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向何处去
思想的起点是生活中的问题,问题不是在书斋里编织出来的,也不是生活现实直接映射到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在反思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借助理性思维予以把握的结果。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思想成为塑造时代的力量。时代问题不是超越时空的个人慨叹,而是对社会变迁的历史洪流以及所遭遇的冲突的体认。问题构成对历史主体的挑战,在挑战面前,人或者通过自觉认知与顽强抗争解决了问题并推进了历史的进步,或者由于无知软弱被问题所压倒而最终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那么,当下中国又面临怎样的问题?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从个人困扰中发现公共议题是社会研究的起点,困扰意味着个人与公众所珍视的价值受到了威胁。不难发现,今天中国人的众多价值受到了威胁:公共安全受到威胁,食品出现了系统性的不安全,药品问题频发,养老成为全民的忧患;千万年来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地受到了威胁,空气和水被污染,资源被掠夺式地开采、破坏、透支;社会团结受到了威胁,急剧拉大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对抗;更糟糕的是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威胁,价值观的混乱与信仰的塌陷将整个民族带入精神迷失的荒原中。总之,我们安身立命的自然、社会与精神之基都面临威胁,它们既困扰着个人也困扰着国家,因而成为公共议题的源头。
在二十世纪,中国人通过革命赢得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也通过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凸显出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正视并解决这些矛盾。在制度层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任务还很艰巨。民主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在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推动的启蒙事业仍然“在途中”。从新文化运动到“文革”不断反传统,最后又不得不回到传统,折射出文化变迁的徘徊不前。在个人发展层面,国民性的改造培育了更多“现代性特质”,但是种种保守与衰朽的因素依然潜藏于人们的灵魂深处,每个人都无法逃脱民族共同基因的影响。历史风云变幻,让人恍若隔世;历史又如此诡谲,一个世纪前的问题仍然是当下的难题,它们将历史与现实联结起来构成一种轮回。对中国两千年社会的“停滞”与“循环”的追问一直是史学讨论的话题,如今,现实的利益格局、制度体系、文化观念等形成高度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强大的惯性力量。历史的反复显示了中国转型的艰难,正像有些人认为的“船大难调头”“都是体制造成的”的“体制归因”显示了人的无奈。那么,这种困顿会不会无止境地继续下去?矛盾积累下来最终会导向什么结果?一种对未来的隐忧浮上人们的心头。
直面当下社会变迁的生活实践需要追问:中国将走向何方?具体说来,其一,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基本主题与内在机制是什么?中国社会既处于快速转型中又存在稳定的结构,变革的动力与保守的阻力相互作用形成了变迁的内在机制。认识当代中国的转型与变革需要进入社会文化结构的深处把握这一机制,理解它所面对的历史主题及其挑战。其二,在各种利益、观念等力量的交互作用下,中国的转型与变革是否遭遇瓶颈而陷入危机?不断积累的各种矛盾是否会将中国推向危险的边缘?如何在现代性建构中重构新的文明秩序?社会历史的发展虽然充满偶然性,但在深层却存在某种由内在结构所规定的必然性,通过对现实社会结构的分析可以窥见其中的瓶颈与可能的风险。其三,面对强大的社会结构性力量所塑造的机制,如何寻求改革共识并形成变革的集体行动?敢于直面问题是走出历史困境的第一步,走出“停滞”“循环”并建构新的文明秩序便是当下中国社会变迁面对的基本问题。
[1] 〔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陈强、张永强译,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