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团队一定要会心理学2:发掘新生代员工的内驱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3 激发干劲误区一:建议变成了指示

申总让章小万写新项目策划方案。章小万把写好的方案交给申总后,申总愁眉苦脸地说:“这不是我要的方案,这样写不行。你这样写突出不了项目的特点。我建议你从……这几个方面来写,你觉得是不是更好?”章小万很无奈地点点头,心情十分沮丧,然后按照申总的建议重写了方案。

为什么章小万在听了申总的建议后,不但没有更有干劲地工作,反而变得沮丧?因为申总看似在给建议,其实是在指示。实际上,把建议变成指示是很多管理者在激发员工干劲时容易陷入的误区。

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避免这种误区?首先,管理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建议和指示这两个词,以及这两种管理方式给员工带来的感受。

建议。建议是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提建议,一般是在员工思考之后,根据员工的想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而且不强迫员工必须采取这种建议。在管理者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且不强迫员工必须按照建议执行时,员工会更有干劲和热情地改进自己的行为。

指示。指示是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命令的内容。这里我们要说的指示,是指在员工思考之前,管理者就给出自己的建议。这种建议,似乎是将管理者的想法强加给员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管理者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员工时,会令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员工表面接受了建议,他也不会对工作有干劲和热情,进而无法高效地完成任务。

所以,管理者要想激发员工的干劲,就要避免将建议变成指示。具体来说,管理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建议

不要期待建议实行。首先,管理者一定要知道,如果内心期待建议实行,那么这就不是建议,而是指示。因此,管理者在提出建议时,不能期待建议实行。

建议只是想法,不是制度、命令。建议只是你的一个想法,不是制度、命令,不能强迫员工必须接受。换句话说,员工可以接受你的建议,也可以拒绝。

在员工充分考虑后,再给出建议

不要在交代任务时给建议。管理者千万不要在给员工安排任务时,就提出自己的建议。这种方式其实就是间接地将员工的潜能扼杀在摇篮中。

问问员工怎么想的,让员工充分思考。如果管理者不给员工思考的机会,那么员工将永远无法获得成长。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多问问员工是怎么想的,让员工充分思考。通常情况下,管理者在安排员工某项任务时,应当给员工一定的时间,让员工去深入、全面地了解工作任务,并思考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当员工充分考虑并形成初步的想法后,管理者可以与员工就该任务进行再次沟通。

一定要让员工自己确定最终选择。

问问员工“我怎样才能帮助你”,而不是直接给出建议。不少管理者会在员工寻求帮助的时候,直接给出自己的建议。实际上,这种建议还是指示。管理者应当询问员工“我怎样才能帮助你”。例如,章小万在设计方案时遇到了问题向申总求助。这时候申总可以问:“我怎样才能帮助你?”章小万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创意。”这时候申总就可以很自然地给出建议:“你不妨多找一些有创意的文案参考参考。”这远比申总直接给出建议更容易让章小万接受,而且建议也更有针对性。

让员工自己做出最终选择。无论员工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采用管理者的建议,管理者都不要帮员工确定最终选择。员工的最终选择一定要让员工自己确定。这样员工才会为自己做出的决定努力工作,进而才能激发员工的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