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研究述评
近年来,弹性城市或城市弹性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既有的研究成果在分析模型、研究主题和评价体系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就本研究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城市弹性的概念和内涵方面,相关学者从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城市学、规划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城市弹性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为厘清相关概念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起点;二是在城市弹性分析模型方面,从最初的“杯球”模型到最近的稳定性景观模型,城市弹性的分析深度进一步加深,对应的城市弹性测度模型也在逐步发展;三是在城市弹性研究主题方面,学者们从城市经济系统、城市工程系统、城市社会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对城市弹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四大研究领域;四是在城市弹性评价体系方面,学者们借鉴弹性评价方法尝试对城市弹性进行量化,形成了阈值法、指标法和实验法等方法。总之,既有的研究在城市弹性理论与实践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虽然城市弹性理念逐步深入城市发展与区域管理领域,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研究体系。在理论上,学者们多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重点分析了单一突发事件对城市系统的影响,对城市弹性预警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就我国而言,目前尚处于对国外弹性城市理念的引入和消化阶段,尚未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
第二,虽然众多学者尝试构建城市弹性测度体系,但多限于理论探讨,评价指标尚未达成共识,城市弹性的衡量与测验还未取得重大突破,其实证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蔡建明等,2012)。更直接地说,相关研究定性层面多而定量层面少,有关城市弹性的量化研究迫在眉睫。在新城镇化建设转型背景下,将城市行政辖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弹性测度体系,实时掌握城市弹性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规律,形成城市弹性预警机制,有助于实现我国城市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虽然众多学者对城市弹性进行了个案研究,但其研究尺度范围过窄,时空尺度的研究相对薄弱。具体而言,在研究尺度上,有从城市层面向区域、城市群、社区、家庭及个人等层面扩展的趋势;在研究地域上,有从少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拓展的趋势(蔡建明等,2012);但城市弹性时空演变方面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引入ArcGIS、GeoDa等空间技术分析手段,运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的时空演变成为本研究的可能。换言之,从区域发展角度检验城市弹性及其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可为城市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