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任务二 财务管理的职能和原则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关于财务管理职能的论述众多,至今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在实践中的观点也就更多。究其原因是出发点不同,例如,有以人为本的视角,有立足于财务活动的视角,有致力于解决财务关系的视角等。本教材采纳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观点,从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所必须进行的财务活动或环节中,提炼出财务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四项基本职能。

(一)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主要指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过去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进行分析。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过去、评价公司现状、预测公司未来、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二)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做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

财务预测的目标主要有:

(1)测算企业投资、筹资各项方案的经济效益,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2)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为编制财务计划服务。

(三)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对合理可行的财务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并做出决定。

在现实中,财务方案有投资方案、筹资方案,还有包含投资和筹资的综合方案。其中长期投资方案的提出大多属于战略性的,往往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财务决策是一种多标准的综合决策和复杂过程,可能既有货币化、可计量的经济标准,又有非货币化、不可计量的非经济标准,因此决策方案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

(四)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是以货币形式协调安排计划期内投资、筹资及财务成果的文件。财务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是指1年以上的计划,公司通常制订为期5年的长期计划,作为实现公司战略的规划。短期计划是指年度的财务预算。

制订财务计划的目的是为财务管理确定具体可量化的目标,为相应的控制与评价提供标准与依据。

上述财务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相互联系,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是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的基础条件,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以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为前提依据。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也称为理财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认识,它符合大量观察结果和事实,虽然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正确,但它是设置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的基础,并可为解决非常规财务问题提供指引。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一定的财务管理的假设基础上,为常规和非常规财务工作的开展、对财务管理职能的履行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对于如何概括理财原则,人们的认识不完全相同。本教材采纳具代表性的道格拉斯· R.爱默瑞和约翰·D.芬尼特的观点,分3大类共12条进行概括,并将财务管理的假设作为原则适用的基础和条件一并介绍。那么,在应用原则前,首先应该根据财务管理的环境判定其假设是否成立,在成立的情况下合理运用相应的原则,有助于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

(一)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

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是对资本市场中人的行为规律的基本认识。

1.自利行为原则

该原则依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判定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人们会选择对自己经济利益最大的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该原则的前提是“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说明经济利益并非唯一重要的参考依据,只有当前提得到满足时,自利行为才会充分展现出来。而自利行为原则中的“选择对自己经济利益最大的行动”隐含着以下三个信息:

(1)存在“选择”往往代表着行动方案不唯一。那么,对行动方案的挖掘与创新就变得很重要。

(2)经济利益最大代表着行动方案的评判标准是货币性、可量化的收益。那么,对每个行动方案的收益进行准确预测就很关键。

(3)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方案就是放弃了其他方案所带来的收益。那么,机会成本在一些决策当中就不可忽略。例如,设备更新决策中继续使用旧设备的方案,在计算其收益时要将旧设备卖出的收益作为机会成本计算,否则就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该原则除了在机会成本方面的应用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把企业看成是各种自利的人的集合。例如,公司作为独立法人,拥有一定数量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他们的自利行为会使情况变得复杂;而个人独资企业因为只有业主一人,企业的行为相对明确和统一。但是,企业势必还会涉及如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员工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因自利行为而形成相互依赖又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协调利益关系就需要通过“契约”来实现。所以,委托——代理理论是以自利行为原则为基础的,在处理委托——代理问题时就可以从自利行为产生的前提和利益驱动两个方面切入。

2.双方交易原则

该原则是指每一项交易都至少存在买卖双方,他们在智慧、勤奋和创新等方面势均力敌,且都根据自利原则进行决策。那么,双方在决策时要正确预见对方的反应。

该原则的深层含义是:在双方自利行为的驱动下交易若能达成,除了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以外,还有双方在为对方利益考虑情况下的博弈,而非单纯地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应用该原则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交易之前,要充分获取信息,以免因信息不完全以致决策失误,进而影响收益。

(2)在交易谈判时,除了在保证一定收益的情况下促成交易,还要观察与分析对方的反应,对违反自利原则的异常行为有所警觉。因为,在一场单纯交易中的买卖双方,往往是竞争而非合作的关系,卖方因高(低)价卖出而获益(受损)正是买方因高(低)价买入而受损(获益),所得与所失相等,双方总收益为零,即“零和博弈”。若对方让利较多,则要考虑交易是否存在较大风险等。

(3)充分考虑税收的影响。这是因为政府因税收成为交易的第三方,从交易中收取税金,使得一些交易表现为“非零和博弈”。所谓“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即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损失的大小相等,博弈双方可能通过合作达成“双赢”。例如,通过利息的税前扣除等合理避税,那么减少政府的税收会使交易双方均受益。

3.信号传递原则

该原则是指行动可以传递信息,并且比公司的声明更有说服力。

该原则是自利行为原则的延伸,应用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它要求决策者根据公司的行为判断其未来的收益状况。例如,经常大量配股的公司自身的现金产生的能力可能较差;大量购买国库券的公司可能缺少净现值为正数的投资机会;内部持股人出售股份,常常是公司盈利能力恶化的重要信号。

(2)它要求公司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行动方案本身,还要考虑该项行动可能给人们传达的信息。也就是交易的信息效应。例如,当把一件商品的价格降至难以置信的程度时,人们就会认为它的质量不好,它本来就不值钱。又如,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从简陋的办公室迁入豪华的写字楼,会向客户传达收费高、服务质量高、值得信赖的信息。那么,在决定降价或迁址时,不仅要考虑决策本身的收益与成本,还要考虑信息传递效应可能导致的收益与成本。

4.引导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因理解力、成本或者信息受限而无法找到最优方案的情况下,寻找一个可以信赖的榜样作为自己的引导。

在因理解力、成本或者信息受限而无法找到最优方案的情况下,不要继续坚持采用正式的决策分析程序,包括收集信息、建立备选方案、采用模型评价方案等,而是有策略地模仿成功榜样或者是大多数人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不一定会帮你找到最好的方案,却常常可以使你避免采取最差的行动。它是一个次优化的标准,其最好的结果是得出近似最好的结论。具体而言,该原则可以重点应用在以下两个概念上:

(1)行业标准。例如,关于资本结构的选择问题,理论尚不能提供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实用性模型,通过观察本行业标杆企业的资本结构或者多数企业的资本结构并适当调整,就成了资本结构决策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2)免费跟庄(搭便车)。模仿者利用现有领头人的经验,通过模仿节约信息处理成本等。它与“行业标准”的区别在于参考行业标准往往是正面的行为,是被社会普遍认同甚至鼓励的;而“免费跟庄”则可能存在着侵害他人权利的负面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与道德的风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就是在知识产权领域上保护领头人的法律,强制追随者向领头人付费,以避免免费跟庄问题的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领头人也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进行错误引导,造成模仿者损失。例如,“庄家”恶意炒作,损害小股民的利益。因此,各国的证券监管机构都禁止操纵股价的恶意炒作,以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性。

(二)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

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是对增加企业财富规律的基本认识。

1.有价值的创意原则

该原则是指新创意能获得额外的报酬。

竞争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和成本领先两方面。产品差异划分为垂直差异化和水平差异化。其中,垂直差异化是指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水平差异化是指生产出与竞争对手具有不同特性的产品。它们都需要通过有价值的创意来创造和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如果其产品溢价超过了差异化的附加成本,企业就能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而成本领先地位也要通过不懈的管理与创新才能获取或巩固。所以,该原则主要可以应用在以下两个领域:

(1)直接投资项目。重复过去的投资项目或者别人的已有做法,最多只能取得平均的报酬率,维持而不是增加股东财富。但是有价值的创意迟早被别人效仿,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维持产品的差异化,进而营造更多的短期优势,最终不断增加股东财富。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流程等才能得到改进,进而保持成本的短期优势,最终不断增加股东财富。

(2)经营和销售活动。例如,连锁经营方式的创意使麦当劳的投资人变得非常富有。

2.比较优势原则

该原则是指专长能创造价值。

该原则的依据是分工理论。让每一个人去做最适合他做的工作,让每一个企业生产最适合它生产的产品,社会的经济效率才会提高。想要在市场上赚钱,必须发挥专长,没有比较优势的人,很难取得超出平均水平的收入;没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很难增加股东财富。因此,该原则要求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比较优势上,而不是日常运行上。具体有以下两种应用:

(1)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即每个人都去做能做得最好的事情,每项工作都找到最称职的人,就会产生经济效益。企业在日常运行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即可,而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上更要明确自己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利用。

(2)优势互补。一方有某种优势,如独特的生产技术,另一方有其他优势,如杰出的销售网络,两者结合,就会形成新的优势。

3.期权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估值时要考虑“不附带义务的权利”的经济价值。

广义的期权不限于金融合约,它包括所有不附带义务的权利。许多资产都存在隐含的期权。例如,一个企业可以决定某项资产出售或者不出售,这种选择权是广泛存在的。又如,一个投资项目,原本预期会有正的净现值,在采纳实施后发现难以达到预期,决策人就会决定下马或修改方案,使损失降到最低。这种后续的选择权会增加项目的净现值,故而在评价项目时就应该考虑到后续选择权是否存在以及它的价值有多大。有时一项资产附带的期权比该资产本身更有价值。

所以,该原则要求决策者无论在获取、持有还是处置资产时,都要考虑资产的“期权”,并充分地利用它。

4.净增效益原则

该原则是指财务决策建立在净增效益的基础上,一项决策的价值取决于它和替代方案相比所增加的净收益。

在财务决策中,净收益通常用现金流量净额表示,净收益的增加额指的就是依存于特定方案而增加的现金流入增量与现金流出增量的差额。一项决策的优劣,是与其他可替代方案(包括维持现状而不采取行动)相比而言的,若所选方案和替代方案相比增加了净收益,那么这个决策就是好的决策。所以,从决策的角度,该原则常被应用于以下两个领域:

(1)差额分析法。即在分析投资方案时只分析它们有区别的部分,而省略其相同的部分。看似简化的方法,却需要周密地考察各方案对企业现金流量的所有影响。例如,一项新产品投产的决策引起的现金流量,不仅包括新设备投资,还包括动用企业现有非货币资源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还包括需要追加的营运资本;不仅包括新产品的销售收入,还包括对现有产品销售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不仅包括产品直接引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还包括对公司税负的影响。

(2)沉没成本。即已经发生、不会被以后的决策改变的成本。它与未来的决策无关,需要在分析决策方案时将其排除。例如,一项设备更新决策,旧设备的购置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它与决策无关,亦不会影响现金流量。

(三)有关现金交易的原则

1.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该原则是指风险和报酬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关系,投资人必须对报酬和风险做出权衡,为追求较高报酬而承担较大风险,或者为减少风险而接受较低的报酬。

所谓“权衡关系”,是指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必然伴随巨大风险,风险小的投资机会必然只有较低的收益。这是人们的自利行为原则、风险反感及竞争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人们在除了报酬不同,其他一切条件(包括风险)相同的若干投资机会中,会依据自利行为原则选择报酬较高的投资机会;在除了风险不同,其他一切条件(包括报酬)相同的若干投资机会中,会依据风险反感选择风险较小的投资机会;若存在低风险的同时可获得高报酬的投资机会,这必定吸引人们迅速跟进,竞争会使报酬率降至与风险相当的水平,所以不要奢望在低风险的同时获得高的报酬。

该原则要求决策者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做出权衡。有的偏好高报酬,那么就要承担高风险;有的偏好低风险,那么就要接受低报酬。但一定要注意考察风险与报酬是否对等,不要去冒没有价值的风险。

2.投资分散化原则

该原则是指不要把全部的财富投资于一个项目,而要分散投资。

该原则的理论依据是投资组合理论,即若干种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收益是这些股票收益的加权平均数,但其风险要小于这些股票的加权平均风险,所以投资组合能降低风险。该原则不仅适用于证券投资,也适用于其他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贯彻该原则以降低风险的程度与投资组合间各项目的相关程度有关:相关程度越大,降低风险的程度越小。因此,该原则要求决策者在进行分散化投资时要尽量选择相关性不高的组合投资形式。

3.资本市场有效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资本市场上的证券价格能够同步地、完全地反映全部的可用信息。其中,资本市场是指证券买卖的市场。

资本市场有效程度通过价格吸纳信息的不同分类:价格只反映历史信息的弱式有效资本市场;价格不仅反映历史信息(证券价格、交易量等与证券交易有关的历史信息),还能反映所有公开信息(公司的财务报表、附表、补充信息等公司公布的信息,以及政府和有关机构公布的影响股价的信息),且所有公开信息合规的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价格不仅反映历史的和公开的信息,还能反映内部信息(没有发布的只有内幕人知悉的信息)的强式有效资本市场。

虽然不同程度的资本市场有效性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存在差异,但只要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即资本市场存在理性的投资人、独立的理性偏差或套利交易三者之一时,该原则就会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管理者不能通过改变会计方法提升股票价值。只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达到半强式及以上的程度,通过改变会计方法是无法提高企业价值的。但是在资本市场达不到半强式有效时,股票价格的确存在偏离企业价值的可能性。此时,投资者要保持警惕,远离报告不合规或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股票;管理者通过用资产交换、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或提供虚假报告操纵股价的做法在技术上是行不通的,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2)管理者不能通过金融投机获利。实业企业相较于金融机构属于金融产品的“业余投资者”,因为根据公开信息正确预测未来利率和汇率等金融事件是对金融市场精通的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实业企业的比较优势是通过专利权、专有技术、良好的信誉、较大的市场份额等从某些直接投资中获利,而非通过金融投机获利。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实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角色主要是筹资者,并非投资者。所以,当实业企业从事利率和外汇期货等交易时,要时刻谨记其正当目的是套期保值,降低金融风险;要时刻警惕将金融交易转变为金融投机行为,以免获利不成反遭损失。

(3)关注自己企业的股价是有益的。资本市场是企业的一面镜子,又是企业行为的校正器。只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达到半强式及以上的程度,股价就可以反映企业状况和财务决策的优劣。例如,公司公布的一项收购计划或投资计划,市场做出明显的负面反映,大多数情况表明该计划不是好主意,公司应当慎重考虑是否继续实施该计划。所以,当股票价格下降,市场对公司的评价降低时,管理者应分析公司的行为是否出了问题并设法改进。同时,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股票价格获知公司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并通过资本市场建立抑或解除代理关系。

4.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进行财务计量时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是财务管理假设之一。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的依据是货币投入生产经营过程后,其金额会随着时间持续不断地增长,这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经济现象。该原则主要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现值”的概念。它是指运用恰当的折现率把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基准时点的价值,用以反映投资的内在价值。基准时点是指进行价值评估及决策分析的时间点。折现率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和最低报酬率。所以,该原则有助于正确地进行价值评估和长期投资决策。

(2)“早收晚付”的观点。商业信用得以广泛应用,是销售方为促使交易达成提供给购买方一种在付款期内不付利息的低成本的筹资渠道。由于货币不仅可以用于消费支付,还可以用于投资获利,所以购买方更愿意通过晚付而延长对货币的持有期,他们一般会在付款期的最后一天才付款;而销售方则更愿意早收,并为此做出权衡。

复习与思考:

1.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2.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中有哪些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