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旅行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卡萨布兰卡

第一站,去参观举世闻名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开放时间9:00~11:00;14:00~16:00),第一次去时间没有把握好,路上塞车,到了之后已经进不去大殿了,只能在外面转转,围着精美的马赛克墙体和防腐蚀的钛金大门猛拍照。由于不甘心就此离开,我们随后又去了第二次。

坐落于伊斯兰世界最西端,建在大西洋边上伸入海中的清真寺于1987年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整栋建筑远远看去比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谢赫扎伊德清真寺少了高贵冷艳奢华之美,但多了一份典雅庄重神秘之美;走近了看,它竟然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惊叹设计的宏大和马赛克艺术的精细,惊叹雕刻技艺的精湛,惊叹大殿的气派华贵,惊叹殿内气氛的静谧祥和,惊叹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清真寺分主体大殿和露天广场两部分,洁白的大理石墙壁精雕细琢,殿内外回廊玉柱气宇轩昂。主体大殿内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广场上可以容纳8万名穆斯林同时礼拜。主体大殿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25扇自动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正门重35吨,据说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正门不用钥匙,而是使用一组密码,否则就是撬也撬不开。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冬季气温降低时,地板可以自动加热;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屋顶可以在5分钟内打开散热。宣礼员还可以乘电梯直达210米的宣礼塔顶,从这里发出的诵经声可以传到市内的每个角落。

周末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到此旅游的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本国游客都非常多,还有学校组织的学生们集体参观,偌大的广场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广场管理得相当好,没有商业形式,少了商贩多了纯净。学生们非常热情,主动跟我们打招呼,好多孩子跑到我们身边跟我们拍照,拍了照片会兴奋得蹦蹦跳跳,拿着手机传看,开心的笑声和讨论声此起彼伏。按照摩洛哥的传统,人们是不拍照的,老人们认为拍照会摄走他们的魂魄,如果去拍他们或者跟他们拍照会遭到怒视以及呵斥,甚至大骂,这种情况我们在后来去的偏远山区碰到了。但是在相对开放的大城市,年轻人已经没有这样的传统思想了,他们喜欢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沟通,交流,拍照,喜欢接触外面的世界。

走进清真寺内部要换鞋,门口有环保塑料袋可以装鞋子提在手上。女士不用换长袍裹头巾,相当开放民主,但是不能穿短裙短裤,不能做不雅动作等不合礼节的行为。一进入大殿,迎面就是硕大美丽的玻璃门窗,也是拍摄网红照的地方,里面更显奢华高贵,绝对是艺术的殿堂。极其昂贵的枝形吊灯和壁灯发出柔和的光芒,雕刻精美的超大的顶部竟然安装了现代化的机关,可以打开通风。内部设计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但感觉融合了一丝的欧洲风:名贵木材制作的楼梯、隔板和廊边雕刻着精美的几何和花形图案;一尘不染的大理石地面外围铺着昂贵的地毯,赤脚走在上面有一种软糯的感觉传遍全身,使人感到放松;在中央透明的玻璃下,可以看到另一层的空间——地下洗浴室。第一次看到清真寺还有负一层,这一层有很多由玉石做成的大大小小的莲花形状的喷泉和廊柱,甚是壮观,是大型仪式时信徒们在祈祷前沐浴用的,这是我们见过的最豪华最别致的沐浴场所。

逛完清真寺我们拐进旁边的小街,走街串巷,以便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在街头空地、小公园都有一些小男孩在踢足球,有些足球已经破烂了,可孩子们踢得兴高采烈。由此可见,这里的人们对足球应该是非常热爱的,在娃娃中普及得非常好。我本想拍几张孩子们踢球的特写,可几个孩子冲着我大喊“no no no”,只好作罢。老城区的街道狭窄,曲曲折折,房屋均以白色为主,车辆通行极为不畅。街道上开着门的全是小小的商铺,室内不太通风也不明亮,像中国小城镇的街巷。好多商铺的商品直接摆放在大街上,方便顾客选购。街头绿化植物以各种仙人掌为主,由于绿化不足,灰尘满天飞,空气不算好。这里的人们生活比较悠闲,三三两两的人聚在街头聊天,还有不少人坐在墙根看着行人发呆。

在《北非谍影》这部电影中,充满了浪漫情怀的里克咖啡馆(Rick's Café)也让人难以忘怀。但这间咖啡馆和这部电影似乎也是一种邂逅,《北非谍影》拍摄于好莱坞影棚,与这间咖啡馆毫无关系。我们不远万里而来看到的里克咖啡馆,其实是电影风靡全球之后,一位美国老太太照着电影复制的一个咖啡馆。但由于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到访,所以,赝品——里克咖啡馆也成为卡萨布兰卡的一家网红咖啡馆,成了浪漫的代名词。我们去那里打了个卡后找了一家具有当地风格的小餐厅,晚餐品尝了美味的摩洛哥烤鸡。这里的物价不高,特别是本地水果,路边兜售的大大甜甜的草莓七八块钱一斤。超市里面的东西有很多,品种也非常丰富,琳琅满目。我们在一家超市发现了一种在中国没见过的漂亮得像花的菜,不知道怎么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