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有关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
一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GDP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产出总量的增长。经济增长是任何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现实经济中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实际上都是密切相关的。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增加、政府财力的增强、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赖于实现适度快速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基础。
在现实中,经济增长目前主要以GDP的增长作为度量的。因此,有关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解,需要了解GDP的概念及其含义。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地区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统计指标。GDP具体是指一定地域在特定时间内所生产出的最终产品与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或者是全部产品与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对GDP的深入理解,需要了解有关GDP的一些要点如下:
第一,GDP是与时间有关的概念。GDP 是与核算时间有关的流量概念,即存在着核算GDP的时间期限。目前核算GDP的时间长度主要有年度和季度,即有年度GDP与季度GDP之分。因此,在谈论GDP时需要指明是什么时间期限的GDP。
第二,GDP是地域性概念。地域性是GDP概念的标志性特征,即核算对象是一定地域内的产出成果。因此,只要是在核算地域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与提供的服务,都属于GDP的核算对象,而不论生产者是属于哪个国家或地区的。
地域性是GDP与GNP的根本区别所在。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总产值,是国民属性的概念,而非地域性概念。例如,外国的企业在中国地域生产出的成果属于中国的GDP,但是不属于中国的GNP;而中国的企业在外国的生产成果属于中国的GNP,但是不属于中国的GDP,而是属于外国当地的GDP。
第三,GDP核算的内容是最终产品与服务。所谓最终产品与服务是指直接用于消费使用的产品与服务,而不是作为再生产之用的中间投入。所谓中间投入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用于中间投入的产品也称为中间产品。
第四,GDP的核算结果是增加值。增加值是指生产产品与提供服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增加值是现代经济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是重要的经济指标。增加值不仅可以体现新增加的价值量,而且也可以避免在价值合计中的重复计算。因此,核算增加值成为核算GDP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理论上,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同全部产品与服务的增加值的总和,二者的数量是相等的关系。
第五,GDP与经济学中总产出或总收入的含义是相同的。GDP不论是作为最终产品的总和,还是作为增加值的总和,其本质都是度量一定地域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产出总量。因此,GDP的含义等同于经济学中的总产出或总收入。
实际上,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果可以有多种“名片”,如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等概念的本质都是同一的对象,即指经济中的生产成果。不同的“名片”体现的是不同的观测角度,因此“名片”中的名称可以不同,但是所指对象是同一的,因此度量的数值是相同的。正因为如此,目前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对GDP的核算有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等多种方法,而核算的对象是同一的。在实际中对总产出究竟采用哪张“名片”,可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六,以GDP增长为体现的经济增长同经济发展不是相同的概念。由GDP体现的经济增长特指经济产出总量的增长,而经济发展包括的内容则相对更为丰富。如经济发展除了要求经济增长之外,还要求在居民收入、就业、教育、科技、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等多方面取得发展。因此,对经济发展的度量需要多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其中经济增长是评价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可见,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与范围远大于经济增长的内容与范围。
二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现状
经济增长理论是有关解释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运行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理论。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可大致分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以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穆勒等有关的经济增长理论为代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近代以来以经济模型为主要研究工具分析经济增长机制的有关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以及新经济增长模型等内容。
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亚当·斯密(1776)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国民财富的增长,而实现经济增长主要有增加劳动的数量和提高劳动的效率两种基本途径。这种观点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和要素作用的特点。因此在那个时代的经济学中,劳动要素是作为决定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同时,亚当·斯密认为通过自由贸易能促进国际分工和各国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由此促进经济增长。马尔萨斯(1798)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人口的增长既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重要的制约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并认为经济增长存在着极限。大卫·李嘉图(1817)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国民财富是一国所生产的商品生产物总量,而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劳动者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这与亚当·斯密的理论大体相同。同时大卫·李嘉图认为对外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认为通过自由贸易推进经济增长是开拓世界市场的重要方式,即可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实现稀缺与相对丰腴的资源间的置换,由此提高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穆勒(1848)的经济增长理论将推动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概括为四种: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自然资源。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模型试图探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与本质性因素,以略去相对不重要、非关键性的因素。例如,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与美国学者多马几乎同时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由于二者的模型在形式上非常相似,因此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模型以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方法为基础,多马模型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这是两个模型的主要区别,然而两个模型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哈罗德—多马模型实际上是探寻一国在长期内实现经济稳定而均衡增长所需要的条件。
在经济增长源泉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们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如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实现经济永续增长的唯一源泉。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度量的是总体技术水平,因此由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得出的结论在实现中的意义就是经济增长的永续性需要用持续的技术进步来实现。索洛教授为此获得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目前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最为经典的基础模型。也正是索洛教授对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的研究成果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使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已经成为评判经济增长方式、度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指导现实经济有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由于现实经济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广泛、复杂的,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乃至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及因素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是多方面的,并且经济增长理论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特别是随着当前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状况以及人类自身的人口结构状况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不适用性愈显突出。因此,现行经济增长理论亟待出现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