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 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看,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政治前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思想基础,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于一体的文化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应把先进性教育与广泛性教育结合起来,既鼓励先进,又着眼多数。一方面,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大学生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入党积极分子率先垂范,领先一步,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提高道德修养和锻炼党性,在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实践。另一方面,注重引领大学生群体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共同进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以学生班级、社团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同理想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既应大力倡导同社会发展进步一致的主导价值取向,又要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

二 坚持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相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当代大学生,必须正确处理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校园文化思潮的多样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日益呈现多样性,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征明显增强,这既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思潮的紧迫性,又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引导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摄、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大力弘扬主旋律文化,倡导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才能形成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进一步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另一方面,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能简单地用主导性排斥多样性,相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积极加以引导,始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也从来就是在与各种思想观念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因此,应着眼于校园文化的特点,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文化的多样性,以主流的价值观引导支流的价值观,扩大认同,增进共识,努力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三 坚持道德规范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必须遵循社会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范准则。价值观的核心在于道德价值,而道德价值的核心则在于价值的规范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来看,它不仅具有道德的内容,包含了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且是以道德为主体,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伦理生活,必须坚持规范性与包容性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要积极倡导人们在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每一位公民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内化为公民日常的行动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道德基础。

四 坚持继承传统文化与创新先进文化相结合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文化思潮,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价值观的弘扬与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价值导向有机结合的发展与创新。一方面,没有继承就不会有发展。无论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青年,还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引领学生,无论是高校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还是督促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需要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掌握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而且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没有创新就难以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源泉。任何一种思想价值体系,一旦离开创新,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是在继承和吸收前人的优秀文化成果上,综合创新的结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并提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所需要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