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典型案例研究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7·19”特大水灾回顾

(一)水灾概述

2016年的天气显得格外不寻常。从南到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搅动了大半个中国,全国各地极端天气频繁发生。7月19日0时至21日8时,河北省出现了自“63·8”特大暴雨以来的最强暴雨天气,全省平均降雨量为134毫米;邯郸、邢台、石家庄和保定的局部地区降雨量超过700毫米,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为100~300毫米;降雨总量达252亿立方米。[6]

此次降雨呈现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历时短。强降雨共历时56个小时,持续时间小于“63·8”“96·8”暴雨,受灾最重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三市强降雨持续时间均小于30个小时。二是强度大。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暴雨强度均超过2012年“7·21”暴雨和“96·8”暴雨。三是笼罩面积广。降雨量超过100毫米、200毫米的区域面积均大于2012年“7·21”暴雨和“96·8”暴雨。四是暴雨中心位置偏下游。主要雨区沿太行山丘陵区分布,暴雨中心靠近邯郸、邢台两市主城区,较偏流域下游。[7]

河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历史上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7~8月,每年的 “七下八上”是防汛关键期。从历史降水记录来看,河北可谓“十年九旱”,此次“7·19”暴雨洪水实属历史罕见。强降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和高空槽、高空低涡等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7月19日8时,东北平原上空的高压脊和负高压脊叠加,形成东阻形势,受高压阻挡影响,河套地区西风槽移动缓慢,使河北一直受到槽前偏南气流影响,并持续较长时间。到7月20日8时西风槽发展为低涡,涡前的低空急流进一步加强,在河北中部上空形成了偏南风与偏东风的低涡切变,受此影响,此次降雨过程至7月21日8时才完全结束。同历次大暴雨一样,本次暴雨还受到地形影响,在太行山地形复合抬升作用下,太行山东麓产生了持续的强降雨过程。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东麓南段、华北平原中部,此次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暴雨导致西部山区大面积山洪暴发、河道漫堤,蓄滞洪区启用,全市6座大中型水库一夜之间全部超过汛期水位,南和、宁晋、隆尧、任县、大曹庄管理区的235个村庄最大淹没水深达3米。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40人死亡、7人失踪,转移人口23.9万人,倒塌房屋26993间,全市因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1691万元。[8]

(二)洪灾发生经过

1.疾风骤雨

2016年1~5月,河北省平均降水量为6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0%,居近20年同期少雨第5位。

6月,进入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为9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0%,居近20年同期多雨第6位。

7月初,河北的降雨好像忽然被按下了“暂停”键。7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2%,居20年同期少雨第2位。

从7月中旬开始,大范围强降雨骤然增多。

7月18日,邯郸、邢台、石家庄等冀中南大部分地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伴随着雨势加大,整个冀中南地区被雨幕笼罩。15时,河北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保定南部、石家庄、邢台和邯郸的降雨量可达40~80毫米,降雨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17时,邢台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7月19日凌晨至21日8时,邢台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强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19日9时至20日15时,连续30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此次降雨过程(56个小时)总量的85%。19日凌晨到20日凌晨,邢台市桥西区平均降雨量为382毫米,沙河市为231毫米,内丘县为224.9毫米,桥东区为213.6毫米,临城县为191.6毫米,南和县为109毫米。在整个降雨过程中,沙河市平均降雨量达304.4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花木站,为456.7毫米;内丘县平均降雨量为289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太子岩站,为517.9毫米;邢台县平均降雨量为286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张果老山站,为487.3毫米;临城县平均降雨量为262.4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上围寺站,为676毫米。多个站点降雨量超过3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700毫米,暴雨伴有7~8级强风,临城县一带成了暴雨中心,雨量巨大,临城县上围寺站24小时降雨量达655毫米,重现期超过500年。[9]

沿太行山中南部丘陵区,强降雨持续近30个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暴雨强度均超过2012年的“7·21”暴雨和“96·8”暴雨(见表1)。

表1 短历时降雨强度比较

2.洪水暴发

洪水和暴雨总是如影随形,暴雨造成全市多条河流发生特大洪水。从7月19日开始,随着雨势迅速增大,西部山区大面积山洪暴发,水库水位暴涨、河道满溢,排山倒海般的洪流从上游倾泻而下、来势迅猛,所到之处,险情频现。

全市6座大中型水库在7月19日一夜之间由蓄水0.9579亿立方米,猛增至4.3752亿立方米,全部超过汛限水位,水库平均入库流量由每小时24立方米增加到每小时4768立方米[10],滏阳河以西的行洪河道全部高水位行洪,导致全市17条河道共发生决口、坍塌、管涌等险情92处。南和、柏乡、宁晋、隆尧、任县行洪区先后过水,柏乡、宁晋、隆尧、任县相继滞洪进水0.2~1.5米,淹没总面积为42.5万亩,涉及164个村庄,淹没村庄20个,大陆泽、宁晋泊滞洪量分别达到0.665亿立方米和1.819亿立方米。[11]

3.主要水库泄洪、拦蓄情况

(1)朱庄水库。朱庄水库位于沙河市孔庄乡朱庄村西、子牙河水系滏阳河支流沙河上,距邢台市约35千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以发电为辅的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为1220平方千米,库容为4.162亿立方米。

7月19日8时,入库流量为14.5立方米/秒,库水位为221.14米,接近死水位,蓄水不足0.4亿立方米。20日1时,水库入库流量为3500立方米/秒,库水位为237.96米,距汛限水位1.04米。2时,入库流量激增至7370立方米/秒,库水位达240.97米,超出汛限水位1.97米。3时,出现最大入库洪峰7780立方米/秒。[12]自19日8时产生入库洪水,到20日8时为止,24小时内库水位上涨了近30米。20日20时,库水位达到本次过程最高值252.27米。

朱庄水库自7月18日8时至8月10日8时总入库水量为4.22亿立方米,总下泄洪量为2.94亿立方米,拦蓄洪水为1.28亿立方米。

(2)临城水库。临城水库位于邢台市临城县西竖村附近、子牙河水系滏阳河支流泜河上,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为384平方千米,总库容为1.713亿立方米。

7月18~21日临城水库上游最大3日平均降雨量为415.7毫米,最大降雨量在獐獏,为519.2毫米。暴雨产生的洪水很快通过各支流汇入水库。20日1时出现最大洪峰3120立方米/秒,相当于50年一遇。从7月18日8时至8月10日8时,临城水库共拦蓄洪水为0.167亿立方米,下泄洪水量为0.856亿立方米。[13]

(3)东石岭水库。东石岭水库位于邢台沙河市刘石岗乡东石岭村附近,是子牙河水系南澧河支流渡口川上的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为169平方千米,总库容为7320万立方米。

从7月18日8时至21日8时,水库上游流域3日平均雨量为394.9毫米,最大雨量值为479.0毫米。20日4时40分出现最大入库洪峰流量1110立方米/秒,超过溢流堰2米,水库最大泄洪流量为434立方米/秒,削减洪峰61%。

从7月18日8时至8月10日8时,东石岭水库共拦蓄洪水为2375万立方米,下泄洪水量为5090万立方米。

(4)野沟门水库。野沟门水库位于邢台市邢台县野沟门村南,是子牙河水系南澧河上游野沟川上的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为518平方千米,总库容为5040万立方米。

从7月19日3时至20日18时,野沟门水库上游降雨量达360毫米,暴雨中心黄榆岭最大降雨量为472毫米,20日1时30分,水库最大入库洪峰3920立方米/秒。2时,出现此次洪水水库最高水位402.56米,此时出库流量为2910立方米/秒。从7月18日8时至8月10日3时,野沟门水库共拦蓄洪水为289万立方米,下泄洪量为1.46亿立方米。

(5)东川口水库。东川口水库位于七里河上游,在邢台县东川口村东,距邢台市城区23千米,是开敞式水库,总库容为778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为84平方千米。19日晚,东川口水库流域内最大降雨量为364.5毫米,入库为382立方米/秒,出库为382立方米/秒,水流溢出溢流坝,沿着下流河道行洪,形成较大洪峰,注入下游七里河。

4.主要河道行洪及险情

此次洪水来势凶猛,邢台市所有河道行洪。大沙河堤防出现险情3处,以高庙段的险情最为严重,冲毁堤防450米,受损堤防长2000米。经过四天四夜抢险,险情于24日基本排除。

南澧河流域的南和县张庄段左堤塌岸近百米,紧邻三合路口受洪水冲刷出现严重险情。南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协调驻邢部队248名官兵和乡村干部群众700余人赶到支援抗洪,进行紧急固堤抢险,避免了县城被淹。巩庄、张李召、范庄、杨牌先漫堤后决口4处120米,致使武庄、白佛、苏史张、单杜科等村庄受淹。南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撤离安置贾宋镇受灾群众9460人、和阳镇受灾群众5515人。

7月21日,由于临城水库泄洪冲刷,石邯天然气主管道泜河河道段全线裸露,发生漂管险情。

7月20日10时30分,北沙河宁晋县段前浊南等6处出现漫堤、溃堤,多个乡村告急。15时,右堤赵县境内赵辛线东决口,决口长度为20米,北江、西苏、东小京、北黄、北马、南马、三十里等村庄遭受不同程度的洪灾。

七里河在邢台市开发区漫堤决口,使12个村子受淹,造成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受到广泛关注。七里河属子牙河水系滏阳河流域的一条主要支流,该河发源于邢台县马河乡西侯峪村,流经马河、黄店、南先贤,穿过京广铁路后,称顺水河,经大陆泽汇入北澧河。七里河流域面积为593平方千米,加上因南水北调工程改道,导入七里河的54平方千米牛尾河流域面积后,总面积为647平方千米。七里河流域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修建小(Ⅰ)型水库1座(东川口水库),小(Ⅱ)型水库1座(塔西水库),两座水库总库容约为0.1亿立方米。七里河长度为70千米,流经市区南部,河道基本走向为由西向东,邢台市以西邢台县部分为上游段,邢台市区段至京广铁路桥为中游段,以下部分为下游段。其中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至京珠高速公路段、南和县段(顺水河)已经进行了整治,其余段未进行系统整治,洪水主要影响地势较低的经济开发区,七里河在邢台市区至高速铁路桥下游大贤桥段河道宽度超过230米,至大贤桥迅速收窄至不足40米,过流能力仅为40立方米/秒左右,过流能力严重不足。

2016年7月19日至20日,七里河流域面积平均降雨量达386.2毫米,七里河流域南石门、火石岗站3小时最大降雨量相当于300年一遇。同时,邢台市市区防洪分洪道,承接邢台市西部南石门流域洪水。两路洪水汇合后流量达到580立方米/秒,七里河的设计泄洪能力为150立方米/秒;七里河下游京港澳高速公路桥以下至大贤桥附近,河道堤防冲刷严重,导致堤防多处决口。在1600米范围内有6处溃口,溃口总长达1290米,洪水浸堤决口,开发区大贤村等12个村被淹,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灾情

此次暴雨洪水涉及邢台市21个县(市、区)3383个村庄,153.1万人口受灾,大量房屋被毁、农田被淹、企业停产,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据邢台市有关部门统计,截至8月3日15时,全市造成40人死亡、7人失踪。全市倒塌房屋26993间,严重损害房屋30402间,一般损害房屋46344间,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为206.0万亩,成灾面积为121万亩,绝收面积为59万亩,死亡畜禽123.3807万头(只),国省干线公路损毁里程为470公里,农村公路损毁1132公里,全市共计有4734条(座)输变配电设备出现故障,受损通信设施线路1798千米,基站567个,损坏堤防580.14千米、机电井9808眼、水闸79座,冲毁塘坝1213座,损坏灌溉设施9472处,全市因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1691亿元,紧急转移安置23.9万人。

洪水冲断了道路、冲垮了桥梁、冲毁了农田、冲塌了房屋,所到之处,满目疮痍,邢台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洪灾。大陆泽、宁晋泊滞蓄洪水总量为4.61亿立方米,滞洪区最大淹没水深达3米,淹没面积约为223平方千米,涉及南和、宁晋、隆尧、任县、大曹庄管理区的235个村庄,转移22.1万人口。[14]

(四)舆情

2016年7月22日,邢台市开发区七里河洪灾舆情迅速发酵,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不断进行信息扩散,主流媒体开始介入,“邢台洪灾”“七里河”“大贤村”等关键词逐步引爆网络,邢台“7·19”特大水灾引发全国关注。

舆情焦点之一:天灾还是人祸。舆情伊始,就有传言称七里河开发区漫堤决口、淹村死人是因为上游朱庄水库泄洪未及时通知下游造成的,此传言一度引发网上一片骂声,质疑政府相关部门预警失误。其实这一说法纯属谣言,朱庄水库泄洪下流河道是沙河,与七里河无关。7月23日,央视新闻报道称,工作组调阅了有关气象资料,实地察看了七里河河道、决堤口及上游东川口水库等,对决口原因进行会商分析。初步认定,7月19日晚七里河决堤是由于局地强降雨形成的洪峰所致,非人为原因造成。

在官方和有关专家回应七里河大贤村漫堤决口原因时,特别强调了七里河大贤村以下河道行洪能力只有40立方米/秒的客观原因,这又引发媒体和网民对如此明显的风险隐患没有排查治理的广泛质疑。

舆情焦点之二:洪水发生前有否发布预警。《财经》杂志撰文称,7月19日,邢台市气象局一日升级三次,将暴雨从黄色预警信号升级至橙色预警信号,至14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这是最高级别的预警。尽管如此,当地政府通知群众转移的时间与方式仍受质疑。[15]

《新京报》等媒体在报道中也指出,在洪水来临前,下游村庄曾接到通知,但大贤村村民表示,他们仅有个别村民在洪灾来临时接到通知。

此外,以官方微博“@邢台发布”微博预警作为通知方式,也遭到网民诟病。微博账号“@幕容清扬”表示:“微博通知村民转移,真是奇葩。下暴雨时在灾区谁还会去看微博?”质疑预警通知方式。

7月23日晚11时30分“@环球时报”发微博指出:“村支书凌晨1点50分才接到电话,通知大家赶紧撤离,而此前居然没有人意识到洪水的袭来。可那时很多人的家早已进水,更有人已经在睡梦中被冲走了。”对预警撤离时机提出质疑。

舆情焦点之三:洪灾死亡人数。由于政府部门迟迟没有发布权威信息,网上出现了关于死亡人数的各种说法,包括死亡数百人的谣言,而政府官员的语焉不详又进一步激发了各种谣言的传播,以至于人们对“@邢台发布”后来公布的死亡人数半信半疑。“@澎湃新闻”于23日中午称:“19日晚,洪水进入邢台的12个村庄,夺走多条人命。22日,这场水难才以社交媒体草根账号图文爆料的形式进入公众视野,而非官方通报,这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7 月 19 日洪灾发生,当日就有网友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洪灾的相关信息,随后几天内,当地主流媒体集体失声,但是直到22 日晚 “@ 邢台发布”才第一次对外公布人员伤亡情况,召开邢台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官方信息缺位,导致“堵路说”“泄洪说”“未通知说”等各种谣言在网络上扩散,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诱发网民不理智行为,影响全社会抗洪救灾的氛围。[16]

有网友质疑,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开发区大贤村是由于政府人为开闸泄洪而未通知下游村民才酿成惨剧,一时间谣言四起,网络舆论一片混乱。加上邢台市政府在伤亡通报工作中核实迟滞等原因,所发布的信息未能实时反映灾情,误使群众认为政府有意瞒报错报,引发了更大的声讨与谴责,网络舆论呈一边倒的态势,指责政府工作存在失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与关注。[17]

权威媒体和业内专家也纷纷发文,反思在面对特大洪水灾害时地方政府和干部群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近段时间,南方北方多地洪水泛滥成灾,抗洪形势非常严峻。在一些地方的抗灾应急处置中,预警的局限、突发的因素,的确可能让一些特大自然灾害“突如其来”甚至“防不胜防”,然而,也要特别警惕,“突如其来”成为某些地方组织无序、应对不力的天然“合理”的借口。事实上,通过卫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现在的气象预报水平不断提高。早在几个月前,气象部门就已经发出了今年要防大讯的中长期警报,各地也提高了短期预报的精准度。因此,与其说一些地方灾害是“突如其来”的,不如说少数干部思想麻痹,缺乏灾害意识,更缺乏“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强降雨还没有结束,而随着近段时间大范围的暴雨,次生灾害发生的概率也在加大。当前,除了加强预报、重点防御、确保人力物力“硬件”投入,尤其要注重防灾宣传、克服思想麻痹的“软件”建设,未雨绸缪。而对于那些因思想麻痹、组织松散、失职渎职、推诿扯皮,酿成大灾的,也应当依法依纪严肃追责。[18]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人林止认为,河北邢台洪灾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我们在痛心的同时,还应认清洪水所暴露出的问题,即思想麻痹问题、防汛工作粗枝大叶问题、应急处置能力低下问题,以及信息体系孱弱、聊胜于无问题。其中,针对第一大问题,林止称:邢台市领导记者会上表示,政府对这次短时强降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暴雨到来之前,无论是河北省气象台还是邢台市气象部门都先后发布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众所周知,气象预警不是“狼来了”的游戏,防汛工作亦不是“过家家”的游戏,事关百姓生命安全,怎能如此淡漠?任何对“天灾”的漠视都是“人祸”的开端,都会以血的代价得到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