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试题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任务一 土方工程

1.不属于土方工程主要施工过程的是(  )。

A.开挖

B.运输

C.填筑

D.排水

2.不属于土方工程主要施工过程的是(  )。

A.开挖

B.运输

C.填筑

D.降水

3.不属于土方工程主要施工过程的是(  )。

A.开挖

B.运输

C.填筑

D.土壁支撑

4.广义上土按照开挖的难易程度(坚实程度)可分为(  )。

A.二类

B.四类

C.六类

D.八类

5.土按照开挖的难易程度(坚实程度)可分为(  )。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6.按土开挖的难易程度(坚实程度),松软土属于(  )类土。

A.Ⅰ

B.Ⅱ

C.Ⅲ

D.Ⅳ

7.按土开挖的难易程度(坚实程度),坚土属于(  )类土。

A.Ⅰ

B.Ⅱ

C.Ⅲ

D.Ⅳ

8.按开挖和填筑的几何特征分,基槽开挖宽度b>3m,此土方工程是(  )。

A.场地平整

B.挖基坑

C.挖基槽

D.挖土方

9.按开挖和填筑的几何特征分,基坑开挖基底面积S>20m2,此土方工程是(  )。

A.场地平整

B.挖基坑

C.挖基槽

D.挖土方

10.按开挖和填筑的几何特征分,场地平整开挖高度h>300mm,此土方工程是(  )。

A.场地平整

B.挖基坑

C.挖基槽

D.挖土方

11.土的含水率是土中水的质量与(  )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A.土的总质量

B.固体颗粒质量

12.土的孔隙体积Vv与固体体积Vs的比值是(  )。

A.孔隙比

B.孔隙率

13.土的孔隙体积Vv与总体积V的比值是(  )。

A.孔隙比

B.孔隙率

14.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内部组织被破坏,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经压实仍

不能恢复其原体积,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土的(  )。

A.弹性

B.塑性

C.可松性

D.可变性

15.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是(  )与自然状态下体积之比。

A.松散状态下体积

B.回填压实后体积

16.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是(  )与自然状态下体积之比。

A.松散状态下体积

B.回填压实后体积

17.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是松散状态下体积与(  )之比。

A.自然状态下体积

B.回填压实后体积

18.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是回填压实后体积与(  )之比。

A.松散状态下体积

B.自然状态下体积

19.水在土中的渗流速度v与水力坡度I成(  )。

A.正比

B.反比

20.水力坡度I与水位差H和渗流路程L有关,即I=(  )。

A.L/H

B.H/L

21.土的紧密程度用土的压实系数表示,压实系数一定(  )。

A.大于1

B.小于1

C.不小于1

D.不大于1

22.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一定(  )。

A.大于1

B.小于1

C.不小于1

D.不大于1

23.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一定(  )。

A.大于1

B.小于1

C.不小于1

D.不大于1

24.场地平整时,设计标高计算式H0 =41n(∑Z1+2∑Z2+3∑Z3+4∑Z4 )中,Z1指的是(  )。

A.1个方格所独有的角点标高

B.2个方格所共有的角点标高

C.3个方格所共有的角点标高

D.4个方格所共有的角点标高

25.场地平整时,设计标高计算式H0 =41n(∑Z1+2∑Z2+3∑Z3+4∑Z4 )中,Z3指的是(  )。

A.1个方格所独有的角点标高

B.2个方格所共有的角点标高

C.3个方格所共有的角点标高

D.4个方格所共有的角点标高

26.场地土方量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和断面法两种,在场地地形较为平坦时,宜采用(  )。

A.方格网法

B.断面法

27.场地土方量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和断面法两种,当场地地形比较复杂或挖填深度较大、

断面不规则时,宜采用(  )。

A.方格网法

B.断面法

28.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差值,即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并习惯以“+”

号表示(  )。

A.填方

B.挖方

29.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差值,即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并习惯以“-”

号表示(  )。

A.填方

B.挖方

30.推土机可推掘一至(  )类土壤。

A.二

B.三

C.四

D.五

31.推土机推运距离宜在(  )m以内。

A.20

B.50

C.100

D.200

32.推土机推运距离宜在100m以内,以(  )m效率最高。

A.10~20

B.20~40

C.40~60

D.60~80

33.铲运机最适于铲运场地地形起伏不大、坡度在20°以内的大面积场地,土的含水率不

超过(  )的松土和普通土。

A.37%

B.27%

C.17%

D.7%

34.工作特点是“前进向上,强制切土”的挖掘机是(  )。

A.正铲

B.反铲

C.拉铲

D.抓铲

35.正铲挖土机适于开挖停机平面以上(  )类土壤。

A.一

B.一至二

C.一至三

D.一至四

36.下图中,H1是(  )。

A.最大挖土半径

B.最大挖土深度

C.最大挖土高度

D.最大卸土高度

37.下图中,H是(  )。

A.最大挖土半径

B.最大挖土深度

C.最大挖土高度

D.最大卸土高度

38.“后退向下,强制切土”是(  )的工作特点。

A.正铲

B.反铲

C.拉铲

D.抓铲

39.反铲挖土机适于开挖停机平面以下(  )类土壤。

A.一

B.一至二

C.一至三

D.一至四

40.拉铲挖土机适于开挖停机平面以下(  )类土壤。

A.一

B.一至二

C.一至三

D.一至四

41.抓铲挖土机适于开挖停机平面以下(  )类土壤。

A.一

B.一至二

C.一至三

D.一至四

42.挖掘独立柱基的基坑、沉井适宜采用(  )。

A.正铲

B.反铲

C.拉铲

D.抓铲

43.常用于开挖大型基坑、沟槽和水下开挖等,挖土深度、挖土半径和卸土半径均较大,

但开挖的精确性差的是(  )。

A.正铲

B.反铲

C.拉铲

D.抓铲

44.一般情况,开挖土方堆置,应距离坑(槽)边在(  )m 以外,以免影响施工或造

成坑(槽)土壁崩塌。

A.0.5

B.0.8

C.2.0

D.5.0

45.使用机械施工时,可保留(  )mm 原土层不挖。所保留土层将在基础施工前由人

工铲除。

A.100

B.200

C.300

D.500

46.土方开挖过程中,若发现古墓及文物等,应(  )。

A.继续施工

B.停止施工

C.继续施工,但要通知文物管理部门

D.停止施工,并立即通知文物管理部门47.不宜作为填土的是(  )。

A.爆破石渣

B.砂土

C.碎石类土

D.膨胀性土

48.不宜作为填土的是(  )。

A.爆破石渣

B.砂土

C.碎石类土

D.冻土

49.可以作为填土的土料是(  )。

A.冻土

B.淤泥质土

C.含水率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

D.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

50.碾压作用时,土体受到的是(  )荷载。

A.静

B.动

C.冲击

D.周期

51.夯实作用时,土体受到的是(  )荷载。

A.静

B.动

C.冲击

D.周期

52.振动压实作用时,土体受到的是(  )荷载。

A.静

B.动

C.冲击

D.周期

53.(  )适用于较薄填土或表面压实、平整场地、修筑堤坝及道路工程。

A.静力作用平碾

B.振动作用平碾

C.羊脚碾

D.气胎碾

54.(  )适用于填料为爆破石渣、碎石类土、杂填土或轻亚黏土的大型填方。

A.静力作用平碾

B.振动作用平碾

C.羊脚碾

D.气胎碾

55.(  )仅适用于黏性土填方。

A.静力作用平碾

B.振动作用平碾

C.羊脚碾

D.气胎碾

56.(  )主要适用于非黏性土填方。

A.静力作用平碾

B.振动作用平碾

C.羊脚碾

D.气胎碾

57.根据下图,最大干密度对应的是土的(  )含水率。

A.最大

B.最小

C.最优

D.饱和

58.橡皮土是由于土在压实时土的含水率(  )导致的。

A.最大

B.最小

C.最优

D.饱和

59.检查土的实际干密度 ρd,可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取样部位一般应在每层压实后的

(  )。

A.表面

B.底面

C.上半部

D.下半部

60.下列排水方法中,不属于重力降水的是(  )。

A.明排水法

B.集水井法

C.井点法

D.管井法

61.下列排水方法中,属于重力降水的是(  )。

A.电渗井点

B.喷射井点

C.轻型井点法

D.管井法

62.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水位降低值不大于6m时,轻型井点可采用(  )平面

布置方式。

A.双排井点

B.环形井点

C.单排井点

D.喷射井点

63.当基坑宽度大于 6m 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轻型井点宜采用(  )平面布

置方式。

A.双排井点

B.单排井点

C.环形井点

D.喷射井点

64.轻型井点的安装程序是(  )。

①挖井点沟槽;②冲孔沉设井点管;③排放总管;④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⑤安装抽水设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③→④→⑤

65.轻型井点应连续抽水,正常的出水规律是(  )。

A.“先大后小,先浑后清”

B.“先小后大,先浑后清”

C.“先大后小,先清后浑”

D.“先小后大,先清后浑”

66.管井井点排水,井管使用完毕,滤水井管拔出方法是(  )。

①井口周围挖深0.3m;②用钢丝绳将管口套紧;③用起重机械将井管徐徐拔出;④孔洞用砂砾填实,上部0.5m用黏土填充夯实。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67.土质均匀时,放坡开挖放坡的形式选择(  )。

A.直线形

B.折线形

C.阶梯形

D.分级形

68.开挖边坡可做成直壁,不加支撑。但挖方深度不宜超过下列规定(  )。

A.硬塑、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25m

B.硬塑、可塑的粉质黏土及粉土1.5m

C.坚硬的黏土2.5m

D.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69.土质良好且敞露时间不长时,开挖边坡可做成直壁,不加支撑的是(  )。

A.坚硬的黏土2.5m

B.硬塑、可塑的粉质黏土及粉土1.25m

C.硬塑、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3.5m

D.硬塑、可塑的粉质黏土及粉土1.5m

70.土质良好且敞露时间不长时,开挖边坡可做成直壁,不加支撑的是(  )。

A.坚硬的黏土2.0m

B.硬塑、可塑的粉质黏土及粉土1.5m

C.硬塑、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35m

D.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2.5m

71.基坑(槽)和管沟的自立放坡应确定坡度容许值,以确保基坑(槽)及管沟的稳定性

与安全,下列要求正确的是(  )。

A.坡高在5m以上密实碎石土,其坡度容许值为1∶0.35~1∶0.50

B.坡高在5m以下密实碎石土,其坡度容许值为1∶0.35~1∶0.50

C.坡高在5m以下中密碎石土,其坡度容许值为1∶0.75~1∶1.00

D.坡高在5m以下稍密碎石土,其坡度容许值为1∶0.50~1∶0.75

72.基坑(槽)和管沟的自立放坡应确定坡度容许值,以确保基坑(槽)及管沟的稳定性

与安全,下列要求正确的是(  )。

A.坡高在5m以下坚硬黏性土,其坡度容许值为1∶0.75~1∶1.00

B.坡高在5m以下硬塑黏性土,其坡度容许值为1∶0.75~1∶1.00

C.坡高在5m以下坚硬黏性土,其坡度容许值为1∶1.00~1∶1.25

D.坡高在5m以上坚硬黏性土,其坡度容许值为1∶0.75~1∶1.00

73.基坑(槽)和管沟的自立放坡应确定坡度容许值,以确保基坑(槽)及管沟的稳定性

与安全,下列要求正确的是(  )。

A.坡高8~15m中等风化硬质岩石,其坡度容许值为1∶0.50~1∶0.75

B.坡高8~15m中等风化硬质岩石,其坡度容许值为1∶0.20~1∶0.35

C.坡高8~15m微风化硬质岩石,其坡度容许值为1∶0.20~1∶0.35

D.坡高8~15m强风化硬质岩石,其坡度容许值为1∶0.20~1∶0.35

74.分级放坡开挖时,应设置分级过渡平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深度大于5m的土质边坡,各级过渡平台的宽度为1.5~2.0m

B.小于5m的土质边坡可不设过渡平台

C.岩石边坡过渡平台的宽度不大于0.5m

D.对于砂土和用砂填充的碎石土,分级坡高H>5m,坡度按自然休止角确定75.放坡稳定具体的保证措施有(  )。

A.用水泥砂浆抹面(3~5cm厚)对岩石坡面进行保护处理

B.已发生或将要发生滑坍失稳或变形较大的边坡,可用浆砌片石护坡或护坡脚

C.已发生或将要发生滑坍失稳或变形较大的边坡,可用砂土袋堆置于坡脚或坡面,阻挡失稳

D.对于砂性土和淤泥土边坡可采用土钉和水泥砂浆抹坡面的加固方法76.支护体系主要由围护结构和撑锚结构两部分组成,且(  )。

A.围护结构主要承担土压力、水压力、边坡上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到撑锚结构

B.撑锚结构承受施工荷载和自重,还要将荷载传递给围护结构

C.围护结构为水平受力部分

D.撑锚结构为垂直受力部分

77.当基坑(槽)或管沟的开挖深度不大(一般不大于4m)或邻近基坑(槽)边无建筑物

及地下管线时,可选用(  )。

A.拉锚式支护体系

B.悬臂式支护结构

C.内撑式支护体系

D.简易式支撑

78.当基坑(槽)或管沟的挖土深度达6m以上时,可选用(  )。

A.拉锚式支护体系

B.悬臂式支护结构

C.内撑式支护体系

D.简易式支撑

79.图示支护形式适合于较浅的基坑(槽)或管沟,是(  )。

A.拉锚式支护体系

B.悬臂式支护结构

C.内撑式支护体系

D.简易式支撑

80.地下结构的施工多采用“逆施法”或“逆支正施法”,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施法是指先做围护结构,再浇筑地下室顶板,然后地上、地下部分先后进行施工

B.逆施法地下部分采用逐层从下向上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

C.逆支正施法是指地下部分从下向上做支撑体系,而后从底板开始逐层从下向上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

D.逆支正施法是指地下部分从上向下做支撑体系,而后从底板开始逐层从下向上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

81.地下结构的施工多采用“逆施法”或“逆支正施法”,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施法是指先做围护结构,再浇筑地下室顶板,然后地上、地下部分同时进行施工

B.逆施法地下部分采用逐层从上向下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

C.逆支正施法是指地下部分从下向上做支撑体系,而后从底板开始逐层从下向上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

D.逆支正施法是指地下部分从上向下做支撑体系,而后从底板开始逐层从上向下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

82.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的中心岛式挖土,(  )。

A.不宜用于大型基坑

B.挖土分层开挖,多数是先全面挖去第一层,然后中间部分留置土墩,周围部分分层开挖

C.整个的土方开挖顺序,不必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工况严格一致

D.要遵循开槽支撑、先挖后撑、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83.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的盆式挖土,描述正确的是(  )。

A.先开挖基坑中间部分的土,周围四边留土坡,土坡最后挖除

B.这种挖土方式周边的土坡对围护墙没有支撑作用

C.此开挖方式无支护结构

D.此开挖方式不利于减少围护墙的变形

84.基坑工程的挖土方案,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岛式挖土和盆式挖土等。前者为无支护

结构,后两种皆为有支护结构。此说法(  )。

A.正确

B.错误

85.有关爆破作用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压缩圈或破碎圈

B.破坏圈或松动圈

C.震动圈

D.包括以上所有爆破作用范围

86.压缩圈或破碎圈的介质(  )。

A.最靠近药包处,受到的压力最大,对于塑性土质,便被压缩成孔腔;对于坚硬的岩石,便会被粉碎

B.受到的作用力减弱了些,但足以使介质结构破坏,使其分裂成各种形状的碎块

C.在破坏圈或松动圈以外

D.作用范围称为破坏范围

87.如果药包埋置深度大于爆破作用半径,爆破作用不能达到地表,称为(  )。

A.松动爆破

B.内部爆破

C.抛掷爆破

D.爆破漏斗

88.如果药包埋置深度接近破坏圈或松动圈的外围,但爆破作用没有余力可以使破坏的碎

块产生抛掷运动,不能形成爆破坑,这种爆破称为(  )。

A.内部爆破

B.抛掷爆破

C.松动爆破

D.爆破漏斗

89.如果药包埋置深度小于爆破作用半径,爆炸必然破坏地表,并将部分(或大部分)介

质抛掷出去,这种爆破称为(  )。

A.抛掷爆破

B.内部爆破

C.松动爆破

D.爆破作用圈

90.常用炸药可分为起爆炸药和破坏炸药两类,且(  )。

A.起爆炸药是一种高敏感的烈性炸药,一般用于制作雷管、引爆索和起爆药包等

B.破坏炸药又称次发炸药,用做主炸药,很容易爆炸

C.起爆炸药是一种高敏感的烈性炸药,很容易爆炸,一般用作主炸药

D.破坏炸药又称次发炸药,一般用于制作雷管、引爆索和起爆药包等

91.一般只用于大规模的药室爆破方法是(  )。

A.火花起爆

B.电力起爆

C.导爆索起爆

D.以上都行

92.下图中,最小抵抗线指的是(  )。

A.H

B.W

C.L

D.都不对

93.下图中,台阶高度指的是(  )。

A.H

B.W

C.L

D.都不对

94.下图中,钻孔深度指的是(  )。

A.H

B.W

C.L

D.都不对

95.导爆索起爆药包时(  )雷管。

A.需要

B.不需要

C.必须

D.有时需要

96.导爆索本身(  )用雷管引爆。

A.不能

B.不需要

C.必须

D.有时需要

97.下列关于爆破安全技术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装药时只能用木棒把炸药轻轻压入炮孔

B.装药现场严禁烟火

C.装药现场可以使用手机

D.炮眼深度超过4m时,必须用两个雷管起爆

98.下列关于爆破安全技术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装药时只能用木棒把炸药轻轻压入炮孔

B.装药现场严禁烟火

C.装药现场严禁使用手机

D.炮眼深度超过4m时,必须用三个雷管起爆99.下列关于爆破安全技术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深度不超过15m,可以用火花起爆

B.装药现场严禁烟火

C.装药现场严禁使用手机

D.炮眼深度超过4m时,必须用两个雷管起爆100.浅孔爆破起爆后至少(  )min后方可进入爆破区检查。

A.5

B.10

C.15

D.20

101.深孔爆破起爆后至少(  )min后方可进入爆破区检查。

A.5

B.10

C.15

D.20

102.瞎炮处理时可距炮眼(  )cm左右处钻一平行炮眼,然后装药起爆,销毁原瞎炮。

A.30

B.60

C.90

D.100

103.瞎炮应查明原因后再做处理。当炮眼深度小于(  )cm时可用裸露爆破法处理。

A.30

B.50

C.70

D.90

104.(  )可以用火花点燃。

A.导火索

B.导爆索

C.导爆管

D.TNT

105.(  )可以用火花引爆。

A.TNT

B.导爆索

C.导爆管

D.雷管

106.(  )受到震动、摩擦、冲击等作用最可能引爆。

A.雷管

B.TNT

C.铵梯炸药

D.铵油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