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10卷第1期,总第26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 结论

在漫长历史的演变中,三坊七巷传统聚落一直遵循着历代城垣的规划:中心布局、对称布局、方块居住、市场固定和街道分割。但是通过建构三坊七巷社会网络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三坊七巷聚落街道社会网络有着明确清晰的空间层级关系。随着时代变迁,三坊七巷传统聚落的空间层级不断改变,住区空间阶层不断变化,聚落形态规制越来越松散,空间自由度不断增加,空间结构随环境变化而产生差异。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三坊七巷聚落形态网络有明确清晰的空间层级关系,层级类型极其丰富。三坊七巷聚落形态从晋代的自由形式,演变到唐代严格、封闭的里坊制,宋代外向、活力的坊巷制,再发展到近现代自由、灵活的鱼骨形格局,其空间层级越来越丰富,层级数越来越多,规制越来越自由灵活。

(2)三坊七巷街道形态虽然保持“一街”“三坊”“七巷”的格局不变,但社会网络却有着明确清晰的空间层级关系,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的可达性越来越好,网络层级越来越丰富。从唐代到近现代,网络整体的密度值越来越大,网络的凝聚力越来越强,网络的完备程度越来越高,街道形态的规制越来越自由灵活,更开放、更具有可达性。

(3)三坊七巷院落形态社会网络也有着明确清晰的空间层级关系。从晋代到近现代,网络密度值呈多元发展,院落形态越来越简单,类型越来越丰富。三坊七巷院落的等级度值呈上升趋势,院落形态网络层级数增多,层级结构也更为缜密。院落形态关联度越来越高,丰富了院落空间的游览性,人的社会活动类型呈多元发展。

 

致谢

本文受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5337)资助。

参考文献

[1] Apolinaire, E. and Bastourre, L. 2016. “Nets and canoes: A network approach to the pre-Hispanic settlement system in the Upper Delta of the Paraná River (Argentina),”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44: 56-68.

[2] Esch, T., Marconcini, M., Marmanis, D. et al. 2014. “Dimensioning urbanization-An advanced procedure for characterizing human settlement properties and patterns using spatial network analysis,” Applied Geography, 55: 212-228.

[3] Granovetter, M.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3): 481-510.

[4] Van Strien,M. J. and Grêt-Regamey, A. 2016. “How is habitat connectivity affected by settlement and road network configurations? Results from simulating coupled habitat and human networks,” Ecological Modelling, 342: 186-198.

[5] Whitehand, J. W. 2001. “British urban morphology: The conzenion tradition,” Urban Morphology, 5(2): 103-109.

[6] 陈飞. 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城市形态类型学在中国的应用[J]. 建筑学报,2010,(4):85-90.

[7] 陈怡行. 明代的福州——一个传统省城的变迁[D]. 南投:国立暨南国际大学,2005.

[8] 段进,邱国潮.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J]. 城市规划学刊,2008,(5):34-42.

[9] 段进,邱国潮. 空间研究5:国外城市形态学概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10]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建省志·福州城乡建设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11] 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市志:第一册[M]. 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12] 高红艳. 社会网络与“新生存空间”的生成:西北一回族移民群体的跨区域建构行动及其网络的构成与分布[D]. 上海:上海大学,2010.

[13] 黄启权. 三坊七巷志[M]. 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

[14] 黄勇,石亚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更新——以重庆偏岩镇为例[J]. 建筑学报,2017,(2):86-89.

[15] 黄勇,石亚灵,冯洁,等. 历史街区的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与研究——以重庆偏岩镇,白沙镇与宁厂镇为例[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5):134-140.

[16] 梁克家. 三山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17] 林旭昕.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传统民居地域特点及其历史渊源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18] 陆元鼎,杨谷生. 中国民居建筑3[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9] 潘敏文. 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保护改造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7.

[20] 邱国潮.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学派、发展与启示[D]. 南京:东南大学,2009.

[21] 荣泰生. Ucinet在社会网络分析(SNA)之应用[M]. 台北:五南文化事业,2013.

[22] 王莉,程学旗. 在线社会网络的动态社区发现及演化[J]. 计算机学报,2015,38(2):220-236.

[23] 王应山. 闽都记[M]. 福州:海风出版社,2002.

[24] 斯坦利·沃瑟曼,凯瑟琳·福斯特,齐心.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应用[M]. 陈禹,孙彩虹,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5] 叶宇,庄宇. 城市设计城市形态学中量化分析方法的涌现[J]. 城市设计,2016,(4):56-65.

[26] 周丽彬. 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形态解析[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15(5):4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