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以文化安全为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当代大学生宗教观的现状调研

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宗教观现状,课题组采用了实证调研的方法,选取了四所高校,即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抽样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1份,问卷有效率为95.1%。

调研对象中,男女生比例基本一致,男生355人,占46.6%,女生406人,占53.4%;专业覆盖面较广,文史类284人,占37.3%,理工类374人,占49.1%,艺体类103人,占13.5%;生源地涵盖了中、东、西部城镇和农村,其中来自中部农村282人,占37.1%,中部城镇220人,占28.9%,西部城镇61人,占8%,西部农村47人,占6.2%,东部城镇103人,占13.5%,东部农村48人,占6.3%;汉族682人,占89.6%,少数民族79人,占10.4%;党员45人,入党积极分子173人,团员515人,群众28人,分别占5.9%,22.7%,67.7%,3.7%。

问卷共设计了34道题,分为四个内容板块。1~7题为基本信息类,了解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民族、政治面貌等信息。8~16题为宗教认知类,涉及宗教与科学、宗教与邪教、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的未来走向、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无矛盾等,以便分析调查对象对宗教的一般性认知情况。17~31题为宗教态度类,涉及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对宗教活动的态度、对他人信教的态度、对校园传教的态度等,用于分析和把握调查对象对宗教的情感和态度。32~34题为宗教政策类,用于考察调查对象的宗教政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