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证监会刘主席答记者问》的学习体会与评析
2016年3月12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笔者认真进行了有关研究,下文就刘主席的回答进行解读和思考。
一、如何理解多层次资本市场与注册制改革的关系
2013年11月12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资本市场的描述主要包括: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刘主席着重强调这几项改革不是孤立的、是相互递进的关系,只有多层次资本市场搞好了,才能为注册制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看到这里可以明白为什么十三五规划草案中关于“创造条件实施股票的注册制”的表述,这里的条件指的就是搞好多层次资本市场。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精神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号),明确要建立不同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只有搞好新三板市场,才能推行A股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经过过去两年的发展,新三板已经有近6000家企业挂牌,成效还是很明显的,但是整个新三板市场只是搭了一个架子,目前的新三板市场具备一些展示功能、少量定价和融资功能,交易功能几乎缺失,新三板离“搞好”还有很大的距离。新三板作为注册制的试验田,必将为A股的注册制改革提供经验,新三板在企业准入门槛方面已经做了很有益的尝试,接下来新三板将通过建立内部分层的能上能下机制以及严格的退市摘牌制度,为A股未来的退市机制、新三板的转板机制打下基础,这样就能实现国务院(国发[2013]49号)文件所要求的“建立不同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我们可以期待,接下来两年新三板的改革将会按预期目标推进。
二、如何理解刘主席说的“注册制改革是不可以单兵突进的”
注册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不可能单兵突进的,应该是在建立严刑峻法的基础上,借助严格处罚造假上市、加大退市力度、强有力的赔偿制度、审核权下放以及深入的投资者教育等综合性保障措施,才能推行注册制改革。刘主席说:“这些技术准备工作,也就是说配套的规章制度,研究论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如何理解在注册制改革之前“核准制的改良”
刘主席说:“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都将实时秉承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理念,对发行人披露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真实性审查”。在注册制改革之前,我们可以推断监管部门将在“核准制”的框架下做出以下改良措施:如引入保荐机构对欺诈上市的先行赔付制度,把审核权下放到两个交易所以及设立战略新兴板等。在核准制下,战略新兴板将使用四套并行的标准,发行人只要符合其中的一套标准,即可在战略新兴板上市。战略新兴板的准入标准并不特别强调发行人的过去的盈利水平,这将为未来注册制的改革提供经验。我们可以期待,战略新兴板将会预期推出。
四、为什么这次不提“新三板转板试点”
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号)明确指出:“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尽管有政策预期,但是笔者认为目前还没有到新三板转板试点的推出时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新三板分层方案还未实施,新三板的退市摘牌机制还未建立,新三板的功能还没完善,A股的核准制改良还未完成。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前,盲目推行新三板转板试点,将会发生监管套利的行为,不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不利于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
(本文于2016年3月14日被中证网、凤凰财经网、新浪财经网、东方财富网、和讯网、今日头条等转载)
>>> 可扫描二维码,参与本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