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两河流域服饰
两河流域文明也被称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泛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区气候干旱缺水,因此当地人公元前6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逐渐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同时周边众多城市兴起,逐渐形成了最初的农业社会体系(图1-5)。
图1-5 古代两河流域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了交汇、入侵、融合的过程。比如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这些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先经历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古提王朝,新苏美尔时期的拉格什第二王朝,乌鲁克和乌尔第三王朝,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了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消逝。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相继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了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各个民族是受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肥沃土壤滋润的民族。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基本由沙漠、山峦和大海环绕而成,其西边是叙利亚沙漠,北部是土耳其的托罗斯山脉,东部是伊朗的扎格罗斯山脉,南边濒临波斯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分别发源于叙利亚东部和土耳其北部的山脉和高地,随后几乎平行地向南流入波斯湾,沿两岸形成的冲积平原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今天的巴格达为界,可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即北部的亚述和南部的巴比伦尼亚。划为亚述的北部地形为高地,自然资源和降雨相对丰富。以这里为中心,在公元前1600年产生了名为亚述的军事帝国。而划为南方的巴比伦尼亚地形为低地,缺乏石头、木材、金属之类的材料。此地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当地人们通过灌溉进行农业生产,丰收的农产品使城市得以发展。此地区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形成了苏美尔文明,其中包括初期的乌鲁克城市文明、早王朝时期和阿卡德帝国。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苏美尔文明一度衰落,南方后来兴起的巴比伦继承了苏美尔的文明,并成为该地区的中心城市。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地理特点,石材非常缺乏,因此现存能在石雕上看到的服饰方面的资料远比古希腊时期少得多。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社会中以发达的畜牧、农业著称。因此食品、服饰品、家畜等在当时都属于贵重财产,这些东西的所有权由以男人为主的男权社会来掌握和控制。女性从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因而逐渐清晰,女人的容貌越来越成为体现女性价值的重要条件和标准。
这个地区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毛织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地中海诸国间的贸易交流也是从毛织物的买卖开始的。随着贸易交流的发展,从埃及传入的麻、从印度传入的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中国丝绸,都丰富了欧洲的服饰材料。
一、苏美尔服饰
图1-6 苏美尔初期壁画(公元前2600年左右)
苏美尔文明是目前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的文明,是当今人类早期产生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南部。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距今6000年前,在距今约4000年前结束,被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苏美尔人服装的最大特点就是男女同制同形。“卡吾拉凯斯”(Kaunakes)是古代苏美尔人所穿的一种典型服装(图1-6)。当时,苏美尔人用一种被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或缠一周,或缠几周,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因此,这种服饰就使用这种衣料的名字来命名,都叫卡吾拉凯斯。这种特殊的衣料今天已无实物可考,只能从考古出土的雕刻中分析大致结构。这种服饰上有非常明显的“流苏”样的装饰,目前史学界对这种流苏结构的分析存在分歧。有的观点认为这种流苏结构是在毛织物或皮革的表面固定上呈束状的毛线;有的观点则认为这种衣料是一种类似于仿羊皮(毛)外观的布料;也有的观点认为那些流苏状的装饰就是羊皮上的毛。如图1-7所示,这种明显的穗状装饰就是苏美尔服饰显著的特征。这种带流苏的裹身圆式裙衣的款式也有所不同,有的下垂至小腿并在后背左侧相交,用几个扣结固定。另外,裙衣上的穗状垂片也长短不一,有的又宽又长,有的则很窄。这种衣饰对后世时装中的“流苏式”装饰有一定影响。
图1-7 在马里的伊什塔尔神庙出土的石像(公元前2600年左右)
苏美尔的男子服装最常见的式样是腰布形式的服装。这种腰布式服装基本是用三角形织物绕身包缠,在腰间扎紧并在身体上形成参差不齐、错落相间的层次。这种缠腰布式样的服饰被称为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而苏美尔时期的罗印·克罗斯大多使用特殊的卡吾拉凯斯衣料来制作。苏美尔的女子服饰也多用卡吾拉凯斯衣料来制作,款式与男性服饰大体相同,一般以带袖的长款全身衣为主,面料多为亚麻和羊毛。这种女性服饰也可视作为一种裙装,名为“罗布”(Robe)。从苏萨出土的公元前4000年的亚麻碎布分析,当时的纺织水平甚至超过了现代技术。
二、巴比伦服饰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距今5000年前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个平原上出现了西方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颁布了第一部法典,同时也出现了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目前,在两河流域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古巴比伦文明现已消失,但其在很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很多还留存至今。
这个时期的男子服饰与苏美尔人的卡吾拉凯斯不同,古巴比伦人的服装是用一种边缘镶有装饰的长方形布来包裹缠绕身体。这种服饰的穿着方式是先将长方形的布在身体上缠绕包裹,再将布包裹住左肩并垂下,右肩则裸露在外面(图1-8)。这个时期的男子还经常使用头巾或者一种镶有毛皮边缘的卷边帽子。女子的服饰则是穿着带有卡吾拉凯斯的装饰长袍,也是与男人一样几乎露出右肩的穿着方式。
图1-8 巴比伦的卡吾拉凯斯
公元前1792年,巴比伦尼亚成为巴比伦第一王朝的首都。这个时期的男子服饰最常见的形式是将带有边缘装饰的卡吾拉凯斯成螺旋状缠绕在身体上。另外,男子还经常用带有卡吾拉凯斯装饰的卷衣搭在肩膀上来使用,脖子上还经常用金属制的颈饰来加以装饰。女子的服饰在巴比伦后期,基本上为身长较长的丘尼克(Tunic)和披肩。丘尼克的袖子非常合体,将胳膊的肘部以上部分完全包裹住,衣服的下摆上有卡吾拉凯斯装饰的荷叶边,上半身会使用非常大的披肩缠绕在腰上并用腰带固定。
三、亚述服饰
亚述(Assyria)也是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国家。公元前8世纪末,亚述逐步强大,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玛代王国、巴比伦尼亚、埃兰和古埃及等地,设都于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苏尔附近)。亚述人在两河流域古代历史上频繁活动的时间前后约有2000年,后来亚述人失去了霸主地位,不再有独立的国家了。在两河文明的几千年历史上,亚述可以说是历史延续最完整的国家。历史学家掌握有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到前605年连续的亚述国王名单。虽然1000多年之间,亚述有时强大,有时衰落或沦为他国的属地,但作为独立的国家和相对独立地区的亚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公元前900年前后,亚述国家突然空前强大,成为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然后于公元前605年最终灭亡,而亚述国家也随之消失。但亚述民族仍然顽强地在其祖居地生活至今,当今的亚述人是信奉各东方礼教会的基督徒,讲现代阿拉米语。亚述历史上国王大都好战,带领着军队远征到很远的地方。在文化方面主要沿袭了巴比伦的文化特点,同时新王国时代受到埃及文化的影响。
亚述人服饰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致而精美的边饰。其实这些服装的边饰最初的作用只是为了防止服装边缘破损,但是后来这些边饰却成了重要的装饰手段(图1-9)。亚述人非常重视和讲究这些服装上的边饰,因此就出现了各种不同方式和长度的装饰性边饰。由于亚述民族是北方民族,因此带有合体袖子且长至脚踝的丘尼克,并且配以带有精美边饰卷衣的形式是亚述男子最常见的穿着方式。卷衣的样式和披裹方式因为时代的不同而有差异。从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到萨尔贡二世时期,国王使用的卷衣,以从左肩至腰部呈螺旋状的方式来披挂。亚述·纳西尔·帕二世时期披肩的长度较短,披肩的披挂方式也非常多。亚述人的鞋子是一种类似于凉鞋的可以将脚跟覆盖住的鞋子。亚述人还有专门用来烫头发和胡须的专用的烙铁(卷发器),他们有将头发或胡须烫成螺旋状作为装饰的习惯。亚述女子服饰的样式基本上与男子服饰一样,女子穿的丘尼克比男子的长度略长些,有独特的裁剪而且缠绕方式也非常精心。同时搭配卷衣,佩戴很重的项圈、耳环、手镯,穿着镶着宝石的绿色皮质鞋。
四、波斯服饰(阿契美尼斯王朝)
阿契美尼德帝国(前550年—前330年),又称波斯第一帝国,是波斯首个把领土扩张到大部分中亚和西亚领域的王朝,也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领土东至印度河,西北至小亚细亚半岛、欧洲的巴尔干半岛,西南至埃及。亚述文明没落后,新巴比伦王国逐渐被印度和欧洲语族的波斯人征服。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创建者为阿契美尼斯。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城陷落,居鲁士二世入城,并握住巴比伦守护神马尔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愿意以巴比伦人的身份来统治这个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势力扩至埃及边界。
图1-9 亚述人服饰
参观波斯王朝的各时期的宫殿遗址,能看到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苏萨(Shush)、巴比伦等不同风格的建筑遗迹。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包容性很强,可以很好地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也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文化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也带有这样明显的文化倾向。
由于波斯人生活在东方高原较寒冷的地带,因此其服饰带有北方民族的特点。一般男子的服饰是上身穿丘尼克搭配下身类似于现代裤子的宽松“灯笼裤”。这种灯笼裤一般市民和士兵都可以穿,相对宽松舒适,男子穿着时一般在脚踝处把裤脚塞进短靴中,或者将裤腿卷起来穿着。
波斯的上层阶级为了展示自己的威严,穿着一种带袖子的袍服叫亢迪斯(Candys),这种服装是从米底人的服饰中发展来的(图1-10、图1-11)。亢迪斯的刺绣以及流苏装饰借鉴了亚述人服装的装饰技法,带有飘逸效果的服装款式很像古埃及的卡拉西里斯(Kalasiris)。实际上古埃及的卡拉西里斯也是从波斯人的服饰文化中传入埃及的。国王和上层阶级穿着亢迪斯的时候下身会搭配相对比较合体的紧腿裤。贯头衣形式的服装亢迪斯,在宽松肥大款式的基础上通过腰带的系扎在服装两侧与前中线的部分形成了很多优美的悬垂褶皱,所以这种亢迪斯服装既有贯头穿着方便的特点,也兼具卷衣悬垂褶皱的优美感。国王使用的亢迪斯的色彩是自古以来彰显高贵的紫色。当时用的紫色染料是从地中海采集的紫色贝壳的分泌物中提取出来的。其中来自腓尼基(Phoenicia)的一种叫“推罗紫”的贝类非常有名,这种贝类非常稀有,也非常昂贵,是提炼紫色染料最好的材料。同时波斯人也习惯烫头发和烫胡子。波斯女子服饰的资料流传下来的不多,基本上与男子一样,也穿长裤和宽松的亢迪斯(图1-12)。
图1-10 波斯的亢迪斯(波斯帝国时期浮雕)
图1-11 穿着亢迪斯背弓箭的男子(公元前5世纪初期)
图1-12 波斯王近卫军帝国武士群像局部(波斯波利斯宫殿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