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编 精华录1~120小节

1.火神、水仙之分

中医火神、水仙二派,实际乃两种投药倾向,与家传、师授、地理环境有关,非守株待兔一方万人不会改变,仍在辨证施治前提下运用药物,得到社会推许,保持了一定的传化观。

火神医家思想体系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四逆汤、大乌头煎,演绎于王好古正阳散、火焰散、霹雳散,喜开附子、乌头、天雄、硫黄、吴茱萸、荜澄茄、肉桂,和薛立斋、汪机、孙一奎、张景岳益气、温补欣赏人参、熟地黄、鹿角胶本质有别,不属该派范围。临床所遣以黑色附子、乌头为主,把桂枝改为肉桂,提升助火壮命的功力,指出桂枝之心不含这一疗能。近代常言陈伯坛、萧琢如、刘民叔(或祝味菊)、吴佩衡“四大附子”,就是重用附子、乌头、天雄的人物,附子止痛不如乌头,回阳驱寒却独占鳌首,将其列归第一。老朽经验:若心力衰竭、汗出虚脱、阴盛阳竭、命门火衰,每剂给予30~90克,水煎二小时,加肉桂5~10克,干姜10~15克,甘草15~20克。腿足水肿加葶苈子15~30克,茯苓20~50克,能大展宏图,获得良效。

①克:为便于当代临床家阅读、参考、仿用,本书记载清末、民国、建国初处方,原始计量单位两、钱、分均换算为克。一斤十六两,一两十钱,一钱十分;一斤等于500克,一两等于31.25克,一钱等于3.125克,一分等于0.3125克。取其约量,书中30克原始剂量约为一两,10克原始剂量约为三钱,1克原始剂量约为三分。《伤寒论》《金匮要略》古方剂量换算,依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清代汪昂《汤头歌诀》:“大约古用一两,今用一钱足矣。”古一两折合今一钱。以此类推,照例换算。

水仙派从朱丹溪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开始,主张滋水养阴,同火神派“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相反,倡导“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吴中叶天士、薛生白、缪宜亭,其继承者吴鞠通、王孟英均受此影响,张锡纯嗜好石膏、白芍、山药、知母,高僧奎元善投生地黄、山茱萸、麦冬、石斛、玄参、天花粉、何首乌,为囊中必备,形成又一特色。对茯苓、黄连清热泻火不太崇拜,厌他性燥伤阴反可化火,伐生生之气,津液被耗,易蒙损害。

上述双向系统,属人、邪分理疗法,主要保护人身,目的求得“正生病却”,不应以偏颇视之。火神派门庭狭窄,奉行者少;水仙派对温病、流行性热证治途广阔,占不小优势,故风风火火闯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