到了75分),这并非是我找来了高人进行辅导,而是我在陷入低谷时随心做了“一件事”。
随着语文成绩的提高,我其他科目的分数也开始出现了惊人的飞跃——与高三那年相比,尽管我在第二次复读时的学习时间少得可怜。不过我仍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提分这么迅速”,也不禁感慨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告诉自己,只要掌握了学习的秘诀,学习其实可以很轻松。
事实上,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看待事物的方式”(思维方式)。仔细想来,高一时我同班那些女生就已经采取了这一方式,我的那些不用复读就能考上重点大学的朋友们其实也同样如此。
虽然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就掌握这一技巧是一件足以令人感到非常震惊的事情,但由于这种本领在他们看来并不稀奇,因此也就无法传授给其他人。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虽然这一技巧有人不用通过特别的学习就能掌握,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其他人其实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水平。
我在20岁时创办了一家培训机构。通过对近5万名学生进行辅导之后,我发现成绩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原因正是上面我所讲的。
此后的30多年间,我作为初高中一贯制私立学校的负责人,同时在上市公司的企业培训和咨询顾问中,曾与诸多人士有过接触。在了解了他们的情况之后,我更是觉得“同样是上课,同样在学习,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学习中,在商业等其他领域其实也同样存在。
同样是学习,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非常简单。正是因为简单,所以人们可能压根就没有意识到。
因此,这一原因一直无人提及,不知不觉之间也就成了颇有天赋者之间的秘密。鉴于此,我做了下面这些工作。
一方面,我通过每年400余场的讲座和研修会等形式给大家讲“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与“如何才能达到佼佼者的水平”。
另一方面,我在日本的网站上写了180多篇文章,也曾发表过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题目是《同样都在学习,结果却不尽相同的根本原因——优等生与中等生之间竟存在着这样巨大的差异》。
该篇文章在我的180多篇文章之中,引起了有史以来最为热烈的反响(265万浏览量)。
我收到了全国各地网友的诸多留言,还有许许多多的实操案例及成果汇报。既然有这么多人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体验到这一变化,于是便有了本书的诞生。
简而言之,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如下(详见第2章)。
我们将学习者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
【类型1】看起来好像在学,其实根本没有学习的欲望。
【类型2】只在课堂上或工作中进行学习。
【类型3】除了睡觉之外,其他一切时间都与学习挂钩。
无论【类型1】与【类型2】的人再怎么努力用功,都不可能超过【类型3】。究其原因,就在于除了睡觉时间之外,【类型3】的人一直都在学习,而这也正是不同类型之间存在差异的关键所在。
那么,【类型1】和【类型2】的人怎样才能转变为【类型3】的人呢?
尽管在本书中可以找到这一问题的具体答案,不过我还是打算先来提一下所有人都能轻松搞定的10大秘诀。
运用10大秘诀,能够有效提升大脑的认知水平。
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对学习的“效率”有所体会,也希望孩子们能够提高内心的自我认同感。
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自我认同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对自己丧失自信者绝非少数。虽然其背后的成因多种多样,但“不会学习”或“不会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现在有很多初中生和高中生错误地将“不会学习”与“自我否定”画上了等号,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也一直不高。
自我认同感不高也同样反映在统计数据中(详见ⅩⅥ页图表),而且这一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在学习方面受到过打击。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在工作中表现不佳的话,那么自我认同感应该也不会太高。一直被人贴着“办事不靠谱”的标签去上班,想必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吧。
然而事实上,“不会学习”或“不会工作”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错觉而已。某一次的失败让人陷入了这种错觉,从此便一蹶不振,认为自己一事无成的例子同样屡见不鲜。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体育竞技方面,人们都将“拼搏、坚毅、奋勉”精神视为成功所需的要素。
不过,奋力拼搏却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成功。如果不能养成正确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思维方式),再多的努力也无济于事。
通过阅读本书并理解了“做同样的事情,结果却不尽相同”的具体原因之后,我们不妨试着将这一原理运用到你的孩子或你的下属身上。
别再为了孩子的学业担心,也别再为了下属的工作费神。
当然,我们更不需要责备自己。
接下来,就让我来带你一探究竟吧。
石田胜纪
高中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相关调查数据
资料来源:2015年青少年教育振兴机构,调查对象为高一至高三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