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闽宁扶贫协作20年海原专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石碑不语 真情永恒——记海原罗山中学全体支教教师

步入海原罗山中学,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校园内的一块块石碑。每一块石碑上都记载着一段感人故事,每一块石碑都倾注了支教工作者对海原罗山中学的深切关爱,真可谓“闽宁友谊,地久天长”。

2001年9月,海原罗山中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迎来了东海之滨的两位客人——厦门三中支教教师刘六生和厦门电子职业中学支教教师邢剑飞。来到海原罗山中学,他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段段残缺的校墙。刘六生感慨地说:“这也算学校,太艰苦了!”他当时就向学校表示,由他发动厦门三中师生捐款,维修围墙,改变海原罗山中学面貌。很快,刘老师就筹得捐款3万元,重修了学校整个围墙;并说服厦门三中出资8万余元,为海原罗山中学捐赠校服960套。看着重修的校墙和一个个穿着崭新校服的孩子,他会心地笑了。邢剑飞同志还为学校捐了1台电脑和1套音响设备,总价值9500元。在教学上他们更是毫不含糊,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抽时间辅导学生,和其他教师一起研究教学上的难题。提起他们,不论哪位教师都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操场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海原罗山中学的操场上竖着“玉屏操场”的碑子,是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厦门五中支教教师周维剑。海原罗山中学校内原有操场只有8亩,而且坎坷不平,只能算是一个简易活动场,学生平时上课只能打打篮球,每天上早操只能在门前公路上进行,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径赛项目,也只能在公路上进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周维剑看到这种情况后,马上向厦门五中领导做了汇报,并最终获得学校出资14000元的支持,为海原罗山中学修建了400米标准跑道的操场。从此,海原罗山中学师生结束了在公路上跑操、开展体育活动的历史。

与周维剑同来的同安一中支教教师洪开通也多方筹资捐款3万元,为学校图书室增添了302册图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购买了2台电脑,改善了学校的办公条件。

海原罗山中学教育基础设施较差,特别是学校住宿问题,更是困扰学校发展的一大难题,往往是四五十人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中,有些学生晚上上厕所回到宿舍就会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处。这一问题牵动着厦门市莲花中学支教教师张清才的心,他一心想为改善海原罗山中学学生住宿环境贡献微薄之力。他的想法得到莲花中学詹炳星校长的积极支持。寒假回家,詹校长请他为莲花中学师生做了2场专题汇报,详细介绍了海原罗山中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使莲花中学师生很受触动,全校师生积极捐款5万余元,为海原罗山中学修建了一栋125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80平方米的厕所,解决了学生住宿问题。

厦门市莲花中学还向贫困学生发放了捐款,并与学校签订了《厦门市莲花中学对口扶贫海原罗山中学协议》,针对海原罗山中学存在的实际困难进行帮扶,尤其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帮助,把最新的教学教研动态第一时间快速传递过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对于提高海原罗山中学教师教研水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

曹瑜是福建泉州市马甲中学派往海原罗山中学的支教教师。针对海原罗山中学语文教师紧缺、学生流失严重的状况,曹瑜主动承担了学校初三年级3个班和初一年级1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他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深入课堂,因材施教,放弃休息时间经常为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并组织课外语文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学年下来,学生的语文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普遍增强。初三中考,他所带班级语文平均成绩达到88.5分,远远超过了海原县中考平均成绩。在教学的同时,他还担任了海原罗山中学副校长职务,经常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他平时最喜欢的一项工作就是家访,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从而和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他的这种奉献敬业精神赢得了海原罗山中学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遍好评。

叶云辉是厦门启悟中学到海原罗山中学支教的一名年轻教师。他一到学校,顾不得旅途劳累,就立即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考察学校校容校貌,查看学校教学设备,为学校发展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他深入教学第一线,勇挑重担,担任了初三年级3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并经常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他还经常鼓励学生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勤奋学习。按规定,支教教师6月中旬就能完成支教任务,返回离别已久的家乡,但叶老师所带的是毕业班课程,他为了使所带学生都能考一个好的成绩,毅然决定推迟回家时间,一直坚持到中考。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海原罗山中学师生树立了榜样。

为使“两基”验收顺利通过,海原罗山中学多方筹资,加大校园“四化”建设力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叶云辉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和自己所在的学校联系,发动全校师生捐款3万元,用于硬化校园主道路。现在,一条宽阔笔直的混凝土道路已经修建完成,校内“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状况彻底得到改善。

支教教师们不但在经济上给予海原罗山中学帮扶,在教学上他们也都深入教学一线,勇挑重担,哪儿最苦,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和感染着学生,并将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教师。当有人问起来宁夏支教有什么感受时,叶云辉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能来这支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孩子,我将在有限的支教日子里,释放出最大的能量。”这段话道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他们也是照此做的。

这来自远方的帮扶似一场爱心接力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海原罗山中学全体师生会将温暖化为进取的动力,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实现繁荣富强的未来,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关爱他们的各级组织和有识之士。

(海原罗山中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