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中药药剂学的工作依据
一、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drug standard)系一个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保证药品质量,供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我国现行的药品标准是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和局颁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强制性法定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保证药品质量的规范性文件,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技术依据,也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技术法规。
1.中国药典
药典(pharmacopoeia)系指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药典收载的品种是医疗必需、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并规定其制法、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作为药品生产、检验、贮藏与使用的依据。
不同时代的药典代表着一个国家药品生产、医疗和科学技术的水平,也综合体现了国家对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由于医药科技水平的提高,新的药物和新的制剂陆续被开发出来,其质量要求也需更加严格,药品的检验方法亦会定期更新和提高,因此,各国的药典需要不断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为《中国药典》(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P),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共编纂颁布《中国药典》10版,除1953年版为一部、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为三部、2015年版为四部外,其他版次均为两部。我国药典从1985年版开始每五年出一次修订版,在新版药典中,不仅增加新的品种,而且增设一些新的检验项目或方法,同时对有问题的药品予以删除。为适应药品研发、生产、检验、应用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国家药典委员会在药典发行后会定期对其进行增补勘误,汇总后出版《中国药典》增补本,增补本与现行版《中国药典》具有同等的法定地位。《中国药典》各版简况见表1-3。
表1-3 《中国药典》各版简况

现行版我国药典为2015年版(本教材中提及的药典除另有说明外,均为2015年版),共分为4部: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各部编写的体例包括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4个部分。凡例是制定和执行药典必须了解和遵循的规则。《中国药典》的凡例,是对药典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对采用的计量单位、符号与专门术语等,用条文加以规定,以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
《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项下主要有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内容。正文收载品种的药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规定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药品英文名称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是药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药品研究、生产、质量控制与贮藏运输的技术性要求。通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剂通则、药材和饮片取样法、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炮制通则、药用辅料、制药用水、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以及常规检验方法等。
2.部颁、局颁药品标准
由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是《部颁药品标准》,包括中药材分册、中药成方制剂分册,共20册4052种收载品种。2013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成立,原卫生部组织制定药品法典的职责,划入CFDA的职责范围,之后由其编纂并颁布实施的药品标准是《局颁药品标准》。部颁、局颁标准的性质和作用等同于《中国药典》,均属于国家药品标准,作为药品生产、供应、使用、监督等部门检验质量的法定依据,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3.外国药典
世界上已有近40个国家编制了国家药典,另外还有区域性药典和WHO组织编制的国际药典等,均对世界医药科技交流和国际医药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具代表性的有《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典》和《欧洲药典》。
《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由非政府机构出版的法定药品汇编,由美国政府所属的美国药典委员会编纂出版,每年出版一次修订版。一些没有法定药典的国家常采用《美国药典》作为本国的药品法定标准。
《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BP)是由英国药典委员会编纂,英国卫生和社会安全部颁布实施的英国国家药品标准,是英国制药标准的重要依据。《英国药典》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18年出版的《伦敦药典》,后又有《爱丁堡药典》和《爱尔兰药典》,1864年合为《英国药典》。《英国药典》在世界各国药典中享有一定声誉,在国际贸易中,一些贸易机构和贸易商常以《英国药典》标准签订合同,作为药品质量检验的依据。目前现行版为BP2015版,于2014年8月出版,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生效。
《日本药典》的全称是《日本药局方》(Pharmacopoeia of Japan,JP),由日本药局方编委会编纂,日本厚生省颁布执行。《日本药典》第一版于1886年出版,现行版本是2016年出版的第17版,以JP 17表示。日本药典有日文和英文两个版本。
《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由欧洲药典委员会编纂,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负责出版和发行,有英文版和法文版两种法定文本,对欧盟成员国皆有法律约束力。欧洲药典委员会于1964年成立,1977年出版了第一版《欧洲药典》。由于欧洲一体化及国际间药品标准协调工作不断发展,及时增补新的内容,剔除过时内容。目前现行版EP为第九版,于2016年7月出版,2017年1月开始生效。近年来,《欧洲药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参与制定和执行《欧洲药典》的国家在不断增加。
二、药品管理法规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of drug,GMP)系指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准则,是世界各国对药品生产全过程监督管理普遍采用的法定技术规范。适用于药物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也是新建、改建和扩建医药企业的技术依据。我国于1982年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颁发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本)》,这是我国医药工业第一次试行的GMP。试行后进行了不断修订和完善,于2011年,CFDA最终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于2011年3月1日起全面实施。同时于2011年2月印发了GMP的附录,对无菌药品、非无菌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中药制剂等的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特殊要求予以补充规定。
GMP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将人为产生的错误减小到最低;防止对医药品的污染和低质量医药品的产生;保证产品高质量的系统设计。GMP的检查对象是:人、生产环境和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为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我国组织实施了GMP的认证工作。CFDA于2011年1月发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药品GMP认证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实施。按照规定,今后所有生产药品的企业(车间)必须通过GMP认证。推行GMP认证是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是国际贸易药品质量认证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与国际认证机构开展双边、多边认证合作的基础。
2.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of drug,GAP)是为了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和国际化而制定的管理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GAP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的全过程。我国现行GAP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该规范对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产地生态环境、种质和繁殖材料、栽培与养殖管理、采收与初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质量管理、人员和设备、文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of drug,GLP)系指对从事实验研究的规划设计、执行措施、监督管理、记录报告、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方法和有关条件提出的法规性文件。我国的GLP于1999年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1999年11月1日起试行,并于2003年6月4日经审议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GLP实施的主要目的是:①严格控制各种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主客观因素,尽可能减少试验误差,确保新药安全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②使我国新药研究的安全性试验符合国际上公认的标准。
GLP适用于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非临床研究是指为评价药品安全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进行各种毒性试验,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刺激性、药物依赖性和抗原性等试验及与评价药品安全性有关的其他毒性试验。
GLP的组织系统主要有:有关毒理学研究的各种功能性实验室(病理、生理、生化药理及特殊毒理研究室)、实验动物中心;资料和档案的管理、质量保证部门等。
4.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of drug,GCP)是规范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1999年7月23日颁布了《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现行GCP为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内容包括临床试验前的准备与必要条件,受试者的权益保障,试验方案设计要求,研究者、申办者、监察员的职责,记录与报告,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试验用药品的管理,质量保证,多中心试验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凡进行各期临床试验、人体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均按本规范执行。
5.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 of drug,GSP)是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其目的在于规范药品经营行为、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现行GSP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GSP修正版,于2016年7月13日生效。GSP的内容包括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与质量管理职责、人员与培训、设施与设备以及药品销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