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要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关系,就需要从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变革入手,阐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社会历史意义,阐释它如何引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了“富起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革命走出了屡战屡败的困境,拨云见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同样,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引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改革开放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目标,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大做出了重要的历史判断。这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从“富起来”走进了“强起来”的新阶段,中国社会全面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对中国现实做出的重要判断,是对我国发展方位的准确定位。那么在新时代,在中国“强起来”的现代化建设中,还需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应该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我国的社会历史方位?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这些根本的问题上,还是容易产生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全方位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淡化了,对于他们来说,它就像一个“不在家”的上帝,作为观念的“悬设”,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指导意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关系的核心和关键。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强起来”就有了内在灵魂和理论保障。
[1]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