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超声检测
一、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诊断标准:用流速指标测定,E峰峰值流速、A峰峰值流速及其比值E/A≥1为正常,<1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二、脏器出血的超声监测
据B超观察,发现不同出血时期的回声表现不同。新鲜出血时为均质型,血液凝固时为低回声团块,后期血块破碎,回声为低回声或中等回声的点片状或斑点状。
闭合性腹部损伤,即钝性腹部损伤(blunt abdominal trauma,BAT)是当前急诊医学最常见原因之一,能否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超声作为急诊科首选检查之一,以其检查快速、无创,可在床旁进行,并直观显示腹腔内脏器重要解剖结构及功能,鉴别病理状态等优点,能够为急诊医生提供重要信息。腹部脏器损伤的超声表现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损伤的患者以破裂处疼痛最为明显,超声表现为受损脏器肿大,包膜不完整,实质内如有新鲜出血时回声增强,出血较久后则表现为实质内低及混合性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空腔脏器的损伤超声检查很难确切定位,但可以显示较丰富的间接征象,如膈下游离气体,受损脏器所在部位附近出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等,超过24小时后破裂的肠管周围有大网膜包裹的包块存在。而膀胱破裂主要表现为膀胱壁连续中断,各层组织回声模糊,膀胱周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偶可见膀胱内血凝块回声。BAT患者中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腔内积血,出血量较少时应重点观察肝肾间隙、脾肾间隙,出血量较多时则可在肠间隙出现游离性液性暗区。而超声检查也随出血量的增加,评估准确率也越高,这是因为不等量的腹腔内出血在超声上的表现不同,具备一定特征:少量出血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宫旁附件区杂乱回声团块,以低弱回声为主,子宫后方积液厚度小于3cm,中等出血量表现为盆腔子宫直肠隙窝较广泛1~5cm液性暗区,可有血凝块的杂乱回声。大量出血表现为子宫轻度增大,宫内膜回声杂乱,腹腔广泛游离5cm以上液性暗区,分布于盆腹腔,肝、脾、肾间隙,肠间隙。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超声监测可根据肝癌破裂部位不同,超声声像图特点分为以下三型:
1.完全破裂型 癌位于肝脏表面,肝包膜连续性中断(超声较不容易发现破裂口),可显示裂口处一段肝包膜毛糙,与周围凝血组织相连呈强回声,伴有肝实质内不规则液性或低回声区,腹腔内往往可见片状液性暗区。
2.中央破裂型 癌结节未突破周边正常肝组织,此时破裂出血积于肝实质内,张力增高,出血周边可沿胆管及门静脉分支渗透,表现为肝实质内不规则形态的液性暗区内见点状强回声或低回声区。
3.包膜下破裂型 肝癌结节浸润至肝包膜下而未突破肝包膜,此时发生破裂,出血位于肝包膜下,受肝包膜限制挤压,出血呈弧形或梭形液性暗区,内见点状强回声。
三、超声内镜诊治
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的形态,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主要检查食道、胃、肠道,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内镜检查的应用开辟了临床诊断治疗的新领域。尤其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起源、侵犯深度及病变性质作出初步判断,并能鉴别消化道壁内病变和壁外压迫,对病变的诊治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应用范围将EUS分为超声胃镜、超声结肠镜和超声腹腔镜。按扫描方式将EUS分为线阵式超声内镜和扇形扫描超声内镜。按探头运动方式将EUS分为电子触发式和机械旋转式。按机械结构将EUS分为纤维超声内镜、电子超声内镜、多普勒超声内镜及经内镜的超声微探头等。
多普勒超声内镜兼具超声内镜和多普勒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ECDUS)是目前较新而又实用的系统,它能显示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流方向。ECDUS常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能清楚显示静脉的血流,引导硬化剂注射治疗,预测硬化治疗后静脉曲张的复发。还用于观察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血流情况,鉴别隆起性病变的性质。ECDUS不仅能清楚显示胰腺及胰腺肿瘤,而且在胰腺癌的血管浸润特别是门静脉的完全闭塞和高度狭窄、动脉鞘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微型超声探头可通过消化内镜活检孔道导入,工作频率一般为7.5~30MHz。采用20MHz的高频率,可清楚显示食管曲张静脉,还用于硬皮病、食管炎等疾病的诊断。胆管内微型超声探头可用于胆管肿瘤范围及浸润深度的测量,了解肝门部肿瘤是否侵犯胆管,评价胆管癌放疗和化疗的效果;测量胆管壁厚度,明确胆管梗阻的病因。胰管内微型超声探头可对整个胰腺进行检查,能用于术中胰腺肿瘤的定位,尤其有助于对术中触诊或术中超声难以定位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微型超声探头其工作方式为旋转式扫描,不能引导实时穿刺,通常需要与双腔道内镜配合才能完成检查,具有易到位、检查时不影响消化管道自然结构和能够通过狭窄腔道等优点。
(1)判断消化系统肿瘤侵犯深度。
(2)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
(3)消化系统肿瘤的复发和放、化疗疗效的评价。
(4)真、假性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鉴别。
(5)判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和性质。
(6)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和栓塞治疗的效果。
(7)显示纵隔病变。
(8)判断消化性溃疡的病变深度和愈合质量。
(9)判断十二指肠壶腹肿瘤。
(10)中下段胆总管疾病的诊断。
(11)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
(12)显示贲门病变。
(13)失弛缓症和炎症性肠病等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