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我收到《公益之痒》的书稿时,正在万里之外的纽约访学。打开电子邮箱的时候我恰巧被纽约电视一台的一档早间新闻节目(1)吸引住了。画面中的远景,是曼哈顿宾州车站(PennStation)里行色匆匆的早高峰人流;近景,则是靠近扶梯两侧由“纽约关怀组织”(New York Cares)布置的醒目展板,以及纷纷上前将手中大衣或羽绒服投入筐内,之后又快速汇入人流之中的纽约人。镜头中还有一位气宇轩昂、满头银发的老者,不断将一张张钞票样的票据交到这些人手上。
由于一直跟踪国际NGO的运作走向,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镜头。随手点了一下电子信箱中《公益之痒》的下载键,我继续目不转睛地盯紧电视屏幕。此时,记者罗杰·克拉克正在滔滔不绝:在又一年圣诞即将来临之际,为了帮助纽约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抵御严寒,“纽约关怀”这个纽约市最大的非政府组织,携手深受纽约人爱戴的前市长艾德·科齐和大衣品牌Weatherproof,一道发起一年一度的“大衣行动”(CoatDrive)。在这一公益活动中,人们只要将自己穿用次数不多并清洗干净的大衣或羽绒服捐出,就可以从老市长艾德·科齐手中得到Weatherproof赠送的100美元抵金券,进而从该店提供的男女各三款大衣中以额外支付不到60美金的价格购得自己满意的新品。那一刻,我真有一种立即打开衣橱翻找大衣的冲动,既添新衣,又能行善,何乐不为呢?
根据罗杰·克拉克的介绍,我好奇地打开“纽约关怀组织”的网站,才发现这家NGO的公益推广模式着实花样繁多:与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歌剧院的歌唱家共同推出第16届圣诞音乐会,热爱音乐的观众只需捐上一件大衣或一条半新的毛毯,就可以现场欣赏到天籁之音;与布鲁克林区科尼岛的北极熊俱乐部(PolarBearClub)共同组织一年一度的迎新年冬泳严寒挑战赛,捐出的冬衣就可充当你或外围观看,或参与冬泳的入场券;与时尚品牌Theory携手进行“捐冬衣获打折券”活动;与大都会棒球队在其主场进行“粉丝捐衣球员签名”活动……普通百姓的善心与社会名流的善意,就这样在公益组织的穿针引线和商业部门的资金支持下,自然顺畅地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善行。而慈善与商业互为伙伴,以成果为导向(outcome-focused)借助网络平台随时沟通捐助方、公益组织和受助人,最大限度地完成由普通人广泛参与的有效慈善,是近十年来西方公益事业呈现出的明显特征。
与国际水平相较,我们的慈善层级很低。回想2005年为与两位国外学者共同完成研究报告《非政府组织倡导在中国》而遍访国内40多家NGO时的情景:一边是大批因无法获得正式身份不能接受普遍社会捐赠,整日为经费来源发愁的草根NGO(GrassrootsNGO);另一边是资金相对充裕,但却因主观能动性参差不齐同时又数量不足,远不能覆盖全部公共空间的GONGO(2);而很多被社会的快速转型抛弃在底层的弱势群体只能自己挣扎着求生存。虽然近年来随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增加,以及公募与非公募基金会向资助型基金会(3)的逐渐转变(4),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草根NGO的生存空间,但资金压力依旧是高悬在国内大批此类组织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下撇开草根NGO身份忧虑的体制现实不谈,单论国人较少谈及慈善效率和公益成果,却“言慈善必以‘绝对道德’衡量之”的传统公益氛围,就对从根本上须依赖普通百姓善意善行的公益事业形成了大不利。
仔细思量“大衣行动”的整个过程就会发现,捐出大衣的普通纽约百姓,在助人为乐的高尚中同时获得了以旧换新的物质满足;不断与人握手、合影的老市长艾德·科齐,在发挥名人效应扶助公益的同时,也使自身良好的公众形象得以进一步强化;提供新款大衣的商家Weatherproof,在打折促销新品的同时,为Weatherproof产品贴上了公益和利他的标签;而以扶危济困为目标,却因金融危机必须面对资助金额缩水压力的NGO“纽约关怀组织”,则通过汇聚众多利益攸关方的力量,在又一年的年终岁尾,以最实用快捷的方式,将一件件冬衣凝聚的温暖送至纽约最需要它的各个角落……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一项让主动参与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各尽所能,同时又都相对受益的高效善举。可一定有相当数量的国人会和我一样心存疑惑:送出旧的,拿回新的,企业参与,名人登场,这种虽极尽高效,却是人我两利的公益模式,会不会因其绝非纯而又纯的利益真空而经不起“绝对道德”的审视呢?但一个确定无疑的事实却是,“大衣行动”在一个月之内就向纽约穷人送出了至少7万件冬衣!
纠结于高效率与泛道德之间,我点开了电脑上《公益之痒》的书稿。没有想到,迎面而来的一个又一个公益与商业高度契合的鲜活案例,居然毫不费力地找到了“义”与“利”的平衡点,也自然轻松打破了我内心中那个“道德洁癖"的无形禁忌。
生物界中有小丑鱼和海葵之间的互利共生;古训中有“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的典故;当下百事、微软、美体小铺(TheBodyShop)等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基于自身能力的公益战略,也都齐刷刷地指向了这样一个现实:商业与利他主义的奉献非但互不矛盾,反而相依相生。倘若“道德至上”只是——副束缚公益可持续前行的枷锁,那么打破这个心理禁忌之后,企业、社会精英、还有普通人又该以怎样现实可行的方式与公益和谐共舞呢?
《公益之痒》继续告诉我们:对于企业,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如能熟谙公益营销策略,就可以获得可持续的商业盈利;对于社会名流,倘能以英国摇滚巨星波诺的公益创新意识为榜样,同时效仿李连杰和王石那种以成果为导向、踏踏实实的参与精神,你的成功就会被赋予非凡的意义与品味;对于热衷公益的“白领、骨干、精英”,向“多背一公斤”的创始人安猪和“免费的大米”网站(Freerice.com)开创者约翰·布林这类“公益达人”看齐,从自身的能力优势、兴趣爱好和现实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你的创意与想象才能,你就可以汇聚众人之善意并将之转化为动力十足的善行;如果你和我一样,仅仅是一名怀揣善意的普通人,不妨将公益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你的日常生活,尝试一下购物行公益、看电影行公益、使用信用卡行公益、聊天行公益吧!而《公益之痒》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无论在社会中身处怎样的位置,只要是基于“能力与价值实现”去践行公益,真诚地付出并坦然地承纳,任何人都可以在旧与新的交互转圜、有与无的沟通圆融中完成平凡与伟大的完美对接。
徐莹(5)
2011年1月3日于纽约
(1) 参见http://www.ny1.Com/content/top_stories/131001/new-york-cares-continues-to-collect-coats-for-the-needy/?ap=I&Flash。
(2) GONGO是指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英文名称通常为Government-OrganizedNGO。
(3) 筹得资金后并非自己直接运作项目,而是资助基层组织或草根组织去进行项目运作的基金会被称为“资助型基金会”。
(4)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汶川地震后拿出2000万元资助草根NGO进行项目运作;非公募基金会南都基金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在资助草根NGO开展项目,中困扶贫基金会近年也开始从完全自己运作到拿出部分资会进行招投标,以资助草根NGO。
(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NGO、公众外交、能源国际组织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