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牙齿矫正相关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有关正常的认识
大家如果有在口腔医院就诊的经历,都会发现这个生僻字“”。从这个字的组成来看简单来说就是上、下颌牙齿合在一起的状态。它是口腔医学中特有的一个字,是指在神经肌肉控制下,上、下颌牙齿接触的现象。
人总共有两副天然的牙齿,一副是乳牙列,一副是恒牙列。乳牙也就是从出生到儿童时期的牙齿,这些牙齿会脱落,总共有20颗。通常6岁左右会长出“六龄牙”,预示着恒牙要陆续长出来了,有些会替换掉原来的乳牙,有些是在原来没有乳牙的位置上长出来的,总共有32颗。上、下颌左右两侧最后一颗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智齿,大多是在成年之后才会长出来,也有人不能完全长出,所以成人的牙齿数量从28到32颗不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咀嚼食物的精细化,颌骨在减小,牙齿数量也需要相应地减少。所以,现在强调的是牙齿数量与颌骨量相匹配,而不是单纯强调牙齿的应有数量。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咬合是不是正常,其实不需要掌握专业的口腔医学知识,我们也可以对自己的有所判断。
在绝对理想状态下,正常就是32颗牙齿齐全,牙齿的形态、大小正常,排列整齐;上前牙略微盖住下前牙;牙齿之间的接触正常,上、下牙弓的宽度合适,形态和长度合理;上、下颌牙齿中线对齐;一个上颌牙齿对应两个下颌牙齿,后牙上、下颌牙齿之间都有接触,尖窝相对;可以很好地行使咀嚼功能,咬合接触没有肌肉的疼痛不适感。
上一个问题所述的那种是一种很理想的状态,但这并不代表牙齿没有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就需要治疗。首先,正如前面所表述,从进化和遗传学角度,现如今不再强调正常应有32颗牙齿,而是强调牙齿的数量应与颌骨大小匹配,所以正畸治疗过程中会通过拔除不同数量的牙来达到排齐牙齿等目的。此外,当有轻微的牙或牙弓轮廓大小、形态、位置异常,但是对功能和美观没有大的妨碍,也属于正常范围。这些正常范围内的个别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为个别正常。
正畸治疗的目标是个别正常。它是牙齿美观的基础,也是正常口颌系统、牙周健康、功能稳定的基础。排齐牙齿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牙齿、颌骨和颜面的协调,这样美观和健康才可以兼顾。
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颞下颌关节位于耳前区,是颌面部唯一的联动关节,它区别于其他关节的突出特点是与咬合关系十分密切,其主要作用之一是支持咀嚼运动,而咀嚼运动主要受到牙齿咬合的影响,因此颞下颌关节需要与相互协调。
如同皮肤可以感知温度等感受一样,牙齿也有感受器,可以感受到触压觉、痛觉等刺激,这些刺激通过一定的传导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枢发出相应的指令来调节咀嚼肌的收缩,从而产生相应的力或运动。一般认为咀嚼肌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当异常时,咀嚼肌的运动也会相应调整,以满足特定条件下咀嚼食物的功能。但是,如果异常额外增加了肌肉的负荷,也会导致肌肉疲劳,甚至疼痛。
牙齿最重要的功能活动是咀嚼。在咀嚼过程中,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等各组织结构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功能协调关系。下颌位置的维持、协调等都包含着神经反馈活动,因此作为口颌系统的一部分与中枢神经系统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