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氮)化物的制备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3 前驱体法

采用前驱体法制备碳化钒、碳化铬时,将各种原材料通过溶液混合的方式使其充分接触,然后将溶液进行喷雾干燥或加热蒸发,得到含有钒源、铬源、碳源的固相前驱体粉末,再对固相前驱体粉末进一步热处理,制备获得纳米钒、铬碳化物粉末。早在20世纪末,美国罗格斯(Rutgers)大学的Sadangi[60]等就用前驱体法制备了粒度为0.5μm的超细碳化钒粉末,粒度均匀,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前驱体法已成为合成纳米碳化钒、纳米碳化铬粉末的一种重要途径。赵志伟等[61-63]改进了原材料,选择NH4VO3作为钒源,纳米炭黑作为碳源,将其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去离子水中,之后再加热干燥得到含有钒源和碳源的前驱体粉末,在1100℃左右得到了平均粒径为30nm左右且分散性良好的纳米碳化钒粉末。Lin[64]等以VOC2O4和蔗糖作为钒源和碳源,同样在真空炉中处理含有钒源和碳源的固相前驱体,在950℃得到粒径分布在30~50nm、有良好分散性的碳化钒粉末。Ye等[65]以NH4VO3和纳米炭黑为钒源和碳源,并且加入了1%(质量分数)的CaF2,经溶解、干燥、碳化还原后,在950℃合成了40nm的碳化钒粉末。在纳米碳化铬粉末的制备方面,同样也存在大量的前驱体法案例。颜练武[66]把Cr2O3溶解在有机物溶液中,之后对有机物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干燥方式与普通的干燥方式不同,这里使用的是离心式喷雾干燥机,获得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末在55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焙烧,烧结过程中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前驱体粉末发生分解,分解成氧化铬和游离碳的混合体,再经过碳化得到20~60mn的Cr3C2粉末。有文献[67]报道,法国学者改进了原材料,以(NH42(C2O42H2O与Cr(NO33为原料,将二者在水溶液中混合、加热、冷却,经反应,得到氧化物前驱体。将前驱体放在90℃的环境下,干燥48h后,在330℃的温度条件下加热。前驱体发生分解反应,得到CrOx,之后进一步碳化,在700℃得到Cr3C2粉末。

前驱体法主要就是在碳化还原反应之前,通过加热蒸发或喷雾干燥,得到钒、铬的氧化物和游离碳的均匀混合粉末。如此,在反应过程中,碳原子只需要进行短程迁移就能形成间隙相,不必进行长程扩散,所以可以有效降低反应温度,避免晶粒在高温下的快速长大[68-69]。热处理前驱体已经成为合成纳米级陶瓷颗粒比较成熟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达到反应物的高度均匀混合,前驱体可以通过低温反应,使陶瓷颗粒的形成条件相对温和,且产物粒度较小,分布均匀。但是,前驱体法不容易控制混合物中的碳含量,难以保证产品的纯度,相比传统的碳化还原反应,工艺不够简单,且成本较高,故不宜在工业大规模生产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