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成都拒宅
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刘备与诸葛亮、赵云等人在成都会师后,马超也前来投奔。刘璋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刘备自领益州牧,有功之臣也加官晋爵: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代理左将军府事,以法正为杨武将军领蜀郡太守,以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以黄忠为讨虏将军,以荡寇将军关羽总督荆州,以征虏将军张飞领巴西太守,战死的庞统也被追赐关内侯。
马超绣像
赵云因战功由偏将军迁升为翊军将军,《赵云传》:
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翊,从立,从羽,立,竖立,羽,羽翼。翊的本意是鸟儿展翅欲飞,后通翼,有辅佐之意。蜀汉的另一位翊军将军是霍峻之子霍弋,《三国志·蜀书·霍峻传》载:“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霍弋迁升翊军将军时还担任了监军,负责督察将帅,赵云以“严重”著称,也可能担任类似的职务。
围攻成都时,为提振士气,刘备与将士约定,如果攻下成都,城中钱物全部拿出来赏赐,自己一分不留。刘璋投降后,刘备履行承诺,重赏群臣。其中,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均获赐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金、钱五千万、蜀锦一千匹。
刘备将刘璋迁往荆州,成都空出大片田宅,刘备想将这些田宅赏赐给诸将。诸将听到这个消息当然都很高兴,但赵云不顾他人另眼相看,站出来反对,《云别传》: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十年前,刘备与刘表共论天下豪杰,批评许汜做不到“忧国忘家”,只顾“求田问舍”;十年后,刘备也想分赏田舍。
二十三年前,赵云为追寻仁政离开常山,二十三年后,赵云初心不改。
刘备飘零半生,现在终于有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重赏随他出生入死的将士,可以理解,但目前还不是时候,益州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内忧方面,益州是天府之国,本来民殷国富,但是刘备入川以来,与刘璋连续作战三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刘璋虽然势弱,但却是个爱民的州牧。刘备攻取涪城时,益州从事郑度曾建议刘璋驱散百姓,烧毁田间稻谷,拖垮刘备,但刘璋反对,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刘备围攻成都时,成都城内尚有三万精兵,粮草可以支撑一年。军民都劝刘璋死战,但刘璋不愿拖累百姓,开城投降。他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三国志·蜀书·法正传》)”
刘备鸠占鹊巢,只有加倍呵护百姓,才能得到百姓拥护。如果置百姓死活于不顾,只图一己之乐,无异于自取灭亡。这样的例子在三国时代就有很多。
公孙瓒取代刘虞成为幽州牧后,盘剥百姓,于易京修筑高楼,囤积粮谷三百万斛。幽州接连遭遇灾荒,逼得百姓易子相食,公孙瓒却置若罔闻,在楼中声色犬马。百姓不满,揭竿而起,杀死公孙瓒设立的官员。袁绍趁机攻打,公孙瓒自焚身亡。
袁术取代陈温成为豫州牧后,骄奢淫逸,数百后宫绫罗绸缎,大殿房梁挂满余肉。而袁术的士兵们饥寒交迫,只靠吃河蚌勉强度日。百姓们不堪重负,死走逃亡,江淮地区一时间竟荒无人烟。最后,袁术坐吃山空,临死前连一杯糖水都喝不上。
外患方面,曹操彻底占据关陇地区,正准备进攻汉中张鲁,若其得陇望蜀,挥师南下,则益州危险;孙权刚刚攻拔皖城,士气正盛,若其执意索要荆州,挺兵西进,则荆州危险。
此时,刘备全军应该厉兵秣马,枕戈待旦,若小富即安,闭门酣歌,很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
赵云引用霍去病的故事劝谏刘备。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抵御匈奴有功,汉武帝为他修筑了一座豪宅,霍去病知道后,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的典故在三国时也曾被王朗、曹植、陆抗引用。《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载:“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三国志·魏书·曹植传》载:“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载:“昔匈奴未灭,去病辞馆。”王朗“高才博雅”,曹植“才高八斗”,陆抗“明德睿哲”,赵云能有如此见识,文化修养远超一般武将。
赵云的建议一举两得,将田舍归还百姓,使其安居乐业,百姓们必然会感恩于刘备。日后,若巴蜀有难,百姓们也一定会裹粮策马,挺身而出。清代学者易佩绅说:“云之言,固收拾民心之大计,亦维系政体之大道也。”
虽然刘备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他毕竟是个仁君,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按照赵云的建议将田舍归还百姓。
成都百姓十分感激赵云。成都龙泉驿区石经寺保留着一块道光四年的石碑,碑文记载:“寺古称灵音,古灵音者,汉将赵侯香火也。”相传,这里是赵云的家庙,赵云去世后,常有百姓自发前来拜祭。
赵云在成都的府邸据说在今天的和平街小学内,和平街旧称子龙塘街,原有一池塘,清代初年塘边尚嵌有“汉赵顺平侯洗马池”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