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音学报(第11辑)](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38/34866438/b_34866438.jpg)
1.引言
元音带韵尾时有长短之分是壮侗语族语言一大特点,其具体表现在壮侗诸语言和方言中不尽相同,如壮语、黎语的长短元音韵母相当完整,本文研究的德宏傣语其长短元音对立只存在于“a+韵尾”的组合中。目前国内关于长短元音的研究主要在汉语方言粤语[12][15],藏语[11][16],壮侗语族壮语[13]和傣语[10][14],南亚语系德昂语[18]上,研究者主要就长短元音的声学特征及其与韵尾类型、声调的关系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般认为,长短元音的对立往往伴随舌位高低的区别,如短/a/发音时舌位要比长/a/高一些,但这并不总能成立。
国际上长短元音研究主要集中于欧洲语言和日语,近年研究热点在长短元音感知的问题,大量研究对母语中长短元音情况不同的语言背景者感知长短元音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如爱沙尼亚语[4]、瑞典语[3]、芬兰语[9]、日语[6]、阿拉伯语[7]等,还有研究者让不同母语背景者辨别元音本身的长短[2],得出结论认为母语中有长短元音的对其辨别能力更强。国内关于长短元音感知实验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目前只有粤语[19]、维吾尔语[16]等有一定的听辨实验研究,对长短元音感知的具体区别性特征进行了讨论。一些实验通过剪切法获得样本,样本的自然度可能存在问题;仅仅通过调整时长参数来合成过渡样本,但长短元音并非只有时长这一变量,可能因控制参数不够影响实验结果;另外,实验过渡样本数量不够时,也不足以精细地讨论和比较人们对于长短元音的感知边界和范畴化程度,目前也还没有探讨这一问题的研究。
本文以德宏傣语长短元音为例,首先通过声学分析比较长短元音在时长、共振峰、音高上的差异,基于声学分析结果再具体设计感知实验,以探讨傣语母语者感知元音长短时依靠的线索为何,其感知边界和范畴化程度如何,搭配不同韵尾组合时是否有区别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