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区位选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创新点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全球范围内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最早的中国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成立时间也不长。由于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相关数据缺失或数据质量不高,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区位选择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相关研究文献,现有研究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现状、功能定位、面临的问题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缺乏有一定深度的实证研究。而从国际货币区位分布视角、复杂网络节点中心性视角、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网络结构的影响效应视角出发,研究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的区位选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书的创新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本书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来识别离岸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网络节点的重要性。首先,本书采用前沿的随机游走中心性(Random Walk Centerlity)算法,分析了2001年至2014年世界25个主要离岸金融中心在全球24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金融网络结构中的重要性,并对其网络中心性进行排序;其次,为了剔除时间维度的不确定性对静态排名的影响,本书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Monte Carlo Method)对网络中心性排名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建立描述网络的概率生成模型,生成狄利克雷分布的随机邻接矩阵,再通过牛顿迭代法求解观察数据的最大似然函数,并测算每一个随机邻接矩阵的随机游走介数中心性,经过多次抽样模拟,最终研究全球25个主要离岸金融中心随机游走中心性排名的变化范围和力度,以期避免时间维度的不确定性对静态排名的扰动。

第二,为了有效判断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网络的结构特征,刻画离岸金融网络结构的形成过程,本书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来量化研究各种社会人文关系网络以及地理网络对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网络结构产生的影响,充分考虑官方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历史殖民关系等社会文化网络,以及区域贸易协定、共同货币制度等制度协议网络对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网络结构产生的影响效应,从而定量评估不同的网络形成过程对网络结构产生的影响差异,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区位选择提供经验数据支撑。此外,本书还考察了制度因素和基础设施状况对国际金融网络的影响效应。通过ERGM模型将上述变量和网络效应综合到同一分析框架下进行实证检验,既是对复杂网络理论及其推论的有力论证,也有助于全面了解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网络格局的影响效应。

第三,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才刚刚起步,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过去一直未统计人民币在全球主要离岸金融中心的货币交易量,由于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相关数据缺失或数据质量不高,学术界对人民币在全球主要离岸金融中心的货币交易区位分布缺乏深入的量化研究。为了量化分析人民币在全球主要离岸金融中心的货币交易分布,本书对影响国际货币区位分布的因素进行了文献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在Coeurdacier、Gourinchas(2011)的国际金融资产区位选择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将货币流入国市场的信息摩擦与金融市场因素加入该模型并予以推导。同时,将影响人民币在全球区位分布的因素,诸如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地理因素、文化因素、货币惯性以及网络外部性等变量纳入引力模型,以检验交易成本、经济规模、政治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地理因素对国际货币在全球区位布局的影响,以期模拟测算人民币在全球主要离岸金融中心的货币交易量,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区位选择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