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感思考力:直击本质、解决问题的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PDCA支配下的“改进的田地”

别看我现在从事着与战略设计和创新支援等方面相关的工作,但我其实是在与“创造力”完全相反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正如前言中提到的,我原本是一个极端的“左脑型”人物。

回想起来,我在开成高中和东京大学法学系的同学们,也多是擅长在一定条件下给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类型。我本人还挺喜欢那些有既定规则的游戏,或是有标准答案的谜题(虽然并不特别擅长……)。

当时的我,竟然十分单纯地相信:“世事大都有‘正确答案’”。这世上确实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吧;乍一看很难的事物,只要坚持好好“学习”,总有一天能找到“答案”——这就是我曾经的基本世界观。

这种以累积型的思维方式占优势的世界,我称之为“改进的田地”。(见图0-1)

这个世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某个既定的目标为标准行事”。比如学习和应试的标准是偏差值或大学排名;求职的标准是企业的规模或第一笔工资;而在商业的世界,则是市场份额、获取新客户的数量,或者上司口中的人事评价……先不问为什么这些标准是越高越好,总之在这个世界,所有人都视KPI(关键绩效指标)为“绝对的好事”。

确实,作为工薪族在企业工作的人,多少都是在公司给予的KPI任务前提下干活的。即便是大学研究者所身处的“象牙塔”,也是以“同业者”间的竞争关系为基础的。

图0-1 第一世界“改进的田地”

在这个世界成为胜者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生产率。

假如每个人被给予的时间相等,并且每个人具备的能力和资源也没有差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加“收获量”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也就是说,一切就在于“单位时间的产出增加,即效率化”。

为此而诞生的方法论就是由“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lan—Do—Check—Action)”这四个步骤构成的PDCA循环,即“改进”的工具。例如,最靠谱的应试对策就是“刷真题”。尽量在脑内蓄积以往的出题模式,最大限度地缩短解出正确答案所需要的时间。认真复习错题,发挥保障其同样错误不再犯的作用。如果想考高分,这样的“改进”循环必不可少。

而在商业的世界,当我们听到:“多亏了工作方法改革,生产率提高了!”“他是个‘能干的人’”或者“她干活速度好快啊,太优秀了”之类的褒奖时,其背后的道理也与上述所说没有太大差异,大前提都是通过一些手段增加效率,比如加快工作速度,或者将必做的工作集中到一定范围,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工作的完成度。

通过不断进行PDCA循环,我们熟知了自己所处世界的详细规则。如果把我们的工作表现比作“农作物”,那么我们收割这些作物的技术也会越来越熟练。这才是我们在这片“改进的田地”上需要遵循的基本道理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