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为了完成成本核算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不断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产品成本的核算工作应做到:

一、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成本开支范围是根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的不同性质,根据成本的内容以及加强经济核算的要求,由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有关的财经法规中制定的。企业发生的费用是多种多样的,而这些不同用途的费用应由不同的渠道开支。例如,企业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列入产品成本。企业进行基本建设、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营业外支出等支出,不能列入产品成本。费用开支标准是对某些费用支出的数额、比例所做出的具体规定。如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职工工资开支标准等,都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开支,不能突破。企业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既能保证产品成本的真实性,使同类企业以及企业本身不同时期之间的产品成本内容一致,具有分析对比的可能,又能正确计算企业的利润并进行分配。所以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这一财经纪律,是国家对企业核算产品成本时提出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每个企业都应遵照执行。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为了正确核算产品成本,保证产品成本的真实可靠,企业在费用支出发生时应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1.分清各个期间的费用支出界限

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常性业务,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减少,包括偿还债务的偿债性支出、构成资产价值的资本性支出、为获取当期收益的费用性支出和为获取权益资本使用权的权益性支出。支出是有特定目的,这个特定目的可能是过去的,现在的,也可能是未来的。例如:支付货款,如果支付的是过去的购货款,属于偿债性支出;如果支付的是现在的购货款,应计入所购货物成本,属于资本性支出;如果支付的是未来的购货款,应作为预付款,也属于资本性支出。所以,费用支出发生首先应分清各个期间的费用支出界限。

2.分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资本性支出是以获取某项资产为目的,并构成该项资产价值的支出,如购买材料、生产产品、购建固定资产、研发无形资产的支出,最终会形成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收益性支出是以获取当期收益为目的,并从当期收益中获得补偿的支出,如产品销售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资本性支出只有在产品出售后才能全额转为费用性支出,并一次性从当期收益中获得补偿,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采用摊销形式转为收益性支出,逐渐从当期收益中获得补偿。

3.分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界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本性支出,不是全部都计入产品成本的。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周转性资本性支出,如购建固定资产、构成无形资产的支出,不应列入产品成本,而应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中。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工资和制造费用。所以,只有那些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产品为目的的支出才能计入产品成本。

4.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

属于哪一种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就应计入哪一种产品成本;对于不能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应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在有关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企业在进行费用的分配时,不能为了简化成本核算方法或其他目的,将费用随意在各种产品中进行分配,即不得将应计入可比产品的费用,计入不可比产品成本中,反之亦然;也不能将应列入亏损产品的费用,计入盈利产品成本中,反之亦然。

5.分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

对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某些产品,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不得人为地任意压低或提高在产品的成本,保证成本计算的真实性。为了保证准确地将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使各期的成本指标具有可比性,在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应经常改变。

正确划分以上五条费用支出界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产品成本核算的过程,只有严格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界限,才能保证产品成本和损益计算的准确性。企业费用支出界限的划分层次如图3-1。

三、完善成本责任制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考核各责任单位的成本水平,必须完善成本责任制,以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完善成本责任制,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建立健全责任成本制度

责任成本是指以各责任单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所计算的成本。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最后计算出产品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产品成本由于是以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所以,它不能反映每一责任单位的工作业绩,不便于将每一责任单位成本的高低与其应承担的责任及经济利益相联系。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还应创造条件,计算出每一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便于进行各责任单位责任成本的考核和分析。

图3-1 费用支出界限划分过程图

2.建立健全内部成本管理体系

内部成本管理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该系统的完善程度及运行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成本责任制的推行。因此,应建立一个运行自如、合理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使之逐步完善。

3.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

成本会计不仅要计算产品成本,并对产品成本指标进行分析,而且还需进行考核,应考核每一种产品成本的升降以及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高低情况。要对成本进行考核,就应建立一套成本考核的收集、整理、对比、计算等方法和程序,使成本考核形成制度,促使成本指标不断降低。

4.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奖惩制度

企业在计算出产品成本及责任成本之后,应对各责任单位可控制成本的高低进行分析,实行规范、严格的奖惩制度,以鼓励先进,督促落后,调动各部门及人员不断降低产品成本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正确计算成本,各项基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需要会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有:制定各种定额并及时地进行修订;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制度;建立各种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制度;制定厂内内部结算价格;建立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等。

五、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生产特点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应同时考虑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两个方面。同一个企业,可以采用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即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使用或多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使用。成本计算方法一经选定,一般就不应经常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