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
了解中国社会的人中,很少有人会不同意“关系”是理解中国人际关系的一个最为复杂而重要的概念。按通常的用法,“关系”可以翻译成英文的“relations”、“relationship”、“significance”或“affecting”。然而,它也被广泛地视作一种称为“私人关系”、“社会网络”或“特殊主义纽带”(particularistic ties)的社会现象。正如乔健正确指出的,这些翻译中没有一个能充分把握住“关系”的丰富涵义(Qiao 1988:119)。
困难不只是来自翻译;在“关系”的主位认识和客位诠释之间就存在偏差。下岬的村民们同时在道义上与经济上卷入了交换网络并被其束缚。通过无止境的礼物馈赠过程,交换网络再生产着村民们的自我。村民们在会话中以关系这一地方概念指涉他们的交换网络,而且将关系网视作他们生活其中的社会的客观基础。
然而,在西方的学术阐述中,关系主要被当成了追逐私人利益的个体之理性计算的结果。它被诠释为“工具的——私人的联系”(Walder 1986:6-7),“一种有些随意和非持久性的联盟”(Oi 1989:131),或者“特殊主义的联系”(Jacobs 1979:238)。结果,礼物馈赠被看作是建立个人交往层面的工具性关系网最为重要的策略(M. Yang 1989:35-36)。依据这些研究,关系是一个以工具性和个人操纵性为特征的过程,从而这个术语本身就带有了贬义(见Gold 1984:660, n.18)。
铭记主位和客位看法之间的不同,在本章中我将着重分析日常生活中礼物馈赠所体现的关系培养过程。对关系的结构分析,将留到下一章中进行。我先从村民们用于礼物交换的花费开始,然后描述迫使村民们参与礼物经济并培育关系网络的道德约束。之后,我考察村民们在社会经济危机期间对关系网络的依赖,这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礼物交换在村庄生活中的意义有所帮助。