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放下杂念,专注本质

近几年,在夏天最热的那几天,我都会和几位友人去杭州径山寺避暑,顺便随法师一起打坐、参禅,体验一下佛教文化。

给大家介绍一下坐禅的过程。

关掉手机,安静地进入禅堂,先绕圈快走,完成热身,然后上禅凳盘腿而坐,膝上搭好布毯,双手扣于丹田,背部挺直,敲三下木鱼后,铜铃一响,就开始调匀呼吸,放下杂念,什么都不想。大约坐一个小时,听见铜铃再响,就算完成一个小节,可以喝点茶,活动活动筋骨,然后继续。

这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平时我们忙忙碌碌的,满脑子都是事情,突然一下子什么都不能想,简直一分钟都做不到。各种回忆、假设、想象、担心、计划、情景……有意义的、没意义的事物都喷涌而出,消掉一个又生一个,简直是按下葫芦又起了瓢。

思想保持虚空,内心安守宁静,做到极笃的境界,才能从万物的生生不息中,观察到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万物纷纷芸芸,最终回归它们的根本。回归根本叫作静,静才是生命的本原。回归本原是恒常的规律,认识这种规律才算明白通透。不了解恒常的规律,轻举妄动就会带来灾祸。

认识到恒常的规律就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能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算周全,周全才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顺应大道,顺应大道方可长久,方可永远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

这时,想起法师所教的“观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内侧,关注空气进入鼻孔时的触感,每一次呼吸数一个数字,从一数到十,循环往复。

但没数到几个循环,就会感觉头脑下垂、昏昏欲睡,挣扎着直起腰,想竭力保持清醒,又突然听见旁边的呼噜声……这时,腿又开始麻了……

感觉时间变得很慢,虽然内心无比期待铜铃响起,但只能苦熬。一个小时,如果是刷短视频、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剧的话,一下子就过去了。但在打坐时,这一个小时却会让人感觉漫长无比,思绪也根本无法放空——杂念真多。

打完坐却会有种说不出的舒服,走出禅堂,看见一草一木,都觉得通透了许多。

佛家认为欲望是一切痛苦之源,放下欲望才能脱离苦海。打坐,是一种放下欲念的刻意练习,让人的内心指向“空”,从而跳出欲望的束缚,获得解脱。

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普通人的脑海里每天会闪过1.2万至6万个念头,其中80%的念头是消极的,95%的念头与前一天的完全相同。

古人的信息量比现代人少很多,生活节奏慢,所以他们更能感受到静定的智慧。《大学》里也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打坐是静定的功夫,安静下来,杂念下去,人才能专注,看清事物的本质。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然后才能“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领导者很难去避世修行,但可以学习和修炼静定功夫。比如,对待工作也可以像“观呼吸”一样,把自己的关注点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越是保持这种专注,就越能避免无效的干扰,越能明心见性、充满智慧。

《道德经》第17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