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 语
网络玄幻小说是与中国传统想象类文学一脉相承的,它内蕴着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又吸取了西方奇幻中的故事素材以及架构故事的模式方法,因此网络玄幻小说兼具了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地域特色和西方奇幻所赋予的异域色彩,它不是妖魔鬼怪,对它的评价不该与严肃文学放在一个系统之中。正如南帆所言:“当社会的阅读重心从印刷传媒转向互联网之后,如火如荼的网络小说必然谋求文学殿堂的正统身份。除了拥有不可比拟的读者数量,互联网同时展示了一个新型的知识传播体系。对于门户俨然的学院来说,互联网的冲击可能迅速颠覆沿袭已久的教学体系。这个意义上,网络小说的积累和总结不仅促进了文学知识的持续增长,更重要的是逐渐显示出两套文学知识的分歧和角逐。”(16)
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魅力,网络玄幻小说的流行成为必然,当下的玄幻小说市场一片繁华,虽然如此,但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确实存在着不少可以诟病的地方:粗制滥造的写作方式、错误偏颇的价值观念等,就连玄幻小说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是需要深思的,这种想象不是文学中最需要的真正的自由精神与想象力,只是一种臆想,一种“意淫”。玄幻小说想要脱离低级的文字游戏,还需要正视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东西。但正因为玄幻小说有如此多的不足导致其有可以上升的空间,它的这些弊病需要理论的引导、需要时间去修正、需要不断学习借鉴,玄幻小说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最终在通俗文学的历史上,网络玄幻小说也将获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黄孝阳.漫谈中国玄幻∥2006中国玄幻小说年选.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2] 陶东风.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由“玄幻小说”引发的一点联想.当代文坛,2006(5).
[3] 汤哲声,陶春军.“青春写作”的玄幻小说.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1).
[4] 刘半农.中国之下等小说∥刘半农研究资料,鲍晶,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5] 袁国宝.互联网+IP如何深度挖掘IP价值.互联网经济,2016(8).
[6] 南帆.文学批评拿什么对“网络文学+”发声?.文艺报,2016-10-28.
[7] 赵秋阳.中国当代网络玄幻小说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8] 高冰峰.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前世今生——浅论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发展与现状.重庆社会科学,2006(12).
[9] 李如,王宗法.论明代神魔小说对当代玄幻小说的影响.明清小说研究,2014(3).
[10] 吴子林.玄幻小说的文化面相.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4).
[11] 余芳,徐筱虹.关于玄幻小说的特点和定义.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5).
[12] 杜湘君.论网络玄幻小说.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1).
[13] 盖博.中国玄幻小说热潮现象的多元解析.出版科学,2006(5).
附录:部分网络玄幻小说一览
(续表)
(续表)
(1) 黄易:《月魔》,博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1988。
(2) 赵善琪:《独特引人的风格》,载黄易著《迷失的永恒》,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1991。
(3) 陶东风:《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由“玄幻小说”引发的一点联想》,《当代文坛》2006年第5期。
(4) 彭懿:《世界幻想儿童文学导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98,第62页。
(5) 汤哲声、陶春军:《“青春写作”的玄幻小说》,《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6) 陈华明:《消费社会中的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7) 黄孝阳:《漫谈中国玄幻》,载黄孝阳主编《2006中国玄幻小说年选》前言,花城出版社,2006。
(8)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载《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第186页。
(9)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载《中国小说史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第257页。
(10) 徐可桢:《还珠楼主论》,https://m.douban.com/note/62750359/,发布日期:2010年3月9日。
(11) 高冰峰:《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前世今生——浅论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发展与现状》,《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第56页。
(12) 摘自网络,出处不详。
(13) 刘半农:《中国之下等小说》,鲍晶编《刘半农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第173页。
(14) 烹小鲜:《今何在:IP热是文化产业对好故事的渴望》,http://sanwen.net/a/bxjpqbo.html,发布日期:2016年5月28日。
(15) 袁国宝:《互联网+IP如何深度挖掘IP价值》,《互联网经济》2016年第8期。
(16) 南帆:《文学批评拿什么对“网络文学+”发声?》,《文艺报》2016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